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笔者高中毕业十四周年,大学毕业十周年。
趁着春节期间,邀约了当年高中好友小聚。
由于是“小聚”,加上平时大家也常联系,几杯小酒下肚,氛围渐入佳境。
仿佛回到当年学生年代,大家一起回忆往事、畅聊当下、畅叙未来,全程没有攀比,没有炫耀。
我们三人是同一所县城高中的同学,大学所学专业不一。
目前有A君和我是体制内公务员,B君在体制外从事建筑行业室内设计。
大学毕业这十年,我们在各自工作生活领域都有所发展和收获,也有一些经验或是教训。
个人觉得有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借石头哥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特别是想为一些即将走入职场的同学提供参考。
01
我的漫漫十年路
我毕业后即考入家乡乡镇公务员,期间经历也算是坎坷。
乡镇工作期间由于经常报送信息和内参等,和县直一些部门混了脸熟。
公务员试用期转正后被抽调至县组织部组织科帮忙,提早进入传说中“5+2”“白加黑”模式。
我在组织部两年多时间里,几乎可以说是天天加班,深感“灯火阑珊处,必有组织部”,有过不适应,但都坚持熬过来了。
作为组织机关,在这里我逐渐明白机关运作规律、纪律规矩,其中文字综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在办文办会办事中得到了很大锻炼。
得益于领导认可和关心,第二年正式帮我调入部机关,从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在组织部继续工作半年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被领导推荐去政府办。
那个下午我至今记忆深刻,当时由于我对农村党建工作已逐步上手,也适应了部里工作节奏,权衡后我内心更偏向于留在部里发展。
但在领导一番鼓励下,我最终还是选择重整行装来到新单位——政府办经研室。
我在政府办主要工作还是文字,具体服务政府二把手。
与之前党建工作不同的是,我需要做到对全县经济运行情况、产业发展情况熟悉,对县域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心中有数,可以说是从之前“务虚”向“务实”转变了。
文字材料也由汇报、总结、讲话更多地变为经济分析、产业发展调研。
坐办公室时间少了,更多的时候是和领导出差、下乡、调度部门工作。
这两年是我对县情深入了解的两年,作为工科生,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经济学,但在调研、撰稿和接触各级大小领导中,逐步对全县家底有了更深认识,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了系统思考。
撰写了一些调研报告也得到了省、市领导批示,工作上也算是有点成就感自我安慰了。
就这样,几乎每日全负荷状态在政府办工作了二年多后,正直全县换届选举,在领导推荐下,我被提拔安排到最初任职的乡镇任职党委委员。
在乡镇任副职的这五年,特别是分管脱贫攻坚的三年,可谓尝够了酸甜苦辣,经历了一次人生历练与成长(此处经历一言难尽,暂且不展开)。
去年县乡换届中我被任职为县某偏远乡镇政府正职,任职当月刚好年满31周岁。
回首来看,这期间每一个岗位,都像一位老师一样,教会了我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上述只是挂一漏万。
简单总结即:
初入乡镇教我要“勤快灵活”,部里教我要“吃苦严谨”,办里教我要提升“格局视野”,再入乡镇教我要“八面玲珑”,当然我也会永葆初心,一直学习、一直实践……
02
A君的彷徨与坚持
A君,是我的高中好球友、好哥们,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一直都保持联系。
毕业后A君参加家乡市直事业单位考试,顺利入编进入当地一所高职院校当辅导员。
期间其工作主要是学生日常管理和教授毕业班就业指导课,除开学和毕业季较忙,平时工作量不大,偶尔周末回来还会找我打球。
说实话当时作为乡镇公务员的我,非常羡慕他。
一是工资比我高,也不比市直公务员低。
虽然是事业身份,但因为在学校,有课时费补贴等福利,同时市直事业单位年终考核有市级财政保障。
不像当年我县财力有限,优先保障公务员考核奖,事业单位考核奖有时会打折(这几年经济发展好了,这种情况没了)。
二是一年有三个月的假期可以自由支配,颇具吸引力。
三是学校平台不低,为副厅建制。
当时学校一把手原先是我市一区区委书记,可以说未来发展空间和机会都很多大,接触的人和事对自己拓宽视野都有帮助。
但A君保持学习劲头不减,对公考有着不服输的执着。
在校工作期间一直坚持在考公,分别考了市政府办和市纪委两次,两次均进入面试环节后被刷,着实遗憾。
第三年学校大概也愿意看到他“心猿意马”,表示如果A君愿意留在学校工作,会考虑他的发展,下一步调他到系部从事团的工作和系部秘书。
但A君出于对公务员的“执念”,决定破釜沉舟。
在考试前和我联系,问我乡镇工作如何,“五年服务期”以及未来发展等情况,他准备考乡镇。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劝他“醒醒”,由于我在组织部对乡镇工作情况相对清楚,相比于他现在的平台,乡镇实在太小。
