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她刊(ID:iiiher)
转自:她刊(ID:iiiher)
很多人说,这是一个“上了床都没有结果的年代”,然而有人却为了一句承诺坚守了70多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从上个世纪拉开帷幕,延续了70多年,从未停止, 美得像一部缠绵悱恻、欲说还休的电影。
1935年的春天,14岁的张淑英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黄埔军校最年轻有为、最英俊帅气的军官,钟崇鑫。
她不知道,这一遇见,就是一眼万年。
他们一见如故,很快就订了婚,婚后的生活温馨甜蜜,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钟崇新教她学知识,让她学习独自一人也能生存的本领,仿佛早有预料。
只是日军侵略,战事越发严峻,而钟崇鑫能力超群,很快就被升职成为国民党第87师259旅参谋主任,这,是要上前线的啊。
年轻时候的张淑英
1937年8月11日,淞沪会战打响,作为热血男儿的钟崇鑫更是义不容辞,他说有国才有家。
那天,钟崇鑫回家收拾好行李,看了看自己的老母亲和妻子。而张淑英看着眼前的这个男人,是自己的丈夫,更是国家的士兵,放他走上这条不归路,是不得已也是必须的选择。
分别时刻,张淑英去送行,他欲言又止,骑马走离开了一段路程,又跑回来紧紧抱住她,
“等我回来,我会来找你。”
“如果等不到我,就找个好人嫁了吧,我理解。”
那个时候的张淑英,还并不明白,这一抱,就是生离死别。
钟崇鑫走的第五天, 日军对江阴实施大轰炸,飞机在头顶盘旋,炸弹在身边爆炸,她终于后知后觉,那时他从背后抱住自己的复杂心情。
她心里开始隐隐担心自己的丈夫,后方战事都如此吃紧,前方也只会更加严峻吧。
但她相信她英勇善战的丈夫一定能够活着回来,为了让他回来的时候能找到自己,她带着婆婆回到了重庆安富镇——钟崇鑫的故乡。故乡的路对于他来说,总是熟悉的。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等啊等,等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日起日落。小镇的马蹄声、脚步声,街头巷尾传来的有陌生人来镇,她都以为是他回来了,她心存侥幸,“也许他可以做个逃兵,只要能活下来。”
日子一晃就到了1944年,张淑英遇见了丈夫的战友,战友告诉她她的丈夫已经在前线阵亡了,她怎么也不肯信,只叫丈夫的战友帮她联系总部的军长。
很快的,军长发来了回信,“兄阵亡,无法函告,军座经常想起钟兄英明才干,至今耿耿于怀。”
悲痛欲绝的她哭着回到了家,万念俱灰。
为什么别人都能活着回来,偏偏是你,偏偏是你...
在泪眼婆娑中,又过了两年的光景。1946年,内战爆发,张淑英的妈妈和弟弟劝她去台湾,而她选择了留在了重庆,这里是钟崇鑫的故乡,她要找到丈夫的灵位,她想要搞清楚他是怎么战死沙场。
乱世之中,她遇见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她不想嫁人,可是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对他纵有万般爱意,却对自己无能为力。
他们养育了两儿一女,为了家庭,张淑英将整段故事尘封了起来。从此,不敢忘记过去,更不敢提起。
多少个辗转难眠的夜里,往事飘零在风雨里。
40多年又过去了,1987年,是张淑英丈夫李自清去世的第四年,最小的孩子也在今年成家立业。
终于,那尘封的思念与不舍,才可以慢慢提起。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里,忘不了他,放不下他,还想知道一切关于他。
1987年8月,张淑英的小儿子在重庆文史馆找到了关于钟崇鑫的消息,在《江苏文史选辑第十辑》里记载着当年淞沪会战的情形,身为国民党第87师259旅参谋主任,钟崇鑫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听到消息的瞬间,张淑英的心情很复杂。英勇战死沙场,是啊,这才是她深爱的将军,她的英雄。
只是他的尸骨、灵位又在哪里呢?
为此张淑英整整找寻了20多年。
终于,在重庆关爱老兵协会的帮助下,她找到了钟崇鑫的灵位,在台北忠烈祠。
她93岁了,医生说她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承受这样的长途飞行,舟车劳顿。可她守候了这一生,就是为了这一眼啊。
张淑英执意前往台北忠烈祠,在那里,她见到了钟崇鑫的灵位。
在她看到他名字那一刻,她泣不成声。你说要我等你,你说你会回来,你这个骗子。
一生的潦倒困顿,她从未流泪痛诉,除了因为他。
张淑英说,“我这辈子只哭过三次,上辈子欠他的,都是为他哭的。”
新婚燕尔送他上前线,7年后得知他战死,那是她第一次哭泣。
70年后拿着与他的合照,那是她记事以来第二次流泪。
93岁时,在来到你灵前,第三次泣不成声。
重逢这一刻,是我们阴阳相隔的一生。
70多年了,我已经不再是亭亭玉立的少女,已经垂垂老矣的我,终于找到了你,你还认识我吗,还记得我吗?
原来你说你要回来,我用了一生的时间将你深藏于心。
今生等不到了,唯愿来生太平盛世,你无刀剑加身,我不用再体会遗世孤独,那时,我们再一起走下去,好吗?
爱,就是一生一世
邂逅和体味更多浪漫爱情故事
关注悠阁时光
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关注
回复“微课”,收听慈怀课堂的线上微课。
回复“线下”,了解慈怀读书会线下活动最新通知。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慈怀微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