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大招生小蓝鲸
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宣传与咨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刚刚!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  22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大招生小蓝鲸

南京外国语学校袁新蕾:余响——黄山科考随记

南大招生小蓝鲸  · 公众号  ·  · 2024-09-07 09:00

正文


为拓宽广大学子的国际视野、‌培养科学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研究能力,提高学术研究志趣, 由南京大学牵头举办的2024年“飞越计划”本科生全球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 于今年暑期顺利开展。


经过选拔,多位优秀高中生脱颖而出,与南京大学的师生一起参与国际科研训练和科考项目。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听听他们的所见、所闻与所想吧!








01

余响

黄山科考随记





南京外国语学校 袁新蕾


黄山科考回来已经很多天了,再去回想那个一周的科研历程,似乎很多细节都渐渐变得模糊起来,但反而一些抽象而情绪化的东西越发明显清晰了。 似乎是过去的事都加上了一层磨砂玻璃,却让原先径直通过的白光转了个弯,从边缘处溅出彩色来。


带着花岗岩褐色的爬黄山的记忆里,储存着去光明顶的那一路上,一群人趴在拐角分辨各种蕨类植物的样子。始终清晰的是站在台阶上,所有路过的旅客都为之静默的一只鸟的独奏,以及后半段一个人不停地走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脚疼体验。真的,在再次出去citywalk走到脚酸的时候还是会突然回想起当时用着一根登山杖,拖着痛到几乎不愿再走一步的脚坚持绕远一下去迎客松打卡的狼狈场景,以及在回程的30分钟大巴内秒睡的疲惫。那是我走过最远最累的路,回来之后,太阳下爬楼梯,几公里一直走都不在话下,甚至能嘲笑一下别人。


或许还应该有群里抢到的去看蕨类的打鼓岭额外旅程。那天我上车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多远的地方,除了手机和水什么也没带,但来回三个小时车程的地方真的很美。 四处都带着流水痕迹的地方,我们看到了最丰富的蕨类的样子,长得古怪的叶,枯枝一样的孢子,藏在流水的洞穴深处的透明叶片中柔软的血管,石壁上夹缝中伸出的几缕翩然。 从瀑布到仙女潭到山下的排水沟里的清澈而青绿的流水可感的清凉,而其最好的点缀一定是边上析出了盐而变得五彩的层理分明的岩石。



整个活动中最让我惊奇的却是活动之前我所忽略的观鸟,灯诱和课程。最早了解到观鸟要早起的时候真的两眼一黑,五点起床是军训之外时间根本无法达到的作息要求,直到第一天的早上我们真的五点起,挂上望远镜,为了等待几只鸟的出现而徒步3公里,一路看花看云彩,眺望着树枝之间难以看到的小鸟,指了半天镜头里还是一片绿,只闻其声,早将早起的痛苦放到一边。而在连续几天跟着老师四处找鸟的过程中,从看不见,找不到,来不及看,慢慢地看见了,看清了,看到一些颜色和特征了,进步快速,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乐趣。然而以我的手机摄像头,却无法拍清楚其中任何一只鸟。 摄影的缺失必然导致遗忘的快速,这是即使记录每一只的名称也无法弥补的缺憾,但也因为少了抓手机的动作,让我至少在那时,有一个完全沉浸于看鸟的乐趣中的机会。 还记得大白鹭和小白鹭不同的飞行姿态和它们停在老牛背上的安逸模样。



说来也好笑,我发现好像这次的活动还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再次认清了自己。在此之前,我坚定地认为自己怕虫子,也一定会害怕标本制作的流程。信仰还是很有力量的,在我坚定地认为下,之前的人生历程中,我兢兢业业地害怕虫子和动物尸体,哪怕到后来有些忘记了,还会在脑中补回一个害怕的记忆。但是,灯诱和标本制作真的让我认清了自己。比起说害怕虫子,我更害怕突然出现,所以我在山谷间唯一光亮的幕布前绕着圈拍好看的蛾子的时候只觉得兴奋,甚至会让它们在我的手机带上面长久地停留。比起尸体,或许应该说我害怕死亡,害怕尸体形成的过程,因此面对已然不动的昆虫,只觉得将翅膀展开,用细针固定时有着机械冰冷的优雅与浪漫,面对鹦鹉的尸体,用柳叶刀剖开,掏出血肉的时候脑子里全是不要把皮弄破的担心。 这是难得的自我审视实验,事实证明,我真的比我想的要更能适应这一切。


每天太阳晒的时候,我们就待在酒店里,听各个教授分享自己的研究,足够浅显的讲解成功让我无障碍理解那些假说,猜想,实验,由于最近我也在了解一些建模的知识,在听到熟悉的词汇从我浅薄了解中的公式真的变成科研的内容的时候,因熟悉感而产生的喜悦与被认同的感觉将我包围。 认同感真的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



上面所说的都是些许磨砂玻璃后仍然看得见的回忆,总是害怕那一天真的在玻璃后变成朦胧的虚影,就还是絮絮叨叨写了许多。 而若说那折射出的五彩光鲜,就概括一下,索性叫热爱和自然。


真是太简单的两个词,似乎早已是中小学写作的核心内容。我曾以为这些词多为文人无聊而夸张,空虚又吹牛的成分,但是现在想来,真的贴切。


这里的热爱从第一晚就蔓延,吃完饭,那位年龄最小的小男孩在踩点观鸟的路上兴奋地分享每一个认识的鸟和昆虫的名字的时候,那种热切和激动就已经开始令我陌生。我曾经以为我足够爱自然了,我爱爬山,徒步,养花,是我认识的所有朋友里面最贴近自然的一个,还曾因为一篇写实的养花作文被大力夸奖,可是当我真的站在所有其他的参与者的面前的时候甚至有了一种过分平淡而带来的无法适从。他们面对这片土地的时候有那么多的知识,那么多的热情,那种来自内心深处和周围一边绿意产生的共振是真正难的一见,因此也分外宝贵的东西。认真埋头书中的学校时光里,在任何的学科都变为知识大纲和试题的时间里,似乎疏远了那些藏起来的喜爱,那些无关作业多少,无关考试难易的最真诚的喜爱。当我真正见到这些热爱的时候,就无法再躲避,无法再隐藏。 至少在那七天的科考时光内,我的心脏和他们一样,随着每一声鸟鸣和每一种被发现,了解,记录的植物而加速共振。



至于持续的时间会有多远,我不清楚。或许这写下来的内容会让这份纯粹的爱留的更久一点?我不知道。 但至少现在,当下,八月初与黄山敲响的名为自然与热爱的大钟,还有余响在我心中回荡。 甚好,此文也就叫做余响好了。


02

黄山生物多样性综合科考

项目简介



南京大学联合牛津大学、利物浦大学和波多黎各大学联合在黄山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査与研究活动。 项目拟设置若干小组,请中外学生们就选定的主题,双方师生共同在野外完成两周左右的调查,同吃同住合作完成既定的调査内容。为增进中外师生的相互了解,在项目中段和结束时安排中外师生参观黄山当地的茶文化博物馆与制茶工艺,并考察当地其他机构的研究基地。


03

南京外国语学校

优质生源基地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