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那個NG
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拆神  ·  339万起!白鹅潭江景新盘开价 ·  2 天前  
财宝宝  ·  @金籉霷:1995年,付了4000块电话初装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那個NG

一个河南农民,唱哭了多少游戏玩家

那個NG  · 公众号  ·  · 2024-08-05 18:24

正文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黄瓜汽水
编辑、题图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来自河南周口的农民@黑帝绝对想不到,自己在抖音上唱着关于农村的喊麦,竟然吸引了一群玩游戏的00后小孩。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河南农民,一款种田游戏的年轻玩家——怎么看都是毫无关系的两群人。

一句“别再牵挂啦”,让土味河南喊麦成为了星露谷玩家的御用bgm。

但比这更重要的是, 远离麦田的年轻人,挖掘了一个新时代的白居易。

《星露谷物语》(Stardew Valley)是一款农业模拟游戏。游戏的玩法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俩字:种地。

一开场,玩家所扮演的主角会远离大公司办公室工作的烦扰,在一个名叫星露谷的地方重新开始打理祖父留下的荒废牧场,继承鹈鹕镇上的一片土地和一间农舍。

游戏内容包含了资源收集、种田、钓鱼、下矿打怪、饲养动物、探索地图、建设农场、与NPC交友、过节日、结婚生子等多种元素。

说白了,星露谷这款游戏就是在像素世界里面做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这种朴素的向往,让无数中华区玩家瞬间血脉觉醒。

游戏中的一切,都和现实中的农民生活严丝合缝地同步了。

玩家玩梗自称“老农民”,星露谷物语也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真正的农业频道,年轻人继承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光荣传统——种地。于是,玩家们为了逃离现实中疲惫的996,来到游戏世界里红着眼267。

当黑帝的河南农村数来宝唱出来的时候,星露谷的玩家们全都哭了:这唱的不就是在游戏里起早贪黑种地耕耘的自己吗。

这首数来宝的歌词,甚至和星露谷的每一个游戏画面都“对上了”。唯一的区别就是黑帝坐在现实的苞谷地里,玩家坐在虚拟的星露谷中。

比如游戏系统设定时间,也和现实中的农民一致。在星露谷世界里,每个游戏日玩家的可活动时间为早上6:00至次日凌晨2:00,而星露谷耕田的招牌动作就是拿着水壶浇地。

我一睁开眼,是早上的整六点。

推开房门下雨了,哎心里真舒坦。

好浇地的那老头,是再也不用愁。

旱情再次缓解了,高兴的泪直流。

比如在种地之外,玩家还可以选择捕猎钓鱼,钓上来的鱼可以拿去商店换成钱。

就算下了雨,他也没休息。

跑到河边钓钓鱼,满心里是欢喜。

不管钓多少,主打心情好。

钓的少了自己吃,多的了换成毛。

比如在镇上的皮埃尔商店,可以用赚到的钱购买农产品、种子和生活物资。

这不就是河南许昌的胖东来吗?

钱一换到手,是就往那镇上走。

逛逛许昌的胖东来,我不买都光瞅。

比如在镇上的酒吧,玩家可以和NPC产生互动,增强好感值。如果玩家没有在结束日之前睡觉,还会被系统强制昏睡,损失金钱。

像极了喝多了上医院刷医保的真农民。

咱留钱上酒吧,是该省该花花。

蹦到凌晨两点整,骑洋车回家。

酒没喝多少,是晕的原地倒。

醒来都跟家里嘞,是又用了医保。

这样朴实无华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下去,就像这个游戏也是“从爷爷把祖产传给玩家,玩家在星露谷继续繁衍后代”的设定。

这一天又过去,是睁眼还种地。

日复一日年复年,是祖辈在延续。

再加上黑帝那一口正宗浓郁的河南方言,所有星露谷玩家在一夜之间喜提河南籍贯,祖祖辈辈是农民,星露谷也在玩家圈子里正式更名为“河南物语”。

目前在steam平台的星露谷评论区,已经能看到玩家自发为这首“星露谷官方bgm”正名。

许多玩家都把星露谷玩成了“农村生活限时线上体验版本”,只要打开游戏,就起早贪黑地守着自己的田地。

满嘴都是“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鹈鹕镇现代化专业化自动化迈进全面小康”,天天盘算着复活节多存钱买草莓种子,在夏天到来之前刷满耕种等级。顺便还要规划村镇产业,坚持啤酒花7天酿造,打造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生产链——只要在星露谷待久了,人人都能做赛博村大队书记。

但也只有做过农民,才懂什么叫做农民之苦。

玩星露谷之前,以为这是一款养老游戏,无非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玩星露谷之后,爆肝氪金不说,一天必须完成8项任务,凌晨1:50必须抵达家门口,对农作物收益进行精密计算,恨不得一整天都沉浸在炸矿作业里。当一天虚拟农民,才知道什么叫看天吃饭,才发现兜里的三瓜俩枣来之不易。

