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条热搜把网友们都看懵了——
2 岁宝宝疑因奶奶嚼碎喂食感染梅毒!
事情是这样的,2 岁的昊昊(化名)要做一个外科小手术,没想到术前抽血环节,意外查出梅毒阳性!
昊昊爸妈为此吵翻天,结果两人都查出来是阴性,全家只有奶奶是阳性。
据悉,奶奶平时喜欢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孩子吃。医生猜测,可能是因为咀嚼的过程中,牙龈出血、唾液等污染了食物,间接的孩子就被梅毒螺旋体感染。
咱就是说,有些坏习惯真的得改改了!
不仅仅是嚼碎了喂不行,用嘴把娃的饭吹吹凉、夹菜不用公勺公筷等行为,都可能让娃染上各种疾病!
因为这样吃饭,相当于口水大作战,让病菌狂欢。
数据显示,成年人唾液中的病菌可达上万种:
在这些致病原里,特别要被点名的是两种:幽门螺杆菌、EB 病毒。胃炎的元凶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一类致癌物(约 78% 的胃癌和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能会引发反酸呕吐、发炎、出血等各种消化道病症。这几年,被大人传染上幽门螺杆菌、小宝宝患上“老胃病”的新闻,可是屡见不鲜:要知道,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比例可达 50%,也就是说,几乎每两人中就有一个感染。
而且幽门螺杆菌可顽强了,不但可能会随着餐具混用、交叉传染,有时吹几口气都能传播。
所以,想远离这个细菌,要注意别给宝宝嚼饭、也别用嘴把饭吹凉,切记!EB 病毒也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病毒,可以通过唾液、血液等途径传播。医学界公认,EB 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的病因之一。EB 病毒在人群中也算是广泛感染,幼儿感染后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但也可能引发轻症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扁桃体发炎、咽炎等)等疾病。
之前有新闻报道,3 个月大的宝宝走亲戚时被家里老人轮番亲吻,当天下午就高烧到 39 度 7,患上了“亲吻病”。这就是 EB 病毒感染导致的。
而且 EB 病毒还可以在人体内长期潜伏。一旦人体免疫功能偏低的时候(比如经期、感冒咳嗽、熬夜、操劳),就会迅速增殖,感染 B 淋巴细胞,进而大量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全身性感染。
之前留言区就有妈妈强忍悲痛来提醒大家小心慢性 EB 病毒感染,虽然可能只是个例,但还是希望所有姐妹一定要重视:
想避免通过唾液产生的交叉感染,最关键的还是实行分餐制,用公勺公筷。
无论是为了孩子还是家人,分餐的一点麻烦并不算什么,该分就分!
分餐“三不”原则
◉ 筷子不要混一起,间接混一起也不行;
◉ 不要用自己的勺子去盘里盛汤;
◉ 不要用自己的筷子互相夹菜。
对照了一下,糕妈表示自己家这个规矩已经坚持了好多年:公筷、公勺、每个人都有专门的碗: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都是一家人,又不嫌脏,干嘛那么麻烦?
不,有时还真得仔细讲究点。如果家人在外面混餐过,那可是会把外面的口水带进来的。
分餐制能预防的病菌,不只有唾液中的,还有外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