同时A君虽然个人能力较强,但也由于性格好强,我个人感觉他即便到了乡镇也会一时难以适应。
我便从“事业单位将来发展好了可以调任公务员”“乡镇目前有五年服务期,一旦入职需要做好长期斗争心理准备”等劝他放弃,但最终A君还是坚持报考了邻县乡镇公务员。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他的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第一,选择了一个离市区较近的乡镇。
后来A君工作被分配到乡镇党政办,与我所想的基本一致。
由于是异地乡镇,A君常常跟我打电话说方言听不懂,工作难融入。
习惯了学校相对自由的环境,到机关感觉不适应,不知道如何和乡镇领导、村干部、群众打交道。
想到还要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五年A君很是郁闷。
A君嘴上不说,但我心里知道他应该后悔了当初选择。
我便劝他一定要坚守,通过一些身边人“逆袭”的鲜活例子鼓励他。
终于在彷徨中,A君工作有了转机,由于有高职学校工作经历,A君所在县正在筹办一所中职学校。
在自身努力争取下,最终A君调至县教育局工作,主要协助筹办中职校和其他一些事务性工作。
目前A君已正式调入县教育局,任科室中层干部。
A君是典型的学习能力强、个性好强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类型。
当天吃饭时,他说道,当年一起考进高职的,在他走之后的2年-3年,有几个都解决了事业副科,有的今年有望解决事业正科。
他坦言,当年“不懂事”走了弯路,现在A君也已成家,妻子孩子都在市区,没特别忙的事情,他保持每天早出晚归,同时也在积极准备着遴选和调动,希望能尽快回到市区陪伴孩子成长。
A君的路从一定程度也启发我,有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平台比身份重要。
假如他在高职院校发展,今日也许又是另一番景象,但人生没有如果……
毕业十年,A君还在坚持学习,精神难得,令我钦佩,祝愿他早日圆梦。
03
B君的奋斗与收获
B君是我老家农村的,高中期间我们关系一直很好。
他是美术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江浙沪从事市内设计,去年跳槽到魔都一家业内小有名气的市内设计公司担任总监,年收入大约60w。
远远地甩开了A君和我,目前应该是我们三人中获得感、幸福感最高的一个。
B君毕业后的十年奋斗历程,我也是比较清楚的。
毕业之初到浙江一家小的室内设计公司做起,这期间他主要是打基础,学技术,了解行业规则,积累人脉和社会经验。
大约工作四年,有了工作经验和一些客源后,B君开始和朋友投资开了一家公司,但好景不长,投资失败,B君亏了大约有20w。
那年过年,我记忆深刻,年初四我在单位加班,B君来找我,他把创业失败的辛酸史告诉我,令我感到创业之艰辛。
我便问他为什么不选择在家乡附近找个室内设计或其他活干。
B君坦言,家里经济落后,市场太小了,他们这行需要为大老板大客户设计个性化方案才能挣钱。
家乡与江浙沪比经济落后太多,小地方更讲究人情关系,年轻人的机会少。
彼时彼刻,我能从B君眼神和谈吐中感受到他对成功致富的那种渴望。
B君之后几年的路线,基本是不断更新迭代自身技术、跟单位大佬做项目、独立承担项目,经过5-6年的沉淀积累,终于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吃饭时,B君坦言,工作相对前些年轻松不少,不用经常熬夜画图纸,手底下也管理十几个人的小团队,每年业务量保持增长势头。
目前B君已在省会买房成家,购置大奔一辆,每年固定抽时间旅游,已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日常在朋友圈晒晒把玩无人机的照片,前些年在我县举办“我拍我家乡”的活动中,他用无人机拍的一组家乡宣传系列照片还获得了县宣传部的表彰奖励。
在我看来,B君俨然已是一个“有钱有闲”的“成功人士”。
大学毕业这十年,是我们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十年,是从青葱向成熟蜕变的十年,这一路无论是坦途还是弯路,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十年只是人生的小句点,我以我和好友们走过的路与大家分享,愿大家都能坚持理想、坚持学习、坚持奋斗。
相信时代、相信时间、相信自己,祝福大家虎年如虎添翼、虎虎生威,在下个十年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办公室顾问团 之江过客
有偿征集体制内春节见闻
之前跟大家征集年终总结,反响热烈,大家争先恐后暴露自己,晒薪酬,晒家庭,晒升职。
过年回家、春节相聚,你对体制内的工作和自己的生活又有没有什么新的感触呢,现在石头有偿征集体制内春节见闻,一经采用,匿名发布,稿费300元起。
投稿请联系微信:shitougegegege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石头哥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别忘了分享点赞支持石头哦
石头君新作《秘书工作手记3》,大家都在看!
【点击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