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2016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涨幅开始下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给出的原因是,跟养老金“双轨制”终结有关。
随着2015年1月《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印发,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终结。2016年开始,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一样开始缴纳养老金,我国实现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同步调整。
杨立雄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之间的工资差距比较大。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终结,整个上涨幅度就慢下来了。2016年是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之后的2017年、2018年,上涨幅度逐年下降,分别为5.5%和5%。”
关于2019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否应该调整,目前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赞成者。胡仙芝认为,职工工资和物价上涨早已成为常态,因此要适当调高退休职工的待遇,依据就是200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个文件明确了今后每年将根据职工工资的上涨情况,以及物价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也表示,“2019年养老金上涨是毫无疑问的,养老金指数化上涨,是养老金制度的基本规律。”
反对者有之。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下中国经济不景气,加上以前调整的幅度太高,已经导致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收入出现了倒挂,“现在应该把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涨幅降下来或者不进行调整。”
在杨立雄看来,从政策角度分析,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合理的,但当下更需要调整的是计算公式,“退休人员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有一套计算公式,计算公式中就已经隐含了跟物价水平和职工工资水平挂钩的因素。现在的问题是,跟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基础养老金的计算不是很严谨,计算结果出现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相对下降,这个需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