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点击上方蓝字关注“kk汽车金融行业研究”或者添加微信号:kkqichejinrong
。这是一个专业而温暖的账号,因为账号后面有一群专业而温暖的人,“
汽车金融大全APP
”做10万汽车金融人的百宝箱。
连接这个词,是个常用词,其实以前是很普通的,看看百度是怎么解释的就知道了。
有一天,就变了
2013年11月10日,腾讯公司在深圳举办第一届“WE大会”,马化腾在会上发表《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的演讲。里面提出的第一个路标就是:
连接一切。
马化腾是个典型的理工男,不轻易演讲,但他不讲则已,一讲惊人,他的每一篇演讲都是思考的结晶。自从马化腾这个演讲之后,
连接
这个词在互联网圈就火了,变得性感起来。
我们来看一小段,他的原文是这么说的:
第一,连接一切。前面很多演讲者说了很多连接的东西。我们的感受是,智能手机是人的器官的一个延伸,这两年这个特征越来越明显。它有摄像头、有感应器,几乎人的器官都延伸增强了,而且通过互联网连在一起了,这是前所未有的。
不仅是人和人之间连接,我们也看到人和设备、设备和设备,甚至人和服务之间都有可能产生连接,微信的公众号是人和服务连接的一个尝试。所以,PC互联网、无线互联网,物联网等,这些都是互联网在不同阶段、不同侧面的一种提法,它最终是很大、很全面联系的一个网络实体,这也是我们谈论未来一切变化的一个基础。
他后面还提到6个路标分别是:
第二、“互联网+”。
第三,开放的协作。
第四,消费者参与与决策。
第五,数据成为资源。
第六,顺应潮流的勇气。
最后我讲一个负面的就是风险。
这篇演讲不止是腾讯对自己的一次定位,更是对互联网的一次精准预测,发现没,“互联网+”就是马化腾最早提出来的。我们回到正题啊。
说说我对
连接
的感受和理解啊,我是1986年生人,2004年开始比较多的上网,2005年买的第一个手机,2006年买的第一台电脑,从此手机+互联网给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曾经很长时间上网=上QQ,大家热衷于开电脑就挂着QQ,还去养✨🌛🌞,手机作为
连接
器,让我的通讯录扩充到100人规模,QQ作为一个更常用的连接器,将我的通讯录扩充到了500人规模。中国的通讯运营商有个很奇葩的规定,那就是漫游,每个地级市都有自己分公司,跨一个地级市就要漫游,而且漫游费奇高,所以我们每到一个新城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换手机号。其实这个规定,表面上让移动联通电信赚着更多的钱了,但其实他们没想到的是给了QQ以巨大的机会。因为近20年,人口的流动变得非常频繁而且非常快。手机号经常变导致我们不能依靠手机通讯录来沉淀稳定的人际网络,QQ号成为一个最好的载体。听说当年刘炽平加入腾讯就是因为看到了很多大陆的人在名片上印上自己的QQ号。这就是QQ成为了一个承载中国人社交网络的工具了。而社交网络具有网络效应,你朋友用了,你肯定要用。网络效应一旦形成,迁移成本就会很好。因此腾讯具有极好的壁垒,尤其是微信完成的这惊险一跃。
我们在PC互联网时代,QQ的好友大部分人在500人以内,就能涵盖家人+同学+同事了。我们在BBS上灌水,我们在博客上写文章,听歌用千千静听,下电影用电驴或者BT China,看新闻去新浪,灌水去天涯。我是2005年在新浪上开始写博客的。
但那个时候的互联网还是个不大的行业,没人觉得毕业后去阿里腾讯百度是荣耀,还是想去移动联通四大宝洁等。那个时候的互联网感觉也是相对静态的。
2010年时,情况在发生变化。
2010年我在北汽工作时猛然发现QQ已经是我们用的最多的工作软件了,我们同事之间交流事情会用它,传输文件会用它,发现QQ邮箱也越来越好用,可以发大文件(后来才知道是张小龙在负责邮箱了)。
2011年底,情况在发生变化。
我用上了智能手机,我开始用微博,其实我是2010年底就用过微博,但隔了一年后才发第二条。当时我对微博不是很看得懂,当时看到李开复写的《微博改变一切》还很是怀疑。
直到2011年底,我用上了智能手机(现在我为自己没有早点用上智能手机而深感遗憾),我彻底被改变了,我开始狂刷微博,我关注了1100多人,在2012年至少发了近400条微博。通过微博,我与很多大牛产生了弱
