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我要是那只蝴蝶,那高企的房价又是什么呢?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0-13 10:1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马川(投稿)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一、初次择业——校园招聘篇
房产买卖有“金九银十”的说法,重视人力资源的公司也一贯有“校园招聘”这个说法,在我的朋友圈已刷了不少各大公司2017年校园招聘的宣传单。不清楚房地产这个“金九银十”的说法是什么时候提出的,但秋季校园招聘的这个时间是早已有之。这个巧合,倒是直接点了本文的题。
待遇和职业发展是毕业生最为关心的,但往往也最不需要关心,特别是待遇。啥,没师兄师姐在那?你确信这个公司有需求你这个专业?不过现在很多公司的HR也懒得在待遇上放卫星、保持神秘感,信息基本对称的情况下没必要去这样做。不少雇主对入职几年内的工资收入明码标价,反倒有点障眼法的感觉。制造业当年牛逼如三一重工,如今再去打听打听——不少当年毕业生反映都是俩字:凄凉。
其次,工作地是毕业生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房价疯涨之前主要考虑的是:1)能否离家近一些;2)最好能和女友/男友“双宿双飞”。但这两年,工作地还需要贴上房价的标签。
一般来说,优秀毕业生才有在校园招聘时的自主选择权,毕竟现在还是雇主市场,特别是比较好的雇主。就我个人的经验和经历,说说我的师弟、师妹们在校园应聘时对工作所在地房价的考虑。
一言以蔽之,对于高房价是能躲就躲,不能躲则以先就业后择业为原则(埋下了伏笔)。 总体呈现的一个现象是,工作地在苏州、杭州、武汉、西安、成都、重庆等经济发展较好的二线城市的优质雇主受到青睐。
低我三、四届的几个师弟都把成都的一家研究院作为就业的首选,尽管他们的家乡都在南方。可惜的是,在二线城市的优质雇主相对一线城市来说少的可怜,且关系户较多,不是说你985院校、已发表好几篇SCI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就能妥妥进去的。所以,尽管北上深房价利剑当头挂,也得折腰向前跨,总不能错过了校园招聘的“金九银十”吧。
先就业后择业是不会错的,初入职场的人也更应该去好的公司历练,工作地并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所以,房价高不会导致毕业生不大量流入一线城市。 这也是一线城市房价疯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只可惜,我这个行业就业面窄,好的公司就那么几家,一般来说校园应聘时跟选老婆似的,总想着从一而终,踏踏实实搞技术。这可就苦了那些初入职场便进入一线城市、家境一般的同学们。



二、再次择业——换岗、跳槽篇
谁都知道北京、上海的公共资源好,可这房价高到这程度让初入职场的优秀毕业生们有点犯难。更可怜了那些寒门学子,甚至不少当年当地的高考状元。如今的社会阶级固化严重,放手一闯最终很可能会是个别人的笑话。如上面所说的,犯难归犯难,还是得先就业。总体来说,我的这帮同学、师兄弟们大多数还是去了一线城市,毕竟优质雇主大部分还是在一线城市。
我们入职那会,深圳的房价还比较温柔,相对于工资收入还算可以承受。后面房地产的故事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两个字——疯涨。这下就着急了,有门路的借钱买,没门路的干着急。那时我们才工作几年,靠自己首付数十万是不可能的。
干着急的最后是绝望,于是乎有了跳槽的想法。和我同一年入职的同事当中,数了数,大约有一半买了房,不少人买了两套。当年去了杭州、苏州、成都、西安工作的同学,工作三年内基本都买房了。实际上他们的收入和我们在一线城市的差不了多少;去北京的那哥们是北京生源,不多说;去上海的几个同学,第一年就买了房,也不多说。
晚我们几年入职的就更不用说了,还是以事业为重吧,土豪家庭就不说了。对于那些工作多年的老油条,几乎都成家立业了,除了工作还有家庭。在他们眼里,当年的优质雇主慢慢变成了鸡肋,最后在房价的重压下弃之不可惜。老领导把这“怪到了我头上”,因为我最早动身,说我就是那只扇翅膀的蝴蝶。
我有点委屈,当初我是通过公司内部调动“逃”到了一个二线城市,公司可是鼓励员工内部流动的。可谁知,这触动了那些手里拿着只够二线城市买房钱的同事,纷纷有了想法。我也是被同事们全方位咨询,尽管我低调低调再低调。如果不是接下来的事情发生,那帮人也顶多是发发牢骚,想法始终还是想法。可2016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
在武汉的某优质雇主由于业务拓展,密谋到我们公司挖人。先私底下与清华毕业的某同事谈好,并给予部门负责人的岗位,要该同事继续在公司内挖人。招揽未来自己的部下,该同事当然口吐莲花。结果挖走了三个人,不算多。
可事情还没完,两个月后,该同事又行动了。也许他只是顺水推舟罢了。之前动摇过、但不知虚实而未能决断的同事,从在武汉已工作两月的前同事那里打听到此前各种承诺均为属实时,便主动投诚了。领导为此大为光火,但私底下和我们闲谈时也多少表示能理解,毕竟我们的待遇增长和目前这房价形势,领导要比我们清楚。
这些跳槽的同事基本都是公司技术骨干,此时离去必定在事业上会有所损失,且多少还有点风险,万一武汉那公司新业务拓展不顺,该如何是好。但我是非常能理解他们的,感同身受。至于那些仍留在深圳且没有买房的同事,未来何去何从,用他们的话说,“没办法啊”。那些刚来几年就入手一、二套的同事,是“人生赢家”。一个企业的内部年轻人,因为有产和无产,彼此之间划下了一道看不见的沟壑。
但无论如何,老领导是错怪我了。我要是那只蝴蝶,那高企的房价又是什么呢?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 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 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