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明程度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的综合体现和最终落脚点。过去十年,江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于担当新的文化使命,高质量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着力把江苏打造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不断增强中华文明和江苏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让“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展现更加清晰模样。
毕然说:“在苏州这座‘百馆之城’中,不同主题的博物馆美美与共、各具魅力。今天,我们来到了苏州博物馆,它与毗邻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古典园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拥有馆藏文物2.5万余件(套),这些展品生动讲述了苏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张雪是一位“85后”的年轻绣郎。他作为非遗传承人,即可以在薄如蝉翼的丝绸上“飞针走线”,也愿意作为苏博志愿者,为蜂拥而来的游客们“穿针引线”,至今已坚持十余年。
苏州博物馆志愿者、薛氏刺绣第四代传承人张雪说:“现在观众对于博物馆知识的渴望性,要比以前大很多。同时,整体的文明素养也在提高。”
游客司宝鑫说:“到博物馆去切身体会游览的过程,听一听讲解,对于自己精神文化方面有比较好的提升。”
器以载道、物以传情。博物馆,是历史文物的守护者,更是文化文明的传播者。近年来,针对持续升温的“文博热”,江苏牢记总书记嘱托,通过丰富产品供给、延长服务时间、精品展览直达基层等丰富举措,积极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说:“为了满足观众参观博物馆的需求,苏州博物馆也推出了延时开放的政策,通过晚上的课程体验,对于动手需求比较大的年轻人,能够体验苏州比较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大地“文博热”“文创风”“观影潮”蓬勃兴起,江苏儿女文化自信更加高涨,精神风貌为之一新,正是江苏上下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的全新图景。
十年来,江苏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理论舆论、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同向发力,一场场理论宣讲解疑释惑、一档档理论节目深入人心、一件件新闻作品镇版刷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千家万户。
十年来,江苏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从推广张家港、马庄等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到培育道德讲堂、“八礼四仪”未成年人养成教育、“童”字系列美育活动等工作品牌;从建成2.2万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到新增32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13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到13个设区市和16个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从“志愿江苏”“诚信江苏”“书香江苏”加快建设,到数量众多、覆盖广泛、层次鲜明的先进典型群体持续涌现……江苏大地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明新风劲吹城乡。
常州道德讲堂宣讲员钱孟林说:“通过道德讲堂宣讲,自然形成了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模式,文明之花越开越繁盛。”
南通崇川区理论宣讲团成员史向荣说:“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说老百姓家门口的事,选用‘新、活、实’的内容,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徐州马庄村民刘珍说:“没事时就到村里看看书、听听戏,我们是‘鼓’了口袋、‘富’了脑袋,街坊四邻亲如一家,和和美美一起奔向幸福生活。”
纪录片被誉为“国家相册”和“时代影像志”。在江苏广电总台,随着第30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活动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0名纪录片创作者、学者及媒体代表齐聚在这里,围绕行业发展交流经验、碰撞智慧,共同见证精品佳作的荣誉时刻。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何苏六说:“江苏台这几年打造的一部又一部新的作品精品,总是让我们有惊喜,所以这一次30周年学术盛典最后落户江苏也不是偶然的,我觉得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沉实厚重、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是一个时代文化高度的重要标志。十年来,江苏不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构建党委、政府、群团和创作主体统筹谋划、统一部署、统合推进的创作生产体系,通过重大题材文艺创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全流程全方位保障重点作品创作生产,连续三届全国“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江苏共有11部作品获奖,获奖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原创舞剧《红楼梦》等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惊艳世界,“紫金”文化、“扬子江”文学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加速崛起。
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江苏的“水文化”厚重悠长。十年来,江苏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充分挖掘大运河和长江“流动”的文化特质、“活态”的精神脉动、“通达”的价值功能,让两大中华文化标识充分彰显魅力,铺展出融汇古今、活力无限的文化长卷。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工作人员高洋说:“我们努力焕发古运河的生机与活力,传承千年运河的文化薪火。”
南京市民王艳君说:“这些年家门口的阅读空间变多了、也变美了,通过‘数字化+’的创新服务模式,让我们借阅图书更为便捷。”
淮安市涟水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说:“率先在全省探索‘剧目揭榜挂帅制’,邀请著名编剧、导演、演员共同参与,以轻喜剧为突破口,创作老百姓喜爱的农村题材现代戏,激发了剧团的创作活力。”
让文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点。近年来,江苏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围绕“人文经济学”这一重要命题,深入开展研究并积极实践,更大力度激活文化的经济社会价值。南京擦亮“世界文学之都”名片,扬州淮安叫响“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无锡致力弘扬工商文化,连云港建设“山海大公园”……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2023年江苏境内外游客达9.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旅游总收入1.2万亿元。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激荡出生生不息的发展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