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思想
传播互联网及科技思潮,分享互联网观点,学习互联网思维,提升互联网精神,升华互联网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小鹏开年内部信# ... ·  昨天  
新浪科技  ·  【#开发者担忧iPhone功能泄露用户隐私# ... ·  昨天  
虎嗅APP  ·  高位买房的人,与自己和解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思想

墨迹天气要上市了!为什么说它或许是最失败的工具型产品之一?

互联网思想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2-28 17:37

正文

“软件是立身之本,硬件是突破口”,这是墨迹天气创始人金犁两年前对墨迹的两大产品定位。直到近日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墨迹成绩才露出真容:近百分百依赖软件广告收入、硬件销售增量连年停滞——墨迹看起来还是一个工具软件偏科生。

大鳄加持 业绩尚可

证监会公告显示,墨迹天气(北京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公开发售不超过1000万股股票。

冲刺上市背后,墨迹天气有产业大鳄扶持,险峰系(险峰创投、西藏险峰、险峰深圳)、阿里(阿里创投)、创新工场系(北京创新、工场基金)、盛大网络(上海盛资)是该公司重要股东,分别持股18.97%、15.5%、8.71%、6.27%。

据悉,墨迹天气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仍为金犁,合计持股约37.2%。墨迹天气核心产品墨迹天气App已覆盖国内5000余个城市和地区,国际版也提供20余万海外城市及地区的气象信息。

墨迹天气称,App已拥有约4.7亿的累计装机量,在2016年一季度的用户覆盖率为55.7%,领先第二名天气通27.8%的用户覆盖率。

此前不久,处于亏损状态的美图秀秀母公司美图在香港上市,相比而言,同属工具软件的墨迹天气冲刺创业板,财务表现好很多。

招股书显示,墨迹天气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184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0.59%;净利润从2013年的64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2519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5.82%;今年上半年,墨迹天气营收1.06亿元,净利润1322万元,继续保持业绩增势。

易观智库分析师朱大林认为,墨迹天气被投资人看好并递交上市申请,主要在于用户量级优势。天气类软件产品在市场中备受关注,工具类应用既被政策支持也被市场看重。

墨迹天气也强调了看涨的产业趋势,该公司援引艾瑞咨询报告指出,在便捷生活类应用中,天气类应用的月度总使用次数在2015年2月超过地图类应用跃居首位,并逐月呈现增长趋势,成为用户使用次数最多的便捷生活类应用。

气象领域非常著名的“德尔菲气象定律”表明,气象投入与产出比约为1:98,即在气象领域每投资1元钱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私人公司已经成为了商业化气象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例如The Weather Channel和Accu Weather两大气象平台通过提供专业化的定制气象服务,已经占据了美国商业气象服务行业近70%的市场。

这些理论和案例常被墨迹天气拿来佐证公司发展前景。

瘸腿前行 收入单一

不过,在亮丽业绩背后,墨迹天气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对照金犁两年前的判断,墨迹天气的两条腿支撑策略并未变成现实。

最明显的短板是营收结构过于单一。招股书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墨迹天气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7.25%、94.84%、98.1%和98.7%。

墨迹天气如是描述这一潜在风险:主要产品和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如果墨迹天气App未来用户量下降、气象服务能力或广告信息服务能力下降,将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于墨迹天气的互联网广告收入也面临广告主过于集中的问题。2013年、2014年、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墨迹天气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5.81%、83.39%、76.02%和79.51%。据悉,墨迹天气主要客户包括腾讯、阿里巴巴、蓝色光标、安沃传媒等知名IT企业以及知名广告代理商。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可以理解为软件运营能力的强势,但也恰恰反衬了智能硬件业务的举步维艰。

2014年,墨迹天气进入智能硬件市场,开始研发并销售针对室内外温湿度、空气质量、气压等监测功能的智能家居设备“空气果”,试图以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把业务由宏观天气扩展到微观的个人家居环境。

尽管有数代产品革新,但被寄予厚望的“空气果”并未呈现太强竞争力,墨迹天气招股书显示,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智能硬件销售收入分别为222.38万元、224.18万元和121.02万元,占比分别为4.97%、1.79%和1.13%。

这意味着“空气果”近三年销售增量基本处于停滞阶段,并未爆发规模效应。

朱大林指出,当前墨迹天气的硬件产品销量一般,但布局硬件领域属于占位行为。在市场比较看好智能硬件的发展前景前提下,基于天气层面的硬件产品未来一定有市场需求。墨迹天气上市,实际上有助于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类似“空气果”这样的硬件产品发展。

“有数亿人的用户优势,广告也是目前最可靠的盈利模式。”朱大林认为这种局面在所难免。

针对收入结构单一以及硬件销量问题,在上市缄默期,墨迹天气暂无回应。

硬件不硬 风险叠加

在两年前推出“空气果”时,金犁这样解释,人们越来越多的活动场所是在室内,只有不到1/4的时间是在室外。这就意味着,墨迹目前还有3/4的场景范围没有覆盖到。而室内的空气也是人们在关注生活品质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的。所以,墨迹天气希望通过硬件将天气、空气方面的工具性和服务内容进一步扩展——用室内硬件监控室内的空气质量,并且通过开放API (应用程序接口)与家电厂商合作,为其提供免费App和云端支持,进而实现与智能空调、空气净化器等产品进行联动,控制这些设备的开启和关闭,以及根据空气质量自动调节其工作模式。

