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宣布,自6月20日起美国牛肉正式复关
继5月12日中美联合发布《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的十点共识后,6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宣布正式允许进口美国牛肉,指30月龄以下剔骨和带骨牛肉,包括心、肾、肝、瓣胃、牛筋,不包括扁桃体、回肠未端、碎肉及机械分离肉,且输华牛肉应来自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注册的肉类企业。
中国仅允许来自11个国家的牛肉进口,但需求强劲远超正规进口量
由于严格的疫病防范,当前中国政府允许生牛肉进口的来源国只有加拿大、阿根廷、巴西、乌拉圭、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匈牙利等11个国家。但2016年中国牛肉需求已经增长至780万吨,成为全球第三大牛肉消费国,10年复合增速超过3%,强劲的需求增长无法由正规进口量满足,国内供给则因为良种、规模化养殖等短板受到制约,导致边境牛肉走私猖獗。
中国复关对美国肉牛产业意义重大,有望获得数十亿美元市场份额
遭2003年疯牛病疫情冲击、贸易份额大幅下滑后,2010年开始美国牛肉国际贸易占比逐渐复苏至12%以上水平。肉牛产业在美国农业中占据较高地位,全美1870亿美元的农业产值中,肉牛占340亿美元或18%左右,直接带动着上万个劳动岗位,更牵动着谷物、饲草等多个上游行业。由于美国牛肉品质上乘、供应规模稳定,根据我们测算,中国对其复关将使得美国肉牛产业重获数十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美国牛肉产量将达到9年来高点,澳牛供应下滑,美牛复关将冲击澳牛
据美国农业部预计,由于周期性的存栏提升,2017年美国牛肉产量预计将大幅增长5%至1200万吨的水平,达到近9年来的高点。同时,其牛肉价格也下降至历史低点附近。由于产量增长、进口下降、价格不佳,美国牛肉的出口需求迫切。所以从短期的贸易格局变化来看,美国牛肉重新输华,可能严重打击澳洲牛肉出口。一方面是因为澳洲肉牛存栏量当前处于低位,不具备加大供应抢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美国肉牛产业无论是从成本、品质还是体量上都具有全面的竞争力。
中国肉牛产业待转型,与进口牛肉差异化竞争,猪肉消费占比将长期下降
对主要肉牛产出国放开限制后,国内的肉牛产业面临高品质低成本的供给竞争压力,但初步放开仍给国内产业留出转型升级的时间空间,国内肉牛产业应立足良种繁育、品牌渠道建设,在鲜肉和冻肉的差异化消费方面与进口肉展开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居民肉食消费升级和代际肉食消费结构变迁,随着复关带来的供给量提升,我们预计未来数年内牛肉消费的势头仍将会延续较快增长,传统的猪肉消费占比或呈现长期缓慢下降态势。
风险提示:天气、疫情等因素导致贸易恢复受阻。
如需阅读全文,请点击文章最底部阅读全文!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研究所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