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京研究院
内容低频,坚守原创。经济的本质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的本质是人性。心灵自由才是真正的财务自由,而抵达心灵自由最可靠的路径是:以悲天悯人的目光,审视并理解自己和他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安全生产网  ·  DeepSeek眼中,安全员是什么样子? ·  昨天  
架构师之路  ·  你的提示词根本只是在浪费算力,让deepse ... ·  4 天前  
贵州法治报  ·  车停服务区遭恶意割胎?警方:王某,已刑拘! ·  3 天前  
贵州法治报  ·  车停服务区遭恶意割胎?警方:王某,已刑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京研究院

【杂感】写作与救赎

西京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1-04-09 11:37

正文

作者:赵建


我不倦的写作,或许是一种救赎,肖申克式的救赎。在看上去没有终日的虚无生活的牢笼里凿开一个通道、一筒亮光。然后穿过臭气熏天、污秽肮脏的下水道抵达牢笼外的广阔天地。

然而惊人的是,在我抵达自由振臂高呼后的不久,却发现我不过是从一个牢笼抵达了另一个牢笼。于是新的一个轮回开始。我重新伏案,拿起手中的笔刀,一点点的凿啄坚硬的墙壁,又穿过那个熟悉味道的下水道,抵达了下一块空地。当我再次振臂高呼,穿过黑暗幽深的森林,又蓦然发现了一堵高墙——熟悉的高墙。于是我的越狱计划再次开启。


似乎永无止境。似乎一切徒劳。文章在对虚无的抵抗中诞生。文字编织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就像,世界是一个牢笼套上一个更大的牢笼。所谓的越狱,不过就是从小的牢笼逃出,继而面对的是一个更大的牢笼。一层一层的套着,直到有一天突然醒悟,停止了逃跑的念头。

或者,此时就是被命运的高墙“驯服",侘寂充盈,一瞬永恒。一个人生命历程里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因为“不再逃离”这个事件本身,意味着给人生一个驻足描画并进行定义的机会。而逃跑中的你却无法被线性逻辑言说——既然无法踏入同一条河流,那么又如何定义一个一直处于流放状态的人呢。可能性也消失,故事落下帷幕,人生的舞台停止NG。杀青。此时意味着一个低维度式的死亡,或高纬度式的新生。或者相反。


哲学的思考往往来自不详的昭示。这时候你会想到孔子说的不惑,庄子说的静虚,佛陀说的开悟,耶稣说的安息。现代流行的说辞是与世界的和解。从语言哲学的发展演化观看,现代语系是退化的。在古圣人的神秘隐喻面前,我们最好缄口不语。尤其是作为一个可笑的逃犯。恰好是在这轮回的奔逃中,发现了世界的荒谬,以及存在的虚无。因此沉默更加合适,在词语的破碎处没有存在。子曰讷于言。

但也并不是一无所获。在一次次越狱中,都留下了长长的凿痕。那或许是无趣生命里最有价值的东西。或许本身,那就是我的价值。我以存在者诉说存在,我以存在来证明我的存在者身份 。你得承认,人到最后是抽象的,是形式逻辑的。

于是就会突然明白,牢笼或空地,奴役和自由,都不是我真正的生存状态。我的生存状态就是凿挖逃跑通道的那个过程,是像魔鬼一样缠绕心中的念头,是日日夜夜的铲和挖。那一个个在深夜里蜿蜒的通道,幽黑狭窄看不到尽头及不知通向何处的通道,本身就是我存在的过程。而心目中的那一方空地,荒原,以及可以藏身的幽深的森林,都不过是一场幻觉。或者荒诞本身的隐喻。

这个过程教会了你区分哪些是幻觉,哪些是真实。继而又教会你这个区分并不重要。因为你没法审判自己,无论是你发现那不过是幻觉或那才是真实,都可能是另一层幻觉。如果世界是一场梦境,你如何让自己醒来?这是一个永恒的神学命题。


同样,如果把写作当做一种救赎,像啄木鸟一样不倦的敲击和编织文字,那文字编织的世界真相又何在。卡夫卡说写作是一种死亡(“你无法把我从书桌旁拖走,就像无法拖走坟墓中的死人”)。或许到最后真相才能昭然若揭,就是那个越狱的人,真正的自由并非钻过高墙后的那片空地,而是他一手凿啄一手创造的那个通道。这意味着,真相无法用幕布或纸张显现。真相只存在于不可得的梦境里。那需要催眠。

同样自由也不存在。自由创造了牢笼。高墙就是自由的边界。越渴望自由,牢笼就束缚的越紧。空地并不意味着自由。空地如此空旷,危险隐藏在看不见的地方。空地意味着抛弃、走失以及遗忘。空地一无所有,而你也两手空空。但你无法囚禁一个没有自由执念的人。 囚禁一个菩提树下斋戒禅定的人有何意义?

但你仍然突然荒诞的回头,远远望着卡夫卡式的那座城堡。你仇快又忧伤的想,此时,那里一定又灯火辉煌。

(图源:百度)
【西泽研究院原创,欢迎转发转载。烦请注明来源,谢谢!】


往期推荐

赵建:咆哮的时代经济学家何为?

赵建:特朗普的“假基督精神”

赵建:秋日的私语

赵建:中国经济的“安全边际”还有多大?

逃不开的马尔萨斯陷阱:全球人口之殇

赵建:右翼大回潮与全球化危机(万字雄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