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是由于脑部血管出现堵塞,或脑血管狭窄,诱发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临床上,其发生主要与脑动脉硬化有关,一旦发生脑供血不足,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如:脑卒中、痴呆、偏瘫等等,严重可因此死亡。
脑供血不足,脸上会出现3种表现,一个不占,说明脑血管还算健康
1、视物模糊
生活中,许多人会出现视物不清的现象,甚至是突然间失明、眼前蒙黑的现象,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之后就会恢复原状。
因此,一旦出现此类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很有可能是脑供血不足所致。
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流量减少,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
2、面部发麻
当脑部血液供给不足,就会影响到脑部神经区域,从而会压迫到感觉神经以及肢体神经。
经常表现为面部发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
因此,生活中一旦出现此类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
3、哈欠连篇
若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哈欠接二连三的出现,一定要警惕脑供血不足。
研究发现,80%脑供血不足的人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的现象。
同时,此类患者会出现夜间睡觉时不自觉流口水的现象,甚至在喝水时会出现被呛咳咳醒的现象。
生活中,这3种饮食习惯会加速脑血管“老化”,需警惕:
1、摄盐过量
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食用盐的量应控制在6g以内。
若摄入体内盐分过多,就会导致体内的钠离子增多,从而形成水钠潴留,促使血压升高,增加血管压力。
长期间下去,就会损害心脏,肾脏的健康,同时也会因此损害脑血管。
2、油炸过多
临床数据显示,多数脑血管发生堵塞时,均与高脂肪摄入有关。
饮食过于油腻,会摄入过量的脂肪,很容易导致脂类物质沉积于血管壁,导致血管变硬,变脆。
此外,血管中脂肪过多,还会导致血液粘稠,加重血管堵塞,进而形成血栓!
3、大鱼大肉
饮食上经常吃大鱼大肉,会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等物质摄入过多,从而身体无法全部吸收。
就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诱发肥胖,同时会增加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如此,便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导致脂质代谢发生变化,最终引发血管堵塞。
想要血管健康,平时应多喝水:
水有"最好的稀释剂"之称,主动喝水,保证体内水分充足,可稀释血液,减少血栓的形成,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建议:早起喝一杯温水,稀释早起时粘稠的血液;睡前喝一杯温水,预防夜间突发血管疾病;三餐之间,注意少量多次,小口饮水,保证水分充足。
喝水时,可加入一些有利于养护血管的茶,控制血脂,防脑供血不足。
念露菊,富含降低血脂的必需元素——Anti-oxidants、三帖类化合物。
研究显示,常服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坏胆固醇含量,抑制脂蛋白合成,加速脂质分解,以此来达到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作用。因此对于脑供血不足的人来说,可以每天喝一些。
想要血管更健康,谨记:少3事,动3处
【少3事】
1、少过劳
俗话说,劳逸要结合。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助于身心健康;
但是不要过于劳累,要知道,超负荷的疲劳,可诱发脑出血。
2、少抽烟
关研究报告显示,约有80%左右的心血管患者,都有吸烟史。
这也就意味着,经常吸烟的人,发生血管疾病的概率要更大。
这是因为,烟草的烟雾中,是含有大量有毒物质的,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脂,血糖等的指标。
经常抽烟,会进一步引起血压升高、血管炎症等,更会加速血管的堵塞情况。
3、少久坐
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坐久不动,保持一个姿势,会使腿部的血液,淤积在下肢的血管中,久而久之,会凝结成块,严重则会形成“血栓”。
所以,不论工作有多忙,都不建议长时间地久坐不动,要适当地站起身来活动一下。
【动3处】
1、捶胸
捶胸部这个动作,可以让心脏加快工作,把新鲜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从而唤醒全身。
每日一次,每次左右各捶20下左右,注意动作不要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