专栏名称: 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杂志,倡导文化重建,共同思想未来,精心为您提供深度阅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女人喜欢男人这4种坏 ·  昨天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  昨天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  昨天  
鱼羊史记  ·  男人约女人出来玩的7个最佳去处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朱棣刚驾崩,太子就哭着从天牢放出一罪臣,结果 ... ·  4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85年邓小平南巡途经南京,点名要见许世友:我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纵横

特朗普放开的移民签证, 为何多数到了印度人的手上?

文化纵横  · 公众号  ·  · 2025-02-03 11:03

正文

2024全年 6期一次 发货 ,看得爽快,更享折扣

2024+2025双年、2025+电子刊, 组合下单更优惠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文化纵横》邮发代号: 80-942


Aparna Tripathi
慧诺(译)

【导读】 印度裔是美国第二大移民群体、最大的亚裔群体及收入最高的族裔群体,且在政治领域较为活跃。 近期,马斯克等人因公开支持H-1B签证而 与右翼MAGA派人士发生争论,而争论中心指向了印度裔美国人, 多家媒体称 H-1B签证受到 印度ICC( IT Consulting Company,从事科技软件行业外包业务的公司)的 操纵,致使 大部分名额被印度人拿走

印度裔为何引白人精英反感?他们又是如何争取话语权和主动权的? 本文从游说和利益群体角度分析,指出美国存在 超过100个 印度裔游说群体,多年来帮500多万印度裔拓展参政渠道,同时通过结盟、基层动员和低调外交,成为政策制定的有效参与者,游说战略项目,塑造了印度的国际形象。通过对印度裔游说群体的分析,文章揭示了美国政治中幕后运作集团的隐秘而深刻的影响力。

本文 原载SN Social Sciences,原题为《 低调倡导: 印度裔利益集团在美国的隐秘行动 》, 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低调倡导:
印度裔利益集团在美国的隐秘行动

引言

在美国政治舞台上,利益群体 (Interest Group) 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其影响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持续扩大。 代表特定族裔群体的利益群体试图影响美国外交政策,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趋势。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多样化的人口结构为族裔利益群体的兴起提供了土壤。例如,古巴裔美国人通过游说成功维持了对卡斯特罗政府的禁令,而亚美尼亚裔美国人则推动了美国对1915年种族灭绝事件的承认,并限制与阿塞拜疆的关系。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族裔利益群体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


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增长第二快的种族群体,在政治游说中表现得尤为活跃,其中印度裔美国人的参与尤为引人注目。 近年来,他们不仅积极参与国内政治,还通过游说影响美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这一趋势在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以及美国-印度民用核协议在国会通过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塑造美国对印政策方面,多个代表印度裔美国人的利益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集团通常以促进在美印度侨民的利益为目标,并倡导与印度政府立场一致的政策。例如,在1998年印度核试验期间,印度裔美国人组织积极动员支持印度的核计划,并为其立场发声。同样,在1999年第四次印巴战争期间,这些集团通过游说和政策宣传,争取美国对印度立场的支持。此外,他们还成功阻止了美国国会提出的多项反印立法。


为实现目标, 这些利益群体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草根动员、与政策制定者直接接触、提供信息和资源、组织活动以及利用媒体塑造公众舆论。 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公众对其关注议题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决策。此外, 印度利益群体还通过资金支持参与了多项与印度相关的慈善事业,如援助奥里萨邦飓风、拉特尔地震和古吉拉特邦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并支持高等技术教育项目。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印度利益群体在美国的行动及其影响,重点关注美国国会“印度党团” (India Caucus) 、印度裔美国人联盟 (ILA) 以及美印政治行动委员会 (USINPAC) 。通过对这些集团的比较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它们在塑造美国政策和政治结果方面的策略、战术及影响力,并探讨哪些集团更具影响力以及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美国利益集团运作机制

在美国政治生态中,“利益群体”或“特殊利益群体”以及“种族游说团体”扮演着连接公民与政府的重要角色。随着政府规模的扩大及其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感加深,这些组织通过提供人力和专业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