连接
,知道了很多比自己大20岁的人,比如说李开复、任志强、潘石屹这些人的最新的观点,知道了PM2.5,通过他们的眼睛去看到这个世界。
我甚至还写过一篇关于WPS云端化的文章,还@了WPS的一个副总裁,他还给我回复了,说他们正在做我说的事,我很是开心。那个时候,我一度以为微博就是终极的互联网形态。我时刻待在上面。
2012年年中,情况在发生变化。
2011年底,当时流行一个“咔咔”的东西,经常看到有人拿着手机使劲在摇,我当时还不太理解,原来这是微信啊,我2月份装上了微信,但当时功能还比价简单,主要是IM功能,我是个文字资讯控,微信上当时还没什么内容,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用微博。但逐渐感觉到微信在替代短信,也在替代QQ,真的太简洁干净了。于是,2012年基本完成了常用联系人的迁移,由手机电话通讯录迁移到微信,由QQ联系人迁移到微信。这么迁完,微信通讯录大概100人。
2013年年中,情况在发生变化。
2013年6月,我发了第一条朋友圈,从此,开始了朋友圈之路,逐渐微博用的少了起来,尤其是2012年年底开始订阅大量公众账号,我可能是罗辑思维的前10000名用户,甚至更早。2013年8月时,当时罗胖要发会员,我还犹豫要不要买呢,一犹豫就卖完了,2013年8月30日,我开始运营“kk汽车金融行业研究”这个号,从此我也没预料到我的职业生涯会因此发生大变化。2013年10月我还和一个同事讨论互联网讨论微信讨论公众账号讨论罗辑思维呢。当时弄公众号纯属习惯的迁移,我从2005年就有写文章写博客还有投稿的习惯,写字对我有疗伤的神效。所以弄个公众账号是蛮自然的事情,公众账号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每天都只能发一次,因为只能发一次,你会很珍惜,因为只能发一次,你可以做到细水长流。2013年我微信朋友圈大概是200人。
2014年年中,情况在发生变化。
我发现我的文章被同事转发了,被同行转发了,关注人数突破1000,开始看到后台有留言了,有人说匡匡点评不对。就这样我开始加了一些同行,佳佳晓君就是在长春的时候就加上了好友。转折来了,6月底我发表了
【原创】71.汽车金融是汽车电商的突破口————写给主机厂及汽车金融公司
这篇文章我是2013年8月在公司论坛回答一个同事的提问写的,一如这样的深夜,后来三次修订。没想到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转发量很大,就这样易车网的欧阳总发现了我,我们
连接
上了,就这样我来到了北京,来到了易车网汽车金融事业部(易鑫集团的前身)。我离开长春时,微信朋友圈大概是300人。
来到北京后,我开始在文章中放上个人微信号,朋友圈开始扩张,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汽车金融同行,我还经常去听讲座参加活动,又认识了一批互联网金融的朋友,他们中的一些现如今上市了,比如说趣店的罗敏,融360的叶大清。(所以这几天跟公司的同事感慨“在北京,谁没错过几家上市公司呢?”,下次有时间再来来我与三家上市公司错过的故事,当然最近的是易鑫啦。)2014年底公众账号关注3600人,不是很多。微信朋友圈扩充到700人左右。随着我微信朋友圈中汽车金融的朋友越来越多,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加快了很多,我们在2014年10月成立了“汽车金融小分队”,认识了老陆薇薇延哥这些同行,大家相互交流,学到很多。我们小分队现在已经97人了。
2015年年中,情况在发生变化。
后来大家也知道我,2015年6月离开了易鑫(我是半年易车合同,半年易鑫合同)去了太平洋汽车网,当时还和老板Andy总告别了,我并不是不看好易鑫,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为创业作准备而去的广州。后来没想到真是这样。我和太平洋汽车网副总裁申总也是通过微信公众账号认识。可见
连接
