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
生活越来越好了,对孩子从不“亏嘴”,啥好东西都能吃到,按理说应该不缺营养,可是这孩子怎么体质越来越差,动不动就缺这缺那呢?
吃得好不等于合理膳食!
为促进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推广均衡膳食的科学理念,1月11日,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
我国学龄儿童面临以下几个健康问题!
学龄儿童是指从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处于学习阶段,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相对高于成年人。均衡的营养是儿童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基础。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学龄儿童营养不良依然存在,钙、铁、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十分常见。另一方面,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问题日益凸现,同时,不少学生及其家长和学校教职工的营养知识困乏、健康素养普遍偏低,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常见,如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吃零食、喝含糖饮料现象普遍,还有少数儿童偶尔饮酒。
也就是说
良好的饮食习惯
(或者可以说是养生)
要从小培养起来
首先,你也要学学初级营养知识
让孩子从小就知道饭要怎么吃更健康。
本次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针对儿童膳食,补充了以下内容。
1.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2.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3.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4.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5.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零食少量
学龄儿童喜欢吃零食。指南建议,要给学龄儿童选择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做零食。比如水果和能生吃的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奶类、大豆及其制品可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坚果富含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E;
吃零食的量以不影响正餐为宜,两餐之间可以吃少量零食,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吃饭前后30分钟内不宜吃零食,不要看电视时吃零食,也不要边玩边吃零食,睡觉前30分钟不吃零食。吃零食后要及时刷牙或漱口。
饮水足量
6岁到10岁儿童每天喝水800到1000毫升;
11岁到17岁儿童每天饮水1100至1400毫升;
天气炎热或运动出汗较多,应增加饮水量;
饮水时应少量多次,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可以在每个课间喝水100到200毫升;
孩子肯定不太愿意只喝白水吧,
小时候确实爱喝甜甜的饮料,
咋整?
你把多喝含糖饮料的危害如实告诉孩子就可以了。
加强运动
《指南》建议——
学龄儿童要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周至少参加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运动(如俯卧撑、引体向上等)和骨质增强型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还可以有效减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到了成人之后,改变不良饮食等生活习惯比较困难,因而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非常重要。《指南》发布后,如何更好地推广落实非常重要,但是对孩子的营养健康教育,还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全体努力。
爸妈们
这些儿童膳食知识都掌握了吗?
觉得有用的,别忘了点下大拇指喔!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