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
第二届半汤论坛盛大开幕!
本届论坛以
“乡村振兴,农旅融合”
为主题, 邀请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乡村建设一线实践者, 共同解读、分享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旅融合之道,寻求积极的、有机的、平等的发展途径, 重构中国乡村古今兼容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使其主动适应时代潮流,为中国乡村振兴之路寻找新理念、新共识。
蜗牛(北京)景区
管
理
公司董事
长
徐挺在此次论坛做了精彩的演讲,主题为
“创造新空间,营造新生活,让旅行成为大多数人的美好生活”
,具体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2014年4月,蜗牛初识半汤,定位“失落的原野”,
用脚步丈量土地,对着图纸、规划探讨半汤的发展路径;
2014年9月,
蜗牛团队正式进驻半汤,参与景区的日常管理,产品研发工作;
2015年4月,蜗牛携手半汤郁金香高地景区成功完成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创建;
2016年2月,
蜗牛携手半汤成功完成
省级旅游度假区
创建;
2017年12月,蜗牛携手半汤成功完成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创建,成为
安徽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截至2018年1月为止,我国共有2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长江三角州、珠江三角州最为密集。绝大多数度假区位于可达性良好的区位,近一半的度假区距最近的机场机动车程低于1小时,60%的旅游度假区距最近的火车站机动车程低于1小时,72.5%的旅游度假区与机场(码头、火车站)间有公共交通联系。度假区面积差异巨大,从0.25km²到2500km²不一而同,不少度假区依托既有景区建立,如A级旅游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甚至风景名胜区等。
其中,蜗牛辅导创建成功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6家
,分别是:
1、
福建省福州市鼓岭旅游度假区
;
2、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
;
3、
浙江省杭州市湘湖旅游度假区
;
4、
浙江省湖州市太湖旅游度假区
;
5、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
;
6、
安徽省合肥市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
。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最主要的四大产品:“温泉时光” 、“原野之旅”、 “三瓜生活”、“科技之光”,其中的三瓜公社更是作为国家商务部在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推广的
一二三产融合的互联网+三农的“三瓜”模式实验地。基于游客需求,挖掘传统文化,度假区的创建之路就是一条创造新空间,营造新生活之路。如何保住领先地位,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创造新空间,营造新生活,是旅游开发的路径,主要分为以下3个层面:
1、基于传统文化构建的新空间。使用传统建筑元素和生活美学理念建设新空间,营造新生活;
2、基于自然景观形成的新空间和新生活;
3、基于客群未来的生活方式创造新空间,营造新生活。
自然空间的发展路径:
对乡村、山岳、湖泊、海岛等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以及人的户外行为研究是基础,品味和趣味要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景观、旅游产品的建设体现在每个细节。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的干扰,让游客亲近自然是旅游场景建设和旅游活动设计的原则。
传统文化空间发展路径:
基于传统文化元素对乡村、小镇、山岳、湖泊、海岛等资源进行旅游开发。遵循人与自然协作发展的规律,从认识、解读、呈现、转化四方面进行文化研究,构建旅游主题,进行旅游场景改造和游客活动组织设计,要把握好文化呈现的三个要素:符号、空间、行为,实现旅游景区传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信的教化价值。
基于客群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发展路径:
进行新文化生态构建,通过精致生活引领大众消费。满足大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创造一个好玩、好看的新空间,一个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也是旅游发展的路径。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并且从乡村观光、农场度假向民俗文化、体验参与、健康养生过渡。世界旅游组织于1997年,给出了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 是指旅游者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
乡村景观
让乡村保留自然村落的发展生态,尊重自然法则之美,也就是让乡村更像乡村,这是游客到访目的地的动因之一。
乡村景观一般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构成以宽阔的田野、河流、湖泊、湿地、山地、林地、果园、牧地和村落为主,清新的空气、夜晚的星空、夏秋的虫鸣等充满野趣的田园风光可以使得久居空间狭小局促的工业化城市的居民寻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
乡村生活
乡村宗亲活动,婚丧嫁娶,节庆,日常生活等民俗民风,乡村的生活方式对游客是极具吸引力的。
乡村技艺
制作传统食品、生活用品、劳动工具等,是游客参与与体验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