一句河南正宗粗口“靠恁娘,欺负老实人,欺负农民,恁算啥本事”被网友精准捕捉,每当玩家在星露谷里被系统折磨的时候,这句淳朴的河南雅音就浮上心头,网友称之为“种地の小曲”。

最幽默的时刻,是玩家们在高德地图搜索星露谷,显示结果真的在河南省邓州市,一切玩梗都有了最终的答案:原来星露谷正统真的在河南。

黑帝发现自己的河南歌谣和星露谷游戏联动之后,第一个反应是“懵了”,在评论区问“星露谷是啥”。

一大批年轻人涌入他的抖音,尊称他为“星露谷御用歌手”“第一河南歌姬”,还把他蹲在田垄里的照片p到了星露谷的官方页面上。

一个河南农民,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游戏玩家的挚爱。

当评论区的年轻人劝他开直播玩星露谷赚钱,他很快就照做了,在直播间学着玩星露谷。为了维持住这波热度,黑帝还陆续为星露谷玩家们写了几首定制的数来宝。

在他的商品橱窗里,除了一些当地的农产品带货之外,他很快就挂上了星露谷手游破解版的链接。

劳动人民总是会出自本能地向赚钱的方向靠拢。

玩家听他的河南数来宝,大多是因为和自己的游戏体验强相关。

但更多人发现, 他的说唱作品就像一把坚硬的洛阳铲,一铲子扎下去,连根拔起了关于土地与农民的一切。

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小麦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居全国第一,是著名的“中原粮仓”。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河南守住了整个国家的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黑帝所在的周口市,是中国小麦生产第一大市,全市面积的2/3都种上了小麦,还盛产玉米、花生、棉花,每年粮食总产量均稳定在90亿公斤以上。

这些宏大的数据背后意味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他们写好的命运。

那一句“世世代代老农民”,在外人听来像是逗趣玩梗,在河南孩子看来,一点也不好笑。

因为他们的祖祖辈辈人,就是这样在田地里度过一生。汗砸在地上摔成八瓣,用粮食换来的一分一毛钱攒出来一个孩子。

别再牵挂啦,前儿家里下大了。

整天浇地的那老头,也终于放假啦。

浇地的那老头,被晒得黑黝黝。

暂时不再为抢井,天天去发愁。

玩家们调侃“浇地的那老头”是游戏中的设定,而现实中的干旱已经晒干了一批批的河南农民。他们即便人工浇出去几百亩地,也依旧对抗不了干旱的问题。

6月初河南遇到干旱,河南省的大片土地板结,长满龟裂纹,玉米错过了最好的播种时间,当地的种植大户愁得吃不下睡不好。

抗旱井数量太少,排队都排不上。电动灌溉系统太贵,农民不舍得更新换代。就算农民自己下地浇水,就算把地全部浇一遍,不到三天就干透了。

然而到了7月,河南又遇上了大暴雨。其中南阳东北部、周口北部、许昌南部出现特大暴雨,最大降水量达638.5毫米。小麦一旦涝在田里,小户损失上千元,大户损失几十万。

在黑帝的评论区,河南IP的孩子整齐列队,哭着自己家被淹的田地。

干旱时浇了七八遍的土地,一趟暴雨来了全都淹死了。田地里没有一颗活着的苗,父母只能眼看着田地流泪。我们都知道农民看天吃饭,但不知道仅仅是晴雨变化,就会让他们一年的收入付之一炬。