这实际上是业内普遍的智能家居生态卡位策略。在海外市场,以智能温控器、智能烟感器等探测室内空气的智能硬件为主要产品的Nest被谷歌(微博)以30亿美元收购;推出个人气象站的法国智能家居创业公司Netatmo也获得了3000万欧元的融资。

在国内,小米、猎豹移动均通过发布空气净化器挺入“天气、空气”的智能家居市场。尤其是小米,初步构建了“小米手机+智能家庭App+小米路由器”的智能家居生态,让电视、净水机、空气净化器甚至电灯、插座进行智能化协同。

相比而言,墨迹天气在“空气果”之外,尚未有更多的硬件协同产品。在小米等空气净化器产品下探到699元价位的映衬下,999元的“空气果”仍然只能监测空气质量,恐怕难以捕获用户的心。

而智能硬件却是墨迹天气不得不走的一条路,在政策层面,墨迹天气招股书披露了风险,气象数据目前是由国家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发布,我国尚没有民营组织进行系统的气象数据采集与预测。

目前墨迹天气App的气象数据主要来源于北京气象局,通过签署三年长期合作协议方式获取气象数据。因此,不排除后期因为政策性原因等偶发性因素导致墨迹天气App不能及时获取相应气象数据的可能,从而影响到该公司产品的核心业务并带来运营风险。

在产业和产品层面,朱大林认为,第三方天气类App大同小异,下载后留存率只有50%,每个月都有用户流失,天气类工具软件只从App入手很难留住用户,因此智能硬件是必选之路。

不过,除了销量和产品策略问题,要想大踏步开拓智能硬件市场,墨迹天气尚有亟待处理的供应链和专利问题。招股书显示,因供货付款争议,第一代“空气果”的代工厂商深圳华盛昌今年1月已经向墨迹天气发起诉讼,索赔近488万元。

甚至深圳华盛昌今年6月发起了专利诉讼,指责墨迹天气侵犯深圳华盛昌拥有的聚风罩及具有该聚风罩的“PM2.5测试仪”实用新型专利权。

有业内人士分析,墨迹天气所涉专利侵权应该与“空气果”有关。两起诉讼原告均是“空气果”此前的代工厂商,暴露了墨迹天气在供应链整合和专利保护层面的不成熟。目前两起案件均未宣判,但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给墨迹天气的智能硬件生态构建之路敲响警钟。

“所幸智能硬件所占业务和营收比重极低,案件输赢不太影响公司实质,但这种财务上的幸运恰恰反映了墨迹天气智能硬件之路的举步维艰”,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感概。

北京商报记者 张绪旺 姜红

延伸阅读

为什么说墨迹天气或许是最失败的工具型产品之一?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白崎desu

继美图公司赴港上市后之后,作为天气类应用独角兽的墨迹天气宣布也要上市了,而且是在创业板上市,目前已经向证监会递交了招股书,最高募集资金3.38亿元。

工具型产品一直是我重点研究的类型之一,看过我文章的人或许还记得,墨迹天气是我多次用来作为反例的产品之一,因为这家公司完美验证了那句「只要我有海量用户就一定能挣到钱」的悖论。

先来看易观的第三方数据

月活跃用户数为1.07亿,在天气应用领域渗透率达到56.67%。在墨迹天气的招股书中显示,目前已经积累了4.7亿的安装量,日活有3500万。月活过亿的公司不多,单从用户数据来看还是挺有价值的。

在2016年11月的APP排行榜单中,墨迹天气排在整体第23位,也算是一家知名度非常高的公司,就连苹果App Store和众多安卓应用商店的天气类目,也都是用墨迹天气的logo作为类目logo的。

天气是个刚需,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墨迹天气不是刚需。

这么一家用户数亿的公司,2016年上半年的营收额为1.07亿元,也就是说其单用户ARPU值为0.15元人民币。

下面是墨迹天气2016年上半年的营收构成:

大部分工具型产品的商业化,广告都是占比很高的,墨迹天气也不例外,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加起来占比能达到98.7%。

同样是工具型产品为主的公司,根据财报数据,猎豹移动在2016年上半年的在线广告营收为19.31亿元,截止Q2的月活跃用户为6.23亿。

墨迹天气为什么营收上不去?

1、 用户打开低频次和使用时长过短是广告变现的最大障碍

尽管墨迹天气号称提供了开屏广告、首页banner、穿衣助手、feed流、天气详情页banner、时景社区等多个广告位置的入口,但是位置虽多,但是可触及的用户实在有限。

题图是笔者昨天下午收到的一条天气信息push,来自墨迹天气,这条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我作为一个对天气查询有需求的普通用户的信息诉求。明日天气、气温范围、空气情况、汽车限行号码,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天气应用的信息诉求,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需要什么呢?