尽管政府官员和立法者服务于由公共法律设立的机构,并拥有宪法赋予的权力,但他们仍然可能与各种利益群体互动并受其影响。关键在于,政府官员的职责是代表全体公众的利益,而利益群体则专注于特定行业、部门或群体的具体诉求。


政党与利益群体之间存在本质区别。 虽然两者可能在代表某些政治利益和目标上有重叠,但其核心目标不同。 政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赢得选举获取政治权力,控制立法机构,并直接影响政策制定。因此,政党通常试图吸引广泛选民的支持,代表多元化的群体。 相比之下,利益群体则专注于特定政策议题或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它们并不寻求直接控制立法机构,而是通过游说、基层活动和倡导行动来影响政治进程。


利益群体大致可分为两类:“自我导向型”和“公共利益型”。前者的目标是实现直接惠及其成员的政治利益,尽管这些利益有时可能被广泛定义,但大多数经济团体主要关注通过游说推进其特定诉求。后者则致力于实现更广泛的公共利益,而非直接惠及其成员。公共利益群体关注环境保护、民权、消费者权益、医疗可及性、教育改革、社会正义等议题,其游说努力旨在推动有利于全社会的政策和立法。


尽管两种集团都通过游说影响决策者,但它们的动机和目标截然不同。 以侨民利益群体为例,它们在代表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特定社区成员的关切和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集体发声,这些集团提高了对影响其社区成员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的关注度,并努力影响政策、塑造公共话语,同时在分散的成员间培养团结感。


自美国建国以来,利益群体一直在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全国步枪协会 (NRA) 、美国银行家协会 (ABA) 、美国劳工联合会 (AFL) 、美国商会 (The U.S. Chamber of Commerce) 、有色人种促进协会 (NAACP) 、塞拉俱乐部 (The Sierra Club) 等,这些集团在推动劳动法改革以及倡导民权、社会和环境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决策者的直接接触是利益群体影响力和效力的关键。无论团体的规模、组成或资金如何,缺乏与决策者直接接触的机会,其传递信息和影响政策的能力将大打折扣。 在信息高度密集的政治环境中,能够直接接触决策者的团体具备显著优势。他们可以参与会议、听证会和磋商,直接与决策者互动并影响政策讨论的结果。 此外,与决策者的接触往往与资源和影响力相关,拥有强大资金或关系网的团体更可能获得这种机会,从而进一步放大其对政治进程的影响。


在美印度利益群体现状


随着印度裔美国人社区的不断壮大,他们越来越渴望影响与自身利益和福祉直接相关的政策决策。 这一群体不仅在规模上持续扩大,其社会地位和专业成就也显著提升,从而增强了对自身政治影响力的认知。长期以来,印度裔美国人深刻认识到有组织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并成立了众多组织,以倡导其利益并促进社区福祉。目前,全美已有超过1000个印度裔美国人组织 ,这些团体在游说决策者和制定影响印度裔社区的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印度协会 (American Indian Association, AIA) 和印度裔美国人联盟 (Indian League of America, ILA) 等组织便率先推动印度裔美国人的权益和利益。这些早期团体为后续组织奠定了基础,通过维护印度移民在美国的权利,逐步扩大了影响力。


随着具体问题的出现,印度裔美国人成立了更多针对性组织。例如,面对美国对外国医生进入医学行业法规的收紧,印度裔医生成立了美国印度裔医生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of Indian Origin, AAPI) ,以代表他们的利益。同样,为了鼓励印度裔美国人积极参与政治并提高其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印度裔政治教育论坛 (Indian American Forum for Political Education, IAFPE) 于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


在区域层面,北加州印度协会联合会 (Federation of Indian Associations, FIA) 伞式组织 将多个地方性印度裔团体联合起来,共同倡导文化、社会、政治、学术和经济等多方面的议题。全国印度裔美国人协会联合会 (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ian American Associations, NFIA,成立于1971年) 和印度裔美国人政治意识委员会 (Indian American Committee for Political Awareness, IACPA,成立于1994年) 等全美性组织则 专注于提高政治意识,动员印度裔美国人参与政治进程。


此外,一些组织致力于促进印度裔美国人的商业利益,并加强美印之间的经济联系。例如,美印商业委员会 (US-India Business Council, USIBC) 和美印商会 (Indo-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ACC-USA) 等团体积极推动两国之间的经济和商业关系发展。