那句用来逗乐的“别再牵挂了”,在现实中变成了无数农民的惆怅:这下真的不用牵挂了。

在他的说唱作品里,还有沉默的劳动人民。

辛苦一生的奶奶佝偻着驼背,七月酷暑时仍然在地里劳作。农村老人只要还能下地就必须干活,他们的世界里没有退休两个字,哪怕到80岁依旧如此生活。

人们终于发现,这个满脸笑容操着河南口音说唱的男人,唱的那些故事一点都不好笑。

太阳太大了,这雨又该下了。

整天浇地的那老婆儿,马上要热炸了。

她家徒又四壁,是也没啥电器。

朋友送她的那只猫,也快要嗝屁。

她是个农村人,她种地当农民。

她为一亩三分地,她天天可辛勤。

这日出到日落,她每天在劳作。

外面世界是啥样,她光听别人说。

他还唱过那些结婚后受了委屈却无处诉说的农村女性。

她们有的人嫁到了同村,有的人远嫁他乡。这些困在农村的女人们沉默地背负着属于女性的苦难,然后慢慢变成老妇人。

离别了亲爹娘,是住进那婚房。

融进一个新家庭,是每天都在忙。

先甘愿挨一刀,是孩子腹中剖。

光想当个好妈妈,又天天熬通宵。

想当个好老婆,啥家务自己做。

说是男女都平等,但日子还得过。

想当个好媳妇,把一家老小顾。

说闺女媳妇一样看,这心里都有数。

他的说唱里还有千千万万河南高考生翻不出的平原。

大众一直对河南高考难度有所耳闻,2024年河南高考考生人数仍然稳居全国第一,但省内高等教育资源有限。

河南学子四散各地,留在异乡,只为了不让后代再走一遍艰难的求学路。

河南百万考生们,是面前有座山。

俺河南是很大,她粮食供天下。

中国粮仓这称呼,她不假是实话。

但河南又很小,恁不信了管去找。

一个小小的985,是她都容不了。

恁放眼一望去,这麦田很治愈。

说治愈没有错,关键它很挡饿。

解决温饱其他的,是啥都不管做。

这良田一大片,是生命了不用看。

城里房子卫生间,都不够买一半。

如果从北京西站坐高铁出发,你会一路经过河北、山西、河南。

窗外是连绵不断的麦田和玉米地,就这么绿油油地挡住了农村孩子的去路。

在田垄之间,还能看到一座座鼓起的小丘,底下埋着的是在这一亩三分地上弯了一辈子腰的老人。

麦子多起来像是收不完,但卖钱的时候,一斤麦子却换不来一瓶矿泉水。

种地玩家对着电脑夙兴夜寐,但农民却要用双手,上面早就被剌出深深浅浅的口子。

有河南孩子在评论区里回忆,小时候在一望无际的田地里捡碎麦头,怎么捡都捡不完,只能边捡边哭。

山河四省的年轻人聚在黑帝的评论区,从他们的网名能看出来,有人在做装修,有人在干工地,有人在干运输。他们共同讲述着田地和老人们的故事,以及老人们用井水就馒头度过的那些日子。

从小,我们看到的宣传都是“农民与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感情”。但说到底,农民不懂什么热爱和感情,他们只是太穷了。很少有人知道,用十亩麦子,才能换来一部iPhone15。

每一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中国学生都背诵过白居易的《观刈麦》。

小时候除了硬着头皮死记硬背,对这首诗无法产生任何实感。直到短视频打破了贫富之间的物理壁垒,许多人才明白这首诗到底在说什么。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黑帝没有白居易的文采,却依然被和他相同出身的“老表们”尊称为“新时代白居易”。

他的河南数来宝说唱没有什么文化,除了押韵之外几乎谈不上任何文采。

但他讲述的汗水与无奈都是真实的,这些故事曾经、现在、将来发生在无垠的田地里。

文人匠气可以练习模仿,但表达的灵感只会光顾那些真正经历苦难的人。

城市和乡村的距离太近,科技的触手四通八达,我们隔着手机屏幕就能窥见他们的日常;城市和乡村的距离也太远,远到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田地里的小麦多少钱一斤。

60后老刘是一个在北京打工的安徽农民,他的老家在安徽北边的阜阳,和河南挨得很近。

他的语速很快,普通话也不标准,但对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 谷贱伤农的道理,只有农民最懂。

老刘告诉我,老家早就没有年轻人种地了。每个村民手里大概也就一亩地,大部分人选择转租给村大队,大队再转手出租给承包大户。一亩地的地租是一年1000元,大队转手租出去,大约要1500元左右,所以种植大户们也并不怎么赚钱。

尤其是碰到灾天,要么干旱,要么大涝,要么虫害,随便一个砸下来,就能让大户赔掉几十万。

农村老人们即便七八十岁,也依然在地里劳作。如果岁数大了种不了地,就会把地租出去,平时给别的种植户拔草挣钱。

拔草是真正物理意义的除草。“一天最低7块钱,最高9块钱,老人们就靠这个补贴生活。要么是还有体力的男人,就去给别家搬西瓜,一个小时10块钱。”

就算自己种地,也有一笔成本,算下来利润微薄,天气不好甚至还要倒贴。

“种小麦,买麦种就要花五六百元,耕地一百多元,打农药一亩地又要花一百多元,化肥也要小两百块钱,如果雇人拔草,又是一笔钱。一亩小麦能收获1200-1500斤,大豆能收500-600斤。这还得是看天吃饭,天气好了,一亩地一年能赚个八九百,碰上灾天,全部都赔进去。”

即使种地不赚钱,他们也不可能放弃田地。

“假设一个人买了一两百亩地,你就需要买拖拉机和喷药机,虽然国家补贴一部分,但还是要花不少钱。干一年肯定是不行的,赔着钱也要干下去,机器的成本在这儿耗着,必须继续干。”

农民们不知道什么是剪刀差,他们只知道必须不停劳动才能吃上饭。

老刘告诉我,农村也有贫富差距,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民们盖起了小别墅;经济落后的地区,农民也只不过是“能吃上肉”的生活水平。老人们带着高血压和糖尿病下地,把留守的孙辈就放在地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