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朔朋友圈
秦朔朋友圈是由中国著名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牵头创立的一个新媒体与专业服务品牌,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等。内容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关注重点为全球和中国财经商业热点、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创造、商业文明探索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秦朔朋友圈

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金融监管体系怎么建立起来的

秦朔朋友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7-17 0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作者:小瀑布 / 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 这是秦朔朋友圈 的第 1411 篇原创首发 文章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是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


20世纪90年代的前五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也积累了重大风险,特别是金融领域的风险。截至1996年6月底,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400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4.75%。有的银行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 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存款 “挤提” 事件。 全国城市信用社亏损面占20%,农村信用社亏损面占44.7%,不少农村合作基金会纷纷倒闭。人寿保险也存在到期不能足额给付的隐患。在风险叠加的 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1997年2月19日,江泽民召开会议听取财政部、人民银行的汇报,会议强调,要吸取当时阿尔巴尼亚、俄罗斯等因社会乱集资造成的“挤兑”风潮,引发社会政治事件的教训。 并确定 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工作会议。


1997年11月17日至19日(周一至周三),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省长(主席、市长)及分管金融工作的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行长、副行长;证监会、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和大型金融机构负责同志,中国人民银行省分行行长和国家大型金融机构部分分行行长、分公司总经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温家宝主持会议,朱镕基参加。


每五年一次,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成为制度和机制


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 化解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及进行国有银行改革,成立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AMC):东方、长城、信达和华融,以处理从国有四大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中央财政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四大国有银行资本金;将13939亿银行不良资产剥离AMC,取消贷款规模,实行资产负债机制管理等重要改革措施。


第二、 加强金融监管。对金融业实现分业监管,成立了 证监会、保监会 ,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人民银行监管银行业、信托业。同时,改革人民银行,原有的省分行撤销,改成九个大区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得以加强。


2002年2月5日至7日,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


第一、 国有银行进一步深化改革,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上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与海外上市项目的实施上得到一系列关键政策支持。


第二、 加强金融监管。 撤销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并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 ,酝酿、统筹、部署国有银行改革方案。改革农信社,确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针。



2007年1月19日至20日(三天的会议改革为两天进行),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


第一、 加深商业银行改革,推进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分支机构和基层改革。国家开发银行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从事中长期业务,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第二、 成立政府投资公司以及提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


第三、 完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监管协调配合。


2012年1月6日至7日,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


第一、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推进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引导、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第二、 突出金融监管重点。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改善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参会领导规格历届最高,从最高领导人到军委、武警等负责同志均出席。)会议主要内容是:


第一、 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金融使命。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第二、 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上监管短版,强化监管问责。


第三、 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第一次召开 的背景是亚洲金融危机及银行不良资产高企,所以措施猛烈,希望立竿见影。改 革证监会、设立保监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给人民银行集中力量办重点事,帮其减负;会议后,银行不良贷款得到妥善处理,国家金融稳定性逐步改善。

“证监会”

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简称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宣告成立。1997年11月,中央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对全国证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理顺证券监管体制,对地方证券监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并将原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证券经营机构划归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1998年4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将国务院证券委与中国证监会合并组成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经过这些改革,中国证监会职能明显加强,集中统一的全国证券监管体制基本形成。

“保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成立于1998年11月18日,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确立了央行宏观监管和保监会微观监管的新型保险业监管体系。


第二次会议 背景是中国加入WTO,金融监管依然薄弱,银监会应运而生;会议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先后重组上市。

“银监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或银监会,成立于2003年4月25日,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第三次会议 背景是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国有商业银行陆续上市,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长,与预期一致,会议并没有决定成立一家“超级监管机构”,彼时,全球金融危机尚未来临。会议后,农业银行股改上市,国开行商业化改制成功,政府投资公司(中投)成为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


第四次会议 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流动性过剩,资本脱实向虚趋势明显,热钱持续流入,地方债务问题凸显,这次会议也没有设置监管协调机构。会议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随着亚洲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的相继设立,中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第五次会议 背景是经济增速放缓,货币大量流向资产领域,实体经济发展不足,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扩张迅猛,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需求猛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就此设立,监管部门加强协调,有利于建立监管责任追究机制。



秦朔朋友圈认为,第五次会议有几个强调的重点, 第一, 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第二,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设立国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按往年惯例将于一年后,即2018年正式成立运行)。此决定宣告,“一行三会”的水平协调的预期失效,垂直协调强调的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成主流。 第三, 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 第四, 加强党的领导,金融发展的国家使命是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互联网金融监管会严格,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发展仍有机会。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 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