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创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涨潮再退潮的过程。
看完了《牛虻》。
牛虻,他遭受那么多苦难,但他没有把责任推给别人,他最终还是一个人承受这一切,并且也没有求助于宗教,他知道宗教没有解决问题的作用,他选择依靠自己扛了过来,并且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他的使命完成了,他走向死亡,他觉得他虽然死得痛苦,经历过许多苦难,但他死得值得,没有遗憾,唯一的遗憾大概是她亲生父亲选择了主而背弃了他。
这本书应该是阐述了宗教和人权之间的矛盾,在选择主还是选择自己的亲生儿子之间,酝酿出巨大的冲突。牛虻,他做的很好,他能够很友好热情的对待他身边的人,和那些弱势的人,给他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带给们带来欢乐,尽管他自己却遭受过那样的痛苦,可因为正是这样,所以他才更有怜悯之心吧,比那些假惺惺的宗教要更能理解人们的痛苦,而正是他当初最信任的人、最信仰的宗教伤害他,使他变成这样子。
书中对莎士比亚和圣经原话的妙用十分的精彩。是牛虻他诙谐的幽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谓嘲讽他做的那么精彩,也应该是因为他深受残害的缘故。
他这个人的形象很有特点,他的面部形态,他身上的伤,他给人的印象,像一只黑色的豹子。他那么灵活,还有他那极富感染力的言辞谈吐,他敏锐的观察力,他能看穿人的心理,爱他的人那么爱他,恨他的人恨之入骨。他本人也是这么敢爱敢恨。可是他当初曾是那样天真纯洁的一个孩子啊,变成后来却变成这样一个魔鬼一般的,让旧友都认不出他来的人。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一切?是他曾经最信任的宗教,和他最信任的人,把他驱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