本文重点关注三个最具影响力的印度裔利益团体:印度裔美国人联盟 (ILA) 、美印政治行动委员会 (USINPAC) 和美国国会“印度党团” (India Caucus) 通过分析这些团体的背景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可以深入了解利益团体在美国政治中的策略变化。通过比较这三个团体,可以发现谁在影响美国政治方面更加有效和成功。


印度裔美国人联盟成立于1937年,当时印度仍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民族主义者倡导独立,而英国政府则寻求美国的支持。ILA通过多种活动,致力于提高美国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关注和支持。


该组织不仅为印度独立进行游说,还致力于在美国推广印度及其文化的正面形象,试图消除有关印度及其人民的负面刻板印象。 尽管资源有限,ILA通过精巧的公共关系策略,成功争取了美国对印度政治诉求的支持。 其策略包括利用媒体平台、组织活动以及分发宣传材料,同时在华盛顿特区展开密集的游说活动,影响美国对印度冲突的看法。ILA在二战期间的成功彰显了印度侨民在全球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美印政治行动委员会成立于2002年,正值印度独立和经济自由化之后。作为一个跨党派、非营利性政治组织, USINPAC代表着超过400万印度裔美国人的利益。它为印度裔美国人社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旨在利用其集体力量,在联邦、州和地方各级政府中推动有意义的政策结果。 USINPAC积极支持与社区关切一致的候选人和立法者,同时也独立地对立法表示支持或反对。该组织与基于议题的印度党团成功合作,有效推动了有利于印度裔美国人社区利益的政策。USINPAC通过为国会和白宫提供宝贵资源和见解,成为印度裔美国人在美国的代言人,并为全球印度裔美国人社群提供支持。


1993年,美国国会成立了印度及印度裔美国人议员党团 (Congressional Caucus on India and Indian Americans,简称“印度党团”India Caucus) ,标志着印度裔美国人群体在美国的影响力和能见度不断提升。随着印度裔美国人口的增长及其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繁荣,这一群体对其政治影响力的认识也逐渐增强,并积极参与美国政治体系。


印度党团的成立旨在推动与印美关系相关的问题 ,并关注印度裔美国人社区的利益和关切。作为一个跨党派平台,印度党团为国会议员在印美贸易、安全和文化交流等问题上开展合作提供了空间,同时也关注包括移民、民权和教育在内的印度裔美国人相关议题。 印度党团成员数量的增加反映了其在美国国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从1999年到2001年,约四分之一的国会议员是该党团的成员。这一比例在2003年显著上升至43%, 到2014年年底仍保持在41%。


通过研究这三个印度裔利益团体,可以发现,美国对印度的态度从对独立运动的初期怀疑,逐渐演变为基于利益团体影响、地缘政治考量、经济利益和共同民主价值观的综合性态度转变。


对三大在美印度利益群体的评估和比较


对美国三大印度裔利益集团的评估和比较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首先是它们的历史背景,其次是其策略的演变,最后是它们在目标和影响力上的差异。


(一)历史背景的对比


印度裔美国人联盟 (ILA) 的历史背景深深植根于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经历。殖民主义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包括贫困、营养不良、疾病、文化动荡、经济剥削以及系统性压迫。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印度人选择前往美国寻求更好的生活,但他们依然与印度的独立斗争保持着紧密联系,并积极支持同胞争取自由。


ILA成立于1937年,旨在为印度的独立运动提供有组织的支持,特别是在争取国际承认方面。当时,印度的公民不服从运动正如火如荼,全球的印度精英们纷纷动员起来,为印度抗击英国殖民主义争取支持。ILA在纽约成立,为民族主义倾向的印度人提供了一个协调倡导印度事业的平台,致力于向美国公众传递关于印度独立斗争的准确信息。


ILA的创始人之一N.R. Checker认识到影响美国公众舆论和决策者的重要性,以争取对印度独立斗争的支持。尽管资源有限,ILA通过其平台成功提高了对英国殖民统治不公正现象的关注,并呼吁支持印度的自决权和平等权利。 (译者注:N.R. Checker曾担任“印度美国公民协会主席”,该组织在1940年代积极倡导在美印度人的权利。1944年,Checker与全国有色人种促进协会(NAACP)秘书长Walter White通信,寻求支持允许印度人归化的法案H.R. 4415和H.R. 4479)


