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工业水处理
公众号为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运营专业平台,平台专注于水处理及环境领域学术、技术、项目、产业、资本、政策等多维度探讨,致力于多方面资源融合。以科研、技术、项目、工程、运营、投融资等信息资源,助推工业行业绿色发展、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本地宝  ·  上海又一波演唱会即将开票! ·  3 天前  
今日闵行  ·  再升级!新功能+2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工业水处理

全球海水淡化项目超2万个 | 我国海淡规模不到全球3%,发展潜力巨大

工业水处理  · 公众号  ·  · 2025-01-09 20:30

正文



近日,《未来新水务发展报告-海水淡化新战略》在京发布。该报告称,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未来水资源增量问题的重要选项之一。目前,我国存量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不到全球的3%,产能显著不足。



“未来新水务”是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方面的10余位资深行业专家自愿发起、共同参与的开发计划,2023年由行业头部企业北控水务集团率先启动。计划依托“龙头企业+权威专家”的协同创新模式,融合高端智库与产业前沿力量,已展开近十项课题研究。水资源困境是未来新水务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未来新水务发布会现场从早期的修建大量水库,到后来大规模调水,再到近期通过水网工程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我国水资源战略经过多个阶段的演进。


但报告认为,我国缺水的自然禀赋并没有根本改变,整体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未实现增长,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巨大压力仍将长期存在。


而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利用工程可与水网工程形成互补,共同构成下一个历史时期的国家水资源的框架。


未来新水务发布会现场  图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海水淡化是一种技术过程,旨在从盐水中去除或分离矿物质和离子,以获取淡水。


报告表示,在海水淡化产业方面,我国建设施工能力已居世界前列。


工艺技术的不断演进,推动着海水淡化成本的快速下降。 过去20年,处理1立方米海水所需的电能从5千瓦时降至不到3千瓦时。


报告还提出,对制水成本的认识,需要采用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视角,不应单纯比较末端产品的价格。


从全球来看,各种规模的海水淡化项目超2万个,且不断增长,行业正呈现出巨大的增长势头。


我国海水淡化工程应用及研究起步较早,近年来工程规模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


截至2023年底, 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工程规模252.3万吨/日,分布于沿海10个省(区、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岛。


报告表示, 我国存量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不到全球的3%,产能显著不足,海水淡化需求被长期低估。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海水淡化将会快速发展。


报告提出构建我国海水淡化的“百公里近海岸带海淡建设”,即在近海百公里的沿海经济带构建以海水淡化为核心的短程水循环,逐步建立海水淡化产业格局;


长期考虑可将部分淡化水进行西送,以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开拓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格局。


在海水淡化成本结构中,电力成本占据较大比重。报告认为, 未来海水淡化的发展,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降低海水淡化能源成本和环境影响。 其中,海上风电与海上光伏与海水淡化相结合,都具有较大潜力。


报告还认为,未来的水设施建设及其衍生出的水需求、水经济,或将成为经济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增工程需求预测显示,我国海水淡化工程投资将带动约3至4万亿元投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品牌推广/技术合作/新媒体宣传/论坛培训

请在后台回复 合作 留下电话, 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本文由丨 工业水处理 丨精编发布
编辑:文海|审核:麦西夫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