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融创在股价大涨后推出的再融资计划,包括增发5%股票筹集12亿港元用于债务重组和补充流动性。虽然融创在楼市和股市的震荡起伏中把握了时机进行融资,但随后股价大跌,并且其债务问题仍然严峻。虽然完成了债务重组,但融创面临持续产生造血能力的问题。融创北京和上海两大豪宅项目的热销背后的主要股东是大型金融机构而非融创本身。整体而言,融创仍面临核心资产被大型金融机构占据的挑战,未来的发展还需观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融创再融资计划
融创在股价大涨后抛出再融资计划,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用于债务重组和补充流动性。
关键观点2: 股价大跌与债务问题
虽然把握了融资时机,但随后股价大跌,且融创的债务问题依然严峻,需要持续努力解决。
关键观点3: 核心资产被大型金融机构占据
融创北京和上海两大豪宅项目热销背后的主要股东是大型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占据了融创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
关键观点4: 未来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
融创面临核心资产被大型金融机构占据的挑战,未来的发展需要观察其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正文
这些资金将被融创用来进行债务重组,以及补充公司的流动性。
十一弟看了下,融创在港股的市值,已经涨回到了200亿港元以上。
瞅准时机,选择此时在二级市场发行股票融资,融创很擅长踩点。
那些还愿意在二级市场买入融创股票的投资者,不是押注当下,而是抄底将来。
债务违约、股价低迷,根本满足不了股权融资的前提条件。
去年底,融创最先一批完成了债务重组,它化解的境内外债务规模,高达900亿。
从实质性违约到债务重组,融创花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
融创老板——孙宏斌,在债务重组方案上的诚意和务实,使得不少债权人给他投了赞成票。
“融创始终顶住压力、积极推进,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孙及管理层自救的决心。”
“虽然化债、化风险只是第一步,融创目前的股价、债价还处于价值低位,但起码公司层面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
这次新股发行以后,孙宏斌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已经被稀释到了28%。
融创暴雷以后,在公开场合,已经很难再看到孙宏斌了。
“融创将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做好长期的规划和准备,稳步推进保交楼、化解债务风险及资产盘货等各项工作。”
“公司将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有序解决问题,推动公司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尽管已经完成了债务重组,但也只是以时间换空间,把集中到期的违约债务,推迟、分散到了更长的周期。
2021年,它的销售规模攀上历史性高点,一度摸到了6000亿门槛。
这次发行股票再融资12亿港元,对融创名下规模庞大的债务而言,杯水车薪。
到上半年,融创背负的有息债务,依然高达2774亿。
其中,受到限制的现金将近203亿,能够自由支配使用的现金,只有54亿左右。
到今年八月底,融创名下到期违约的债务规模,已经滚到了1143亿。
另外,还有将近540亿债务,触发了交叉违约条款,可能随时被债权人要求提前还款。
尤其是北京、上海两大豪宅项目的热销,让市场和投资人增添了不少信心。
去年九月份,位于北京的融创壹号院入市,当日开盘销售额超过56亿,在楼市掀起了一波热潮。
今年四月份,位于上海的融创外滩壹号院二期入市,开盘当日售罄,揽金将近100亿。
今年八月份,融创外滩壹号院二期再次加推入市,同样是开盘日光,又卖了将近57亿。
十一弟查了下,融创北京壹号院、融创外滩壹号院二期背后的主要股东,都不再是融创,而是大型金融机构。
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信托、华融资产,持有融创北京壹号院项目将近54%的股权,同时持有融创外滩壹号院二期项目将近90%的股权。
也就是说,北京、上海这两大豪宅项目热销,背后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债权人中信集团。
这些暴雷房企名下最有价值、最容易变现的核心资产,大型金融机构早就占了坑,牢牢地攥在手里。
对融创来说,以核心资产的大部分股权,抵偿削减一部分债务,完成保交楼。
若还能从中分配到少量利润及现金,就已经算是万幸了。
当初豪横地撒钱抢地、百亿收购,到头来,白忙活一场,徒费功夫。
民营开发商的大规模暴雷,融创能够完成境内外重组、提振经营业绩、二级市场再融资,都是行业利好,释放了信心。
最优质、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被大型金融机构挑走之后,融创手上还有多少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