一条push内容就已经能获得绝大部分信息,那么用户为什么还要去打开APP?

就算用户没有看到push内容,需要手动打开APP去查看天气信息,从打开APP查看主界面的天气和气温走势,10s内完全足够。

再想一下墨迹天气的使用场景,通常我们在什么时候会最需要看天气呢?早上!

来看第三方的监测数据,用户最活跃的时间就是在早上6点到9点之间,这是用户起床后的时间,为什么需要使用墨迹天气呢?出门前看看天气,决定是否需要加衣服和带伞。这个时间点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是急着出门的,并非闲暇时间,而且作为一个工具型产品,用户对它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需求,按照张小龙的话就是「用完即走」,根本不会停留。

「好的产品用完即走」是张小龙对于微信的希望,但是在墨迹天气这里,用完即走成了最大的噩梦,用户都走了,谁来看广告?

对于试图希望广告变现的产品,都很重视广告的展现,毕竟不管是品牌广告还是效果广告,能够触及到用户才能产生价值,品牌广告是得让用户看到,效果广告是得让用户去点击。

猎豹清理大师从产品最初的版本开始即开设了清理结果页,这个页面本来是不需要的,用户完成手机清理过程之后,直接在主界面上展示清理的数据即可,没必要单独开一个页面,但是作为商业化变现的考虑,清理结果页就是一个很好的广告植入页面。现在其商业化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这个结果页,在清理数据展示的下方,放入了自家产品推荐、游戏推荐、应用推荐。

商业化都是从产品最开始就要考虑的,用户习惯需要培养。

当然墨迹天气也并非没有在提高使用频次和延长用户使用时间上下功夫,时景社区、新闻和生活资讯是墨迹从内容属性方向的尝试,然而这几个点都没多大用处。

时景社区是墨迹天气发力很久的一个模块,旨在让用户分享图片进行交流,希望打造成一个类似Instagram的社区。然而,做社区最重要的一点是兴趣聚合,天气是兴趣吗?并不是,很少有人把天气作为兴趣,没有兴趣上的一致就无法构成社区最基础的协同性。

那么不局限在天气这一点,作为一个图片分享社区呢?如果你手机上装有墨迹天气,打开看一看就会知道,里面的图片水平都是随手拍级别的,根本没有什么美感,也看不到墨迹官方运营的影子,对比看下Instagram里的图片,二者绝对不是一个档次,社区把人聚集起来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靠优质内容吸引人。

2、智能硬件上的失误

空气果是2014年墨迹天气对外发布的一款智能硬件,其实复盘来看智能硬件是非常适合墨迹天气的一条路,免费的App吸引了海量用户,随着近几年北京等城市雾霾严重,很多人已经对空气净化设备有需求,正好天气App也是查PM2.5等空气指数的重要渠道,人群和需求非常匹配,这也符合现在「雾霾经济学」的范畴,其实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然而,墨迹天气做了一款只能检测PM2.5数值但不能净化的机器,还卖999元,同样在2014年下半年发布的小米空气净化器和豹米空气净化器都比这个价格要低,不仅仅能检测,还能净化空气。作为普通用户,会选择哪一个?

其实我不太明白为什么空气果一直卖得如此不好的情况下,墨迹天气仍然没有对智能硬件的思路做调整,依然还在卖空气果,并没有尝试做自己的空气净化器。按照墨迹公司披露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智能硬件销售额为121.02万,按照999元的客单价算了下也就卖了1200台。

前不久刚上市的美图公司,虽然广告营收不行,但是卖手机的硬件部分的收入占据了其95%的营收,2016上半年的收入为5.855亿元,接近墨迹天气的6倍。

墨迹天气未来还有增长的空间吗?

科技媒体上有评论说,墨迹天气是一家把广告当产品来做的公司,把广告服务当成了半壁的主营业务,作为一家工具型产品的公司,把广告玩精细了或许也是一种活法。

我认同后面半句,用精细化运营的思路来做商业化广告是有价值的,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自带了天气应用,而且做得也很精细,更重要的是没有广告,留给墨迹天气的市场空间能有多大?

在墨迹天气的招股书中显示,目前排名前五的大客户贡献的营收占据了整体收入的79.51%,这里面包含腾讯、阿里、蓝标,过于集中的客户分布也意味着较高的风险性。这是一个存量市场,一旦墨迹天气的用户数据开始下降,其广告变现的空间也将遭遇天花板。

工具型产品转型是如今很多公司都在思考的问题,社区、电商、智能硬件都是提高单用户ARPU值更好的方式,但墨迹天气挨个去尝试了一遍,结果都失败了,所以只能选择ARPU值较低的广告变现模式。未来的墨迹天气不仅仅需要稳固住现有的用户群,还需要想办法提高广告转化率,才有可能获得营收的增长。

大姨吗的柴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只把用户看成流量,那么流量就只有流量价值。

而在墨迹天气的商业化过程中,也只用到了流量价值。

(作者:白崎,微信公众号:baiqinote)

我愿意以我全部的科技换取跟苏格拉底待一个下午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读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