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济南报道
进入
7
月后,大宗商品市场结束了此前连续
4
个多月的下滑行情,开始转入上升通道,下半年市场迎
“
开门红
”
。
生意社的数据显示,从
7
月初至今,生意社监测的
58
种主要商品中有
69%
的商品上涨,有
28%
的商品下跌,市场均涨幅为
1.22%
。
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经济导报特约评论员刘心田表示,半年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大宗商品市场有望在原油、铁矿石、铜三大龙头商品带领下全面开启上涨模式。
“
虽然此轮涨势或不及去年下半年的一波行情,但有望回填上半年市场下跌挖的
‘
坑
’
。
”
“
黑色系
”
发力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整个大宗商品市场上,表现最突出的是
“
黑色系
”
商品,以螺纹钢、焦煤、铁矿石为首的商品轮番在期货市场发力。
以螺纹钢主力合约
1710
为例,该合约
6
月
30
日收盘价为
3347
元
/
吨,而到了
7
月
14
日,该合约最高冲至
3660
元
/
吨,收于
3575
元
/
吨,涨幅为
6.81%
。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焦煤涨
4.5%
,铁矿石涨
1.7%
。
实际上,不仅是
“
黑色系
”
强势上攻,主要商品
PTA
、豆粕、
PVC
、
PA6
等也迎来大涨,上述商品过去两周里涨幅均超
5%
,此前连续下滑了
4
个多月的聚合
MDI
、甲醇等纷纷从年内低位反弹,市场几乎迎来全面上涨。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发布的今年
6
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
103.6
点,升幅虽较
5
月份缩减
0.2
个百分点,但已连续
5
个月呈现上涨态势。
6
月份,大宗商品销售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且升幅较
5
月份扩大
4.1
个百分点。通过观察大宗商品需求的各个领域来看,近期基本还是呈现出健康走好状态。
此外,
6
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为
100.8%
,升幅较上月收窄
1.3
个百分点;当月库存指数为
108.9%
,升幅较上月收缩
4.0
个百分点。这两个指数虽升幅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窄,但都已连续
5
个月呈现回升态势,显示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应整体依然充裕。
刘心田认为,大宗商品市场在经历了连续
4
个月的大幅下挫后,部分品种已跌至年内低位,有反弹需求。此外上半年的各种利空消息已然在
6
月份出尽,包括美联储加息等消息带来的影响已彻底被提前消化掉。
更为重要的是,供给侧改革等政策实施的利好进一步深化。
生意社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
2015
年供给侧改革提出之初,有
78.57%
的商品产能是过剩的,而供给侧改革实施一年多时间里,过剩商品比例已经下降至
59.52%
,商品比例较
2015
年
11
月缩减了两成,相当一部分商品脱离了产能过剩队伍。政策红利给市场减掉的压力显而易见,其中收益最大的也是炼焦煤、动力煤、焦炭、水泥、
PVC
为代表的商品和钢铁、有色板块。
“
三大龙头
”
将领涨
大宗商品
2016
年的走牛与铁矿石、原油、铜等
“
三大龙头
”
的共同发力不无关系,三大基础品种带动了
“
黑色系
”
、能源系、有色系集体走强。进入
2017
年后,原油因供给过剩萎靡不振,铁矿石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失势,铜受需求乏力冲高受挫,
“
三大龙头
”
几乎同时转向,继而影响其他大宗商品也纷纷掉头。
作为带有风向标性质的铜、铁矿石、原油在
6
月底
7
月初也开始了反弹,铜从
6
月下旬至今涨幅已经达
2.88%
,铁矿石涨幅高达
13.25%
,原油再度站上
45
美元
/
桶之上。
以
WTI
为例,
7
月
7
日收盘价为
44.36
美元
/
桶,而
14
日收盘价则为
46.69
美元
/
桶,一周的时间涨幅达到
5.25%
。
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
(CDRC)
提供的最新数据,
2017
年
7
月份原油
C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