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创造性的惊人数字都是满足自己购物欲的鉴证,好可拍,不买感觉自己更可怕,挣得钱无处可花,那活着就失去了快乐,购物给自己带来的感觉就是一直买一直爽,时刻都想购物爽。爽一时痛苦一年,吃土还花呗。
漫画来源:新华网
双十一的“倾家荡产”,是真的让你等着吃一年的土,还是积蓄能量等着下一年的双十一继续造!就看你懂不懂这里面的门道了
双十一你真的赚到了吗?
所谓的便宜是真的便宜吗?
咱们从会计对双十一的账务处理来看是否便宜了
无论是双十一、还是双十二,促销打折的商品都是按打折后的价值开具发票的,也就是说,你原价卖100元的,现在双十一卖50元,你只能按50元来开具发票的,如果你按100元开具发票,不好意思了,你多交税了。
如果有天猫优惠券呢?“买满100送20,买满400送50”之类的呢?
这个要按客户使用优惠券后的金额开具发票。
这里有人觉得,我可不可以设一个“预计负债”之类的科目,等到有人使用优惠券再去冲减“预计负债”。这个,我觉得这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方法,这个方法除了增加核算时间之外,最后得到的收入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大的意思。而且有可能会多交税。
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反正你记住一个原则,无论是什么样的折扣和营销手法,支付宝收到的金额才是你开发票的依据。那怕是买二送一之类的,收到的款项你都要按销售了三件货物进行入账。
所以,大部分的双十一优惠,很多都是玩一些数字游戏,不一定真的打折。毕竟,断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做,盈利才是最重要的。
双十一什么都不买亏了吗?
双十一其实就是一种二级价格的手段
1、由于每个人的时间和金钱的换算比例是不一样的,正常情况下,大家都去淘宝买东西,虽然花费的时间差不多,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真的不一样,因为有些人可以把时间
省
下来做其他收益更多的事情,有些人即使省下来时间也不能创造太多的收益,对于创造收益少的这一部分人来说,购买力相对低了一些。
2、由于商家不知道自己的顾客是什么样的,就只知道买了。其实有大部分消费者心里想着:便宜一点就好了。但是商家无法区分哪些是需要价格便宜一点,还是正常价一样买的消费者。因此双十一刚好提供一个契机区分这两种消费者。
3、对于时间贵的消费者来说只要需要就立马下单,不管商品是否便宜,更不会等到双十一购买。对于时间便宜的消费者来说,就是要等待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因为双十一会便宜,而且还会有优惠券,有红包。因此商家在扩大自己用户群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免对高消费者也降价的损失。
那么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知道自己是否亏了,如果理性的你不买,说明是第一类消费者,如果你买了,说明你就是第二类消费者。(双十一扩大的消费者)如果你的偏好折现不是理性的,那么亏或者不亏都有可能,那就是行为经济学的问题了。
可如果你的消费是一种“装”呢?比如对自己的投资?亦或者是几年之后的大回报,想必,你就不会再纠结自己的支出到底如何了!
有一种购买叫做chance
有一种选择叫做机会成本
还有一种人:
就是看到这里明白性价比的重要性的聪明人
虽然木有双十一耀眼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