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最后的空头 ·  17 小时前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本田想控制日产遭拒,全球第三大车企合并告吹 ·  17 小时前  
EarlETF  ·  超牛的自由现金流,终于要有 ETF 了 ·  昨天  
思想钢印  ·  思想钢印全部文章分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卫哲20年经验分享 :打通创业者找钱、找人的任督二脉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投资  · 2020-01-28 19:03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卫哲先生的分享分两部分,一部分关于 融资 ,一部分关于 B2B经营


融资部分的精彩语录有:


  • 创始人经常说找人、找钱、找项目,找人是最重要的,要想想你的蔡崇信在哪儿?你的刘炽平在哪儿?你的柳青在哪儿?


  • 一个好的CFO永远不是站在成本角度看问题,只要你的效率不下降,你要多少人我给你多少人,要多少钱我给你多少钱,给到你害怕。


  • 找钱三原则:时间优先、金额优先、比例优先。 在这三个阶段,我都没有说估值优先。什么时候估值优先?卖股票的时候。只要不卖股票,就不应该有估值优先的想法。


  • 如何选择投资人,我有一个四句话口诀,可以把这个口诀与四个你问邻居家孩子的问题联系起来:你姓什么?你几岁了?你多重?你会啥?


以下是卫哲先生的分享。



我做企业被别人投过,现在也投别人,在融资过程中有一些切身体会,跟大家分享。

找人比找钱更重要


我经常说 找人、找钱、找项目 ,创始人大概就是这三件事。我2011年创建嘉御基金,也赶着做三件事:找人、找钱、找项目。对各位来说是找人、找钱、找方向,我的项目就是各位的方向。


今天谈的是找钱,但我还是想把 找人放在第一位 ,放在找钱和找项目前面。

我以前请教柳传志柳老,请教马云,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两个人给我的版本高度相似,略有差别,柳老跟我讲: 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马云呢,是 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 。我说你们俩的三句话一样, 次序变了


我问马云,你们两个的次序谁对,马云说都对。在 企业的不同阶段 ,你要用 不同的次序 。在企业相对早期,柳老说得对,就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在你刚创业的时候,不要指望引进什么高手来帮你落实战略,你只能看菜吃饭,就这么几个人,就能做这事儿,想太大也没用。


但是到了后期,你有能力了,你找到了很多的钱,你的业务已经沉淀的很稳健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以先定战略,围绕这个战略所需要的人去重新搭班子。

所以说,你要问一下 自己处于哪个阶段 。两位中国顶尖的企业家,分享的三句话里面,两句话都是跟人有关。搭班子跟人有关,带队伍还是跟人有关,真正跟事儿有关的,就是定战略。


所以,“人”大概要占各位创业者三分之二的精力和时间。尽管我今天是聊找钱,其实找人比找钱重要。


每家公司都要有一个超配CFO


中国比较成功的企业,得有一个岗位,我经常说叫 “超配” ,什么是超配?


Right person for the right job,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儿,这不叫超配,这叫匹配。超配是什么呢?就是 Best people for the right job ,挑到最牛的人来做这件事儿。


创业公司这么多岗位中,哪个岗位我是非常建议超配的, CFO 。你的蔡崇信在哪儿?你的刘炽平在哪儿?你的柳青在哪儿?你看一下,蔡崇信、刘炽平、柳青加入阿里巴巴、腾讯、滴滴的时间是哪一年?他们在当时都是超配的。蔡崇信是阿里巴巴第十九个员工,后来阿里巴巴第十八创始人走了,他递补为第十八号员工,他见马云的时候马云还在湖畔花园家里办公。但他做了什么?他在马云还在家里办公的时候,就让 普华永道 来做审计。普华永道说我们从来没有审计过一家还在家里办公的公司,但这个做法让阿里的整个 合规体系 一直健康生长到今天。


