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模式:这么宝贵的土地就该用来种大米,这么听话的人民就该住小笼子。//
@何不笑
:“我撕故我在”。
B站的火爆本质上是这一代年轻人变得无比孤独。
1971年的时候,每个城市家庭的子女数量还有2.88个,但是在计划生育实行后,1976-1990年,这个数字一直稳定在1.5左右。到了1990年,这个数字已经下滑到0.94个,现在更是没有办法看了。
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这一批人,自从他们懂事开始,就已经没有了兄弟姐妹的概念,大家都是独生子女。而同学对他们来说,也更接近于竞争者的形象,因为高考是1999年开始扩招的,这一批Z世代已经能直接开始感受到竞争和学历贬值的压力了。
当然,从结果上讲,这批人是幸运的,他们的高校入学率(42.67%)是上一代的两倍(17.70%),这也使得他们毕业后的收入以每年200-500元的幅度稳步上升。
他们的资源禀赋和可支配收入是增长的,但是问题是涨不过房价,这里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如果涉及买房育娃,那么收入的增长杯水车薪;但是如果不涉及买房育娃,由于人均GNI(也就是人均可支配资源)在稳步提升,他们的收入又是很充裕的。
——所以一旦放弃生娃,很多人发现自己凭空富了十倍,所以会有宠物、游戏、汉服和盲盒消费的爆发,背后隐含的是一批人彻底躺倒放弃,这反过来又压制了新生儿的数量,并导致至今人口普查数据的难产。
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的同龄人更像一种竞争者的形象,他们对互联网的亲和度远高于他们的父辈,这也导致了两代之间的代沟更大。
他们非常非常的孤独,很多人甚至丧失了现实中除了应酬以外的交际能力和交流意愿,60后愿意主动进行熟人社交的比例为42.20%,到了00后这个数字就只有33.6%。
但是人本质上是需要认同感的生物,所以他们在消费上找到了慰藉,Z世代有46%的人认同通过消费来获得认同感,这个比例反而比收入更高的95年前还高了5个百分点。他们也认同悦己,认同花钱就是为了开心和享受。
1971年的时候,每个城市家庭的子女数量还有2.88个,但是在计划生育实行后,1976-1990年,这个数字一直稳定在1.5左右。到了1990年,这个数字已经下滑到0.94个,现在更是没有办法看了。
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这一批人,自从他们懂事开始,就已经没有了兄弟姐妹的概念,大家都是独生子女。而同学对他们来说,也更接近于竞争者的形象,因为高考是1999年开始扩招的,这一批Z世代已经能直接开始感受到竞争和学历贬值的压力了。
当然,从结果上讲,这批人是幸运的,他们的高校入学率(42.67%)是上一代的两倍(17.70%),这也使得他们毕业后的收入以每年200-500元的幅度稳步上升。
他们的资源禀赋和可支配收入是增长的,但是问题是涨不过房价,这里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如果涉及买房育娃,那么收入的增长杯水车薪;但是如果不涉及买房育娃,由于人均GNI(也就是人均可支配资源)在稳步提升,他们的收入又是很充裕的。
——所以一旦放弃生娃,很多人发现自己凭空富了十倍,所以会有宠物、游戏、汉服和盲盒消费的爆发,背后隐含的是一批人彻底躺倒放弃,这反过来又压制了新生儿的数量,并导致至今人口普查数据的难产。
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的同龄人更像一种竞争者的形象,他们对互联网的亲和度远高于他们的父辈,这也导致了两代之间的代沟更大。
他们非常非常的孤独,很多人甚至丧失了现实中除了应酬以外的交际能力和交流意愿,60后愿意主动进行熟人社交的比例为42.20%,到了00后这个数字就只有33.6%。
但是人本质上是需要认同感的生物,所以他们在消费上找到了慰藉,Z世代有46%的人认同通过消费来获得认同感,这个比例反而比收入更高的95年前还高了5个百分点。他们也认同悦己,认同花钱就是为了开心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