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
非均质流动的时间长河,偶有一些原本“不必要”的时刻出现,却不经意地成为生命的“必要”瞬间,勾勒着当下的我们。
对于女导演们而言,
“非必要时刻”
是日常片段的摘取,也是超脱生活的幻想,又时常在二者之间游走跳跃。
“非必要”不是我们予以否定的决断,而是“等候中”的反思与厘清
,“时刻”并不只代表时间的定格,而是行进中的一次驻足、奔跑下的一刻喘息、脚踏土地的一次回望、宇宙万物的一颗流星。
而当她们开始讲述时,她们的故事是必要的,她们的电影也是必要的。
2024山一女导演短片扶植计划的五位入围导演是:
冯诗乐、孙坤、束放、岗珍、林诣涵
(按姓氏笔画排序)
。
本年度入围评审为
导演刘伽茵、剪辑指导刘新竹与导演梁鸣
(按姓氏笔画排序)
,TA们将以导师的身份,与入围导演展开一对一内容辅导。
刘伽茵
编剧、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电影首作《牛皮》获第55届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卡里加里电影奖等;《牛皮贰》入围2009戛纳导演双周单元。导演、编剧影片《不虚此行》获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
刘新竹
剪辑指导。代表作:《逍遥·游》《白塔之光》《老兽》《春江水暖》《乌海》《星星在等我们》《小伟》《她房间里的云》等。
其电影作品《老兽》,获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特别提名奖等多个奖项;《春江水暖》作为第72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闭幕影片展映;《乌海》获第68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她房间里的云》斩获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艺术探索奖”及其他电影节奖项;《白塔之光》入围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亦在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收获五个奖项;《逍遥·游》获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最受注目影片”等多个海内外电影节展奖项。
梁鸣
导演首作《日光之下》入围第4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新奖;荣获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评审团大奖;第4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提名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导演。新作《逍遥·游》被选为第71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新导演竞赛单元开幕片;荣获第7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女演员、青年评审荣誉·最佳影片;第4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最佳影片;第3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导演;提名第16届亚太电影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
2024山一女导演短片扶植计划自今年3月8日开启报名以来,共计收到了
576
份有效报名材料。
在80与90后导演保持持续创作的同时,00后导演们更进一步地涌入创作者的序列中。
年轻化的创作主体撑开更广阔的表达空间——在对女性议题的探索中,出现了更为深刻的女性生命体悟、不同社群中女性面临的困境,
现实主义瞄准的女性议题在年轻一代的创作者之中有着更为先锋的视角以及崭新的创作手段,甚至对女性主义的解构
,我们也在不同的故事中看到了作者们在全球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代际的女性之间、生态、赛博、少数族群等等各类面相之下,创作者们的思考。
在绝大多数创作者仍旧以剧情为载体的基础上,科幻与奇幻故事相较去年增长了近两倍,
今年涌现了许多讨论人工智能对现代文明、人类精神的冲击,实验性的影像与纪录片也有所增加
。显然,在今年,我们看到了更为多元的创作者类型与更为丰富的创作图景。
关注女性议题的作品占比59.4%。
这是山一一直以来最为突出的创作文本类型。
以自我经验为创作原点,往往是年轻女性创作者自我表达最旺盛的视角:性别意识、成长认知、亲密关系、身体困境、社会性别之下女性面临的共同困境。
我们也总是能够在剧本中看到
女性视角下的现实问题
,她们关注着中老年女性的精神困境、少数民族和边缘人群的生活现状以及当代人身体与心理疾病的普遍现象,并在书写中饱含深切的关怀。
我们相信女性视角与女性书写的价值,同样也在不断挖掘故事中更有见地的观点、更为新颖的电影美学。
在每年投递短片扶植计划的创作者中,突出的优势与女性创作者的困境相似但也不同。我们观察到,
有许多从事编剧工作的创作者希望转型成为执导筒的影像导演
。大量年轻一代的导演,在建立自己的创作观念、电影美学、影像语言的过程中,融合了专业电影制作学习的经验与自我审美的表达,但对人物、故事的挖掘,在相似的女性议题表达之下,显然需要更为深刻的思考才能取得说服观众。
从事创作是一条孤独的道路,我们热切期待着大银幕上有更多女性电影的佳作。
“非必要时刻”如棱镜一般,在她们笔下折射出奇异的色彩,期待它们今年秋季映照于银幕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