这个岗位为什么需要超配?有两个原因,一个对外,一个对内。

第一是对外,比如融资。融资这事儿占了创始人太多的时间也摸不着门道。因为对于CEO来说绝大部分是人生第一次融资,哪怕你之前A轮成功了,B轮也不一样,C轮也不一样。因为每一轮你要见不同的投资人,他们对你的期望和你的表达都是不一样的。但一个投资背景,或者一个CFO出身的,他可能就不是人生第一次,所以对外会减少你很多负担,他也能 站在投资人角度 ,帮你看怎么去表达。


第二个是对内。什么是好的CFO?只会控制风险,只会省成本,不是好的CFO。我在百安居当CFO也是这样。说实话没什么人欢迎CFO的。我上台第一句话先问大家,你们知道CFO是干嘛的吗?底下七嘴八舌,但是比较一致的是CFO是 控制风险 的。我说对,那我再问大家,请问公司最大的风险是什么。“资金紧张”,“还有呢?”我说公司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营业额,没有revenue没有收入,都没有东西进来有什么风险好控的。所以我说我是来控制风险的,我来控制公司最大的风险,就是帮助大家一起 把销售做好

一个好的CFO永远不是站在成本角度看问题,我去百安居当CFO之前是做投行的,我心中没有成本,只有 投资回报率 ,ROI。我关心的是,给你一块钱做营销,你能带来几块钱。给你加一个人,你 人效 能不能提升,人效不变的话,你带来多少收入。只要你的效率不下降,你要多少人我给你多少人,要多少钱我给你多少钱,给到你害怕。

我自己认为我对阿里最大的功劳,就是我招了两个CEO,今天的 张勇 井贤栋 都是我当时招的,而招的时候他们都是做CFO。马云说,我最讨厌CFO当CEO,我却把他最讨厌的事变成了现实。我不仅自己是从CFO变成了CEO,我还把蚂蚁金服和阿里集团的两个CFO都变成CEO。为什么我招的CFO能变成CEO?因为我当时招的时候都是超配,我永远 站在超配的角度看问题


超配是什么意思?超配是两个概念。一是 规模超配 。3个亿的时候我一定要找一个30亿的人来做CFO,就是找一个已经做过10倍以上体量的人来做。

二是 能力超配 。我面试CFO的时候,很少问他财务会计问题,我觉得这是他应该懂的。我会看他是不是更关心业务,是不是更关心人。 人、钱、业务 这三件事,管钱的人,我不问他钱的事,却问他人的事和业务的事;管人的人,我不问他人的事,却问他钱的事和业务的事;管业务的人,我不问他业务的事,却问他人的事和钱的事。做什么却不问你什么,问你另外一回事。因为你做什么你就应该知道什么,真正重要的是,你对另外两件事的关心和关注。

所以我跟马云说,我招的CFO,虽然F是两条杠,但我都是冲着CEO的E的三条杠来招的。张勇和井贤栋,当年他们对 业务 兴趣爱好和理解程度 超过对 财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他们也是超配。

CFO超配要三个问题要考虑。第一, 要提前 ,上市前才想着找个好的CFO,可能就不会很成功地上市。第二,能不能找到一个 乘以5倍甚至乘以10倍 的人来做CFO?第三,你要招的CFO对业务的兴趣爱好够不够强,他能不能站在 ROI投资回报率的角度 来考虑问题?


找钱三原则:


时间优先、金额优先、比例优先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找钱。找钱强调三个阶段,三个不同的 优先级 。如果把企业的成长比作一个人的成长,可以分为四个成长阶段: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第一阶段,如果你的企业还在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要 时间优先 ,估值不重要, 确定性 才重要。举个例子,是选择估值高一点,等三个月,还是选择估值低一点,下一星期就给你打钱。创业早期,一定要选择后者,要时间优先。


第二阶段,如果你的企业过了生存关,时间对你就不再重要了。企业进入 初中、高中阶段 ,这时候要 金额优先 。在金额和稀释的比例当中,要优先选择金额。比如,虽然企业生存下来,但是缺1个亿可能就会面临后续发展的紧张。在这个时候,你先拿到急需的1个亿,10%或12%稀释比例,对你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这1个亿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比例的两个三个百分点,对你不重要。

