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伊洛
聊聊医药,看看世界,扯扯资本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60秒知天下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2 天前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3 天前  
深夜书屋  ·  世界百年战争全景回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伊洛

我都想去做中药了

伊洛  · 公众号  ·  · 2024-06-27 08:18

正文

个人观点,勿上纲上线。
有人跟我说,现在坚持还说化药好、生物制品好,已经倒反天罡了。什么上海到上海到高铁环圈,什么长三角分中心,那都是大湾区的小样,就好像磁悬浮。什么化药,MAH,细胞治疗……最终是中成药的敲门砖、探路踏脚石而已。
技术指导原则,有时候连在一起看就挺有趣的。各种创新药的政策都是在监管收紧的,控风险的,唯一有优惠鼓励的就是罕见病了,而中药……那算是压力最小的了。之前有人说中药有点说不清楚,监管有点偏心。技术上,理论基础不一样,有差异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偏心……其实越偏心,越做不到说服整个世界,但各方面的政策支持是显而易见的。
身边有闺蜜从细胞治疗跳槽去做中成药了,结果不太好。我和他聊了聊,发现问题在于我们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如果说投资人投项目,投的是钱,我们就是投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对于项目、公司,自己的眼光也是一样重要的,不投钱但是把自己投进去了呀,而对于中药,不管是不是创新,我们的眼光都不行。 不过他说,别自卑,去了就觉得自己都行。
去年闺蜜去做中药的时候,就是看到了政策的偏心,生物制品出一出生就被划分在高风险,因为主要剂型是注射剂,更是过程无菌也就是生产工艺的高风险监管分类,至于体内代谢细胞治疗更是个体化高风险……总之,他之前处在一个监管要求最高,花钱最多的行业,注册和监管分类上也有双轨制,还牵扯上各种行业协会,爸爸比任何行业都多,当地各种园区和基金的参与,闺蜜的社交应酬远多于普通企业高管……而中药呢,有政策,国有基金也乐意投,技术监管要求真的不高,只要不碰注射剂,基本就没有高风险的点,职业风险上,中药太幸福了。所以,他就去了。
他觉得做中药的压力小多了,所有人,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投资人,闲散多了,心态平和,做不成不做了。中药么,在他们看来,主要是当地支持、公关,技术什么的,尽力就好,做不成就是人脉不足,当地支持不足。至于个人职业成就感,还是有很多质疑的,朋友圈里,他有点抬不起头,还没做到自信,高度自我认知。坐堂诊所药店一类的,监管模式和他之前的细胞治疗做服务的差远了,严重的不适应,然后转让、买卖也简单,弄得他觉得前二十年的职业生涯白干了,世界何止是草台班子,是每个人都很自信的草台班子。按他的话,自得其乐,只有他无法自得其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