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南大学
欢迎广大师生及海内外校友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东南大学

他们在东大“有块地”!来看东大版《种地吧少年》~

东南大学  · 公众号  ·  · 2024-12-01 15: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丰收啦!”——

耕耘+收获

东南大学的校园

近日迎来了丰收季

经过同学们几个月的精心培育

东大的这块地上

一批全新的农作物成熟了




共浇沃土 连接情感


在这里,情感的连接发生在人与土地之间, 更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


“每当我看到种子发芽、嫩芽逐渐伸展出小小的叶片时,内心总是充满了惊喜。 每一次观察到它们的成长变化,都让我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力量 ,也让我更加期待着它们最终能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是耕读园运营团队负责人之一,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李诗诗的心声。


东南大学耕读园种植的植物种类丰富,从草本植物到落叶灌木,从桑科菊科茄科到十字花科……经过同学们无数个日夜的精心呵护与付出,如今也收获了馈赠。



东南大学耕读园的每次收成, 都离不开承种团队的努力与协作 。新学年,耕读园共52支团队入驻,其中48支为学生团队,4支为教师团队。通过共同培育一块土地,每支团队成员的情感也在这里得以连接。


10月18日,南京气温骤降,来自吴健雄学院2024级的洪邦尧,与他们团队一起为农作物搭建温室。“大家在晚上借微弱的手机电筒,终于在三小时的反复拆装后,完成了温室的搭建,大家都没有耕种经验,一起花时间摸索,为了共同的目标协作完成一个个任务、一项项挑战。 秋种活动是团体进步的台阶,让我们大一刚建立的班集体更具有凝聚力!




耕读结合 收获成长


负责东南大学耕读园运营的同学们,正如土地中的农作物那般汲取着养分,不断成长,收获满满,不仅体现于劳动技能中, 更体现于对“自我”的认知


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佳璇在这个过程深有体会,她与团队成员一起,见证了种子从破土而出到茁壮成长的全过程,过程中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不易与坚韧, 更教会了她珍惜与感恩


团队收获的农作物赠予宿管阿姨


有的同学在种植过程中懂得了 “严谨” ,科学种植、技术务农;有的同学懂得了 “坚持”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劳作之余,东南大学耕读园还会 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阅读活动,在与自然相处中静下心来,阅读经典。 平衡工作与休息,在劳动与阅读中找到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劳动育人 实践促知


2014年11月,东南大学“耕读园”项目首次启动 ,第一批23个学生团队进驻“耕读园”,如今共开辟53块种植基地,占地总面积约1650平方米。


2024年“春耕节”, “耕读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劳动教育,是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


如今的“耕读园”,除了农作物种植外,还常态化开展现场农业知识科普、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一届届东大人在这里茁壮成长, 东南大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丰收正在进行中,经历2023年秋种、2024年春种,东南大学耕读园已完成“开辟室外活动场所”、“改良土壤品质”、“营造别致景观”、“创新耕读形式” 四大升级


耕读园使用的肥料来源于东南大学“无废城市、低碳生活”生态实践团队利用四牌楼校区沙塘园食堂餐厨垃圾、校园绿化废弃物堆肥产生的有机肥。实践团队一共进行了6期堆肥实践,累计处理餐厨垃圾3吨、绿化垃圾5吨,产出肥料4吨。生物质废弃物就地协同堆肥和堆肥产物改良耕读园土壤 加深了同学们对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和构建可持续碳中和校园的实践认知



除了播种劳作外, 东南大学耕读园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漆扇制作、宋代点茶、香囊、糖画......欢声笑语的轻松氛围中寓教于乐,让同学们收获满满。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责编| 杨晴晴 蒋子羲 何朴静

校对| 沈欣楠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耕读结合,劳动育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