第三阶段,如果你的企业进入 大学阶段 ,这个时候要 比例优先 。经过多轮稀释,你的股份变得很值钱,金额反而没那么重要了。要咬死比例放开金额,多给点钱少给点钱,其实不重要。

所以,每个企业在融资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企业现在处于哪个阶段。明确所处阶段之后,你才能明确坚持什么,优先什么。但是,在这三个阶段,我都没有说估值优先。什么时候估值优先?卖股票的时候。只要不卖股票,就不应该有估值优先的想法。


选择投资人的四句话口诀


真正优秀的企业,如果没有生存压力的时候,应该是 双向选择 ,你和你的投资人是 对等的、平等的

如何选择投资人,我有一个四句话口诀,可以把这个口诀与四个你问邻居家孩子的问题联系起来。



你在小区散步,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特别可爱,你经常会问他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姓什么?你也要问投资机构, 你姓什么 ?你打交道的最终还是人,你一定要搞清楚,跟你打交道的机构姓什么,你见到姓这个姓的人没有。

第二个问题,你会问孩子,你几岁了?你也要问投资机构, 你几岁了 ?优秀的企业投资人通常会说,我长期看好你,我长期支持你,我长期持有你。那么,究竟有多长,这就是几岁的问题。

这一问题包含了两个层面:第一, 基金年限多长 ;第二, 基金现在处于基金期限的第几年 。基金基本上都有年限。基金年限跟它是哪一年创立的没关系,你一定要问最基本的,甚至要看文件:请问投我的基金是几年期的?是哪一年设立的?这也就意味着基金还剩下几年。人民币基金年限很少超过8年,美元基金年限很少超过12年。举个例子,8年期的基金现在是第3年,那么这个基金就剩下不超过5年。基金几岁了,决定了基金能陪你多长。

第三个问题,你会问孩子,你多重?你也要问投资机构, 你多重 ?其实是在问 基金的规模 。管理基金的总规模与你无关,关键在于投资你企业的那期基金规模有多大。


基金规模要 门当户对 。什么情况不门当户对呢?比如,你的企业需要1个亿,而投资机构这一期基金只有2个亿,它一半身家投资在你这里,所以希望天天跟着你,看着你如何用这笔钱。你虽然内心不快,但是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一半身家的投资,密切关注也很正常。再比如,你的企业还是需要1个亿,而投资机构的这一期基金有100亿,对你企业的投资只占百分之一,你就算真有困难,也很难找他们寻求帮助,因为你只是他们的百分之一。

所以,我建议选一个在投资期第一年或者第二年的基金,能给你的期限比较长。不要拿一个期限太短的基金,也不要拿一个期限较长的但是已经过了一半或者一大半的基金。同时,你选择的基金对你的投资额,大约占整个基金规模的 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因为 占比是互相的 ,占比多少就意味着你和投资机构会如何相处。


最后一个问题,你会问孩子,你会什么?你也要问投资机构, 你会什么 ?其实就是说,这个投资机构能够提供给你的钱以外的东西是什么。 除了钱,投资机构还能给你什么 。你这样提问后,投资人一定会谈很多,怎样检验他说的话?我认为有两种方法,第一个办法, 实际展示 。这个时候,投资人可能会说,时间紧迫,来不及展示。

那么就需要第二个办法, 客户访谈 。投资机构是B,企业也是B,投资就是B2B。对这个投资机构最好的调研,就是调查这家投资机构之前投过的企业或者项目。这些企业或者项目都是它的客户,要与他们对接,进行深入调查。虽然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的关系不一定是一辈子,但至少会陪伴你们走过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看到过太多投资人和企业家之间不愉快的、有分歧的故事。这不是投资以后的问题,而是在投资之前没有真正做好双向选择。有可能是投资机构选错了被投,也有可能是被投选错了投资机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