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研究
“一号在手,投资无忧!”此微信公众号为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权威发布平台,力求信息及时、准确,是您投资好帮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运维  ·  花 5 年时间,21 ... ·  23 小时前  
重庆电力交易中心  ·  关于启用电子营业执照注册功能的通知 ·  2 天前  
重庆电力交易中心  ·  关于查看组织2024年12月月内电力市场化交 ... ·  昨天  
重庆电力交易中心  ·  关于售电公司重新参与交易的公示(2024年第三批)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研究

【计算机】周期实证专题:完美周期已至,需求云化扬帆起航

中信研究  · 公众号  ·  · 2017-09-05 08:09

正文

——张若海,杨泽原,联系人:刘雯蜀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计算机应用的经济需求周期——由经营净收入改善带来的开支提升。通过观察美国近20年与中国15年总量经济、重点行业与IT行业经济增长数据,我们发现在Y+0与Y+1时期,IT行业产值增长与经济增速与人工收入增速的剪刀差存在极强的正相关性,且在2010年后,该相关性在中美经济总量与细分行业量化模型中达到0.95。我们认为,考虑到近80%的软件应用形态为成本中心解决方案,因此若忽略技术更迭来看,软件服务的采购资本开支增长需要企业净收入改善为必要前提,软件采购具备明确周期性。

 

中国IT发展迎总量新周期——需求侧净收入剪刀差拐点明确。从总量经济看,自2013年GDP增速与人工收入增速剪刀差由-2.28%下行至16年的-4.12%,而进入2017年随着经济回暖与人工成本上行趋缓,总量剪刀差已明确回升至-0.40%。而对于细分看,制造业、医疗教育与文化等产业走势明确趋同。因此,在需求侧净收入剪刀差迎可持续改善预期下,我们看好中国IT需求的全面回暖,且考虑到总量经济触底与人工成本增长幅度回落30%的预期,IT服务采购有望迎来全新资本开支向上周期。

 

总量新周期与技术周期共振的当下——“成本中心”云化升级明确提速。随着企业开支周期向好来临,供给侧在科技巨头的带动下,云化服务将成为本轮企业IT开支布局的重点方向。随着C端红利的消逝,科技巨头在全面推动I-P-SaaS层服务在B端渗透。参考2017年H1本土SaaS服务公司业绩表现看,SaaS层服务在实现0的规模化突破后整体增长势头依旧强劲——ERP龙头服务商增速超60%,教育云龙头服务超40%,医疗云与财税云龙头实现30%以上增长。我们认为,在I-PaaS巨头的推动下,17-19年SaaS龙头服务商将进入30%以上的高速发展期。

 

周期共振下的远望——AI服务升级利润中心时间长,但空间巨大。从技术服务形态看,AI服务更加聚焦在企业端的利润中心。我们认为,其服务价值可类比其创造收入空间。从行业增速看,AI人机交互(语音)> AI驾驶>AI投顾>AI安防。结合目前商业化发展看,行业整体尚处于估值炒作期,但2020年左右,细分领域均会形成超百亿的应用层市场,空间巨大。

 

风险因素:人工智能规划执行力度不及预期;人力成本继续提升的风险;并购投资失败的风险;IPO节奏加快带来的估值中枢快速下行的风险等。

 

投资策略:在总量经济回暖与AI技术新引擎的驱动下,计算机板块中期迎来明确新周期共振,内生成长前景光明,维持整体“强于大市”评级。而对于新周期下的投资策略,我们结合应用服务的产品形态,推荐关注两条主线:“成本中心”云化升级主线:随着企业净收入进入改善周期,企业对于非核心业务的云化升级开支有望提速,推荐重点关注:如金蝶国际、东软集团、广联达、启明星辰等;“利润中心”AI替代主线:随着企业级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建议关注在智能驾驶、智能投顾、智能人机交互与智能安防领域拥有明确技术优势公司:如四维图新、中科创达、恒生电子、科大讯飞等。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晨会》报告。


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特别提示: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供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所提供的卖方研究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中信证券对本资料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或保证。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使用相关服务。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中信研究(原始ID:gh_294e097afc75)是由中信证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若未经中信证券官方核准,其他任何明示或暗示以中信证券名义建立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官方订阅号,订阅人在阅读、使用相关订阅号信息前还请务必向中信证券销售人员或客户经理进行核实。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订阅人及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信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中信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报道相关内容”的日常授权。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中信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