美印政治行动委员会 (USINPAC) 的背景则截然不同。 它成立于2002年,源于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试验以及印巴卡吉尔冲突。 这些事件凸显了印度裔美国社区需要反驳围绕印度的负面叙事,并为印度作为负责任的核大国赢得支持, 尽管它并未签署《核不扩散条约》。USINPAC积极游说推动美印民用核协议,旨在促进两国之间的核合作。特别是在911事件后,USINPAC的努力得到了加强,因为当时的政治气候强调美印在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方面的共同利益。USINPAC的影响力迅速增长,三年后在华盛顿特区设立了全职办公机构,使其能够更直接地与决策者互动,并成为推动美印民用核合作协议的主要力量之一。从2005年法案提交到2008年通过,USINPAC在争取国会支持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印度党团 (India Caucus) 的背景则反映了美国对印度政策的演变。冷战期间,美国对印度的关注较少,尽管印度在经济、政治和战略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国会对南亚的关注也相对有限,立法活动主要集中在人权和核扩散等问题上。 然而,随着印度1991年的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开放,印度的形象和作为美国战略伙伴的潜力发生了变化。 这一转变与国会的思维变化相契合,立法者们开始认识到印度市场的潜力以及美印合作的好处。1992年,印度在国会的强力支持者斯蒂芬·J·索拉兹 (Step hen J. Solarz) 议员败选,促使印度裔美国人群体加强游说,最终促成了印度党团的成立,旨在改善美印双边关系,并为印度裔美国人争取发声权。


从历史背景来看,这三个组织分别代表了印度裔美国人政治倡导的不同阶段。ILA成立于1937年,植根于印度独立运动的背景,旨在反击负面叙事并争取美国支持。USINPAC则成立于2002年,源于印度核试验和印巴冲突等重大地缘政治事件,致力于推动美印关系发展并抵制反印情绪。 印度党团则成立于1992年,旨在改善美印关系并为印度裔美国人提供国会中的声音。


(二)策略的演变


ILA的早期策略主要集中在支持印度独立的倡导上。通过组织公共活动、发布出版物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 ILA成功影响了美国公众和政治精英对印度的看法。 然而,ILA的游说工作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当时印度仍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英国政府对ILA的活动持警惕态度,甚至阻挠其获取相关信息。例如,ILA曾试图探视印度监狱中的政治犯,但遭到拒绝。此外,ILA还揭露了监狱中政治犯遭受的不人道待遇,例如因微小过失而遭到殴打,甚至因抗议而被单独关押。


ILA在其印度考察报告中详细描述了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种种问题,包括社区间缺乏团结、警方滥用职权、监狱条件恶劣以及官员对民众情感的漠视。通过这些努力,ILA不仅将印度的困境推向了国际舞台,还试图争取美国公众对印度独立斗争的支持,从而向英国施加压力,促使其结束殖民统治。ILA的策略体现了其通过游说和倡导,将印度独立斗争国际化的坚定决心。


印度党团的策略则更加多元化,旨在推动美印关系并代表印度裔美国人的利益。其核心策略包括积极参与国会政治,通过赞助相关立法、组织听证会和简报会等方式,推动与美印关系及印度裔美国人利益相关的政策议题。此外,印度党团还通过筹款活动支持同情其诉求的政治候选人,从而在国会内部建立影响力。


印度党团还与印度政府聘请的游说公司合作,利用其在华盛顿的专业知识,与关键政策制定者建立联系,有效推进印度的利益。此外, 党团还与其他有影响力的游说团体 (如以色列游说团体)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增强其游说效果。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印度党团在推动《美印核合作审批与防扩散增强法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鱼羊史记  ·  女人喜欢男人这4种坏
昨天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昨天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昨天
鱼羊史记  ·  男人约女人出来玩的7个最佳去处
2 天前
V保险  ·  情人节,这封保险情书火了...
8 年前
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  ·  史上最尴尬的吻戏,根本无法超越!
7 年前
架构师之路  ·  职场中的选择与拒绝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