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从市场分层、萝卜章事件、近期的市场分层等方面探讨了当前债市的情况。文章指出市场分层带来的问题,如监管、规定导致的分层容易形成壁垒,机构间信任度下降,交易费用增加,债券价格暴跌等。同时,文章也提到了经济解释的重要性,不需要做出价值判断,指出市场的主导作用以及行政干预和市场的平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市场分层带来的问题
文章强调了市场分层导致的问题,包括监管和规定带来的分层形成的壁垒,机构间信任度下降,交易费用增加,以及债券价格的暴跌等。
关键观点2: 萝卜章事件的影响
文章提及了2016年的“萝卜章”事件,阐述了这一事件对债市的影响,包括市场剧烈变动,做市商和过券机构人人自危,市场流动性危机加剧等。
关键观点3: 近期的市场状况
文章提到了近期的市场分层现象,包括监管指导大行卖国债导致的市场反应,交易萎缩,流动性枯竭的风险,以及市场出现的负反馈循环等。
关键观点4: 经济解释的重要性
文章指出经济解释的重要性,不需要做出价值判断,要理解市场和行政干预的平衡,认识到市场的主导作用,以及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处理租值消散的问题。
正文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knJo7oBkLt7LxdSOf9ysZJVfibuOa3N4aZ04uml5vRYmpTCOaDO8ponxbUmpwicicscOibj1UEAPDcPz1iaJPkeJheQ/640?&wx_fmt=jpeg)
-1-
引子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从租值消散、绕道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当前债市的市场行情。本文我们将多一些推演,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
-2-
市场分层
市场从来都会有分层,基于风险等因素的考虑,机构之间的准入天然带有门槛,但行政划分从来不知道把界限划在哪里才合适,极其类似一刀切的限价政策。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监管、规定带来的分层,容易形成牢不可破的壁垒。投资机构可以从收入成本的角度更加灵活地调整楚河汉界,显然交易费用低得多。惠而不费才可大行其道,这是最朴素的经济学道理。
现实中我们经常能见到机构信用下沉以及授信名单的扩容,这是市场化的调价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限价。
-3-
“萝卜章”事件
2016年震惊债市的“萝卜章”事件,缘由是某券商寻找市场其他机构“代持”利率债,债市发生波动,其他机构要求该券商接回,但“代持”合同用的是萝卜章,某券商不愿买回浮亏的债券,一时市场剧变,做市商、过券机构人人自危,纷纷暂停了部分交易对手的交易,机构间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适逢13年后由于丙类户风波,银行间市场新批的部分产品户及中小机构投资人只能与做市商进行交易。这样一个分层,使得16年市场流动性危机雪上加霜。原本机构卖出债券遍寻对手,价高者得,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然而市场行政性分层使得机构即便找到对手也很难成交(部分机构只能与做市商发生交易),交易费用高到天上去,债券价格暴跌(收益率暴涨)。
如同上一篇文章所说,绕道但绕无可绕,交易费用剧增带来的是需求曲线左移,价格暴跌,交易量剧降。
-4-
近期的市场分层
近期监管指导大行卖国债,部分接盘的中小机构据说被自律调查,导致部分机构不敢与大行发生交易,部分做市商与过桥机构不敢接单,市场由于行政力量发生了分层是显而易见。而后带来的是市场的成交量显著萎缩,近日甚至出现了开市40分钟,一笔10年国债活跃券都没有发生成交的现象。
交易萎缩如果再叠加市场变盘,很容易带来流动性枯竭的风险甚至发生广义基金的赎回-卖债-赎回的负反馈循环,资产价格可能在风波中出现明显的跌幅,没有选择的成本高也。这个担忧影影绰绰。
-5-
小结
经济解释只回答为什么,预判会怎么样。我们不需要做出价值判断。哪些地方需要行政干预,哪些地方需要市场站到C位,这是不浅的道理,经济运行中两者往往并行不悖。市场能带来不发生租值消散的好处(上篇文章讨论过,市场是唯一的不发生租值消散的制度安排),但建立市场要花费成本(法制健全、产权建立等),成本太高市场节约的租值无法覆盖,市场无法产生,其他制度会填补空缺(比如行政计划)。李俊慧老师曾经说过,如果已经自发出现市场的地方,毋庸置疑市场应该起主导作用。
谈到限价,不得不说到地产,最近政策频出,但能否扭转预期未知。放开本来就有市场行为的行业的政策限制,这是双赢的局面,毕竟市场交易租值消散不再。邓公说让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也可以等部分人先买起来。交换是信用创造的起点。经济衰退是众多租值消散的累积,经济发展是诸多好事叠加。道理很清晰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