的力量。2015年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年底时,我们办了个线上年会,当时是要庆祝10000人关注。
参加过的朋友都会记得吧,那次真是有意思。这个其实也是我们这次北京峰会的雏形,都是12月的第二个周末。2015年我加了1700多好友,那一年发了690多条朋友圈,已经超过了刷微博巅峰的频率。
可见,我已经彻底将社交网络转移到了微信,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情况。
2016年年中,情况在发生变化。
以前也是通过微信公众账号认识的一个朋友,村长,找到我,问我是不是想出来创业,还真是问到我心里了。自己也看到美国的Dealertrack这家公司,于是就2016年6月回北京来创业了。于是创业的过程中建立了更多的连接,我
连接
上了10位行业大佬,成为我的天使投资人,
连接
上了很多同行,成为我的合伙人,
连接
上了很多朋友,成为一起创业的同事。大概到2016年7月时,我的微信5000人加满了。我自己也逐渐成为大家汽车金融行业的一个小节点。
我们定下了靠谱金服的名字后,定下了公司的定位“资金方和渠道方的
连接
器”,我们开始在想logo。无意中,我发现手机输入“
连接
”时,会出现类似曲别针一样的图案,于是给了我们启发:两个环,左边金色代表资金方,右边绿色代表渠道方,中间方块代表我们,也如画龙点睛一样,也是代表多方在我们的连接下创造价值。
所以就这样,当我们公司正式成立时,我们将
连接
作为了我们的定位。当时我们连接的汽车金融朋友还不到20000人。
2017年年中,情况在发生变化。
我们本来想做一个SaaS系统,把各家产品装进来,然后给到各个SP朋友来使用,但我们低估了技术和商务的难度,这条路走了半年没走通。所以我们想我们公司对大家的核心能力可能就是
连接
了,既然下游SP朋友要找产品的需求很刚性,上游资金方要找渠道的需求很刚性,而我们短期内又不能做出一个尽善尽美的SaaS系统,那我们的
连接
是不是可以先线下
连接
起来呢?于是在2017年6月17日,我们走出了第一场万里行。我们连接进20多家资金方5家第三方公司,1000多家SP/区域担保公司/车行,帮助大家实现了
连接
后对接,全国走了10个城市1400多人参加。
年底了,我们想开展一次汽车金融行业更全面的
连接
,另一方面兑现和大家的约定,每年12月份的第二个周末举办一次汽车金融行业的峰会。于是有了今年2017(第二届)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峰会。
也有了
共享连接的力量
的这个主题。我发现中国这10多年,互联网在不断的给大家赋能,赋的是什么能呢,我觉得就是连接的能力。我算是一个小案例,由2012年的100人朋友圈
2013年的200人朋友圈
2014年的700人朋友圈
2015年的2500人朋友圈
2016年6000人朋友圈
现在8000人朋友圈,
相信你也是这样过程
我前天在找主持人,朋友圈一吼,当天就解决了,今天就签约了。昨天晚上一个朋友要找山东贷后拖车公司,当时没10分钟就解决了。这要是5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嘛。
我想未来的必备能力,或者说现在的必备能力就是连接的能力。
连接
是可以共享的,
连接
是具有力量的,我们期待着12月8日-9日,通过2天的汽车金融行业研讨,能够帮助你连接上汽车金融行业的尖端大脑,大家一起
共享连接的力量
。
全全点评:
匡匡这个人啊,最大的优点在于愿意分享,最大的缺点是好为人师。但他说的有点点道理,这个时代越分享越拥有。朋友们,来连接吧。
| kk汽车金融行业研究 |
诞生于2013年8月31日
汽车金融行业第一媒体平台
累计发表文章过1000篇
订阅人数超41500人
这个号在2016年9月还诞生了一家公司
靠谱金服
致力于做汽车金融行业的连接器
做中国版的Dealertrack
为了更好的连接大家
我们做了个“汽车金融大全”APP
另外我们12月8日-9日有个更有意思的活动邀请您参加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大会的更多细节,汽车金融行业唯一2天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