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三部分:
第一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成因;
第二是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一些后果;
第三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将来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首先来看一下老龄化的趋势。
度量老龄化趋势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这里一个指标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全体总人口的百分比。上图画了从1953年到2015年整个老龄人口所占百分比的变化趋势。从一开始的5%以下到2015年超过了10%。
但是老龄化变化的速度随时间来说也不是稳固变化的,是越来越快的。
从1953年到2015年整个60多年来看,这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只增加0.1个百分点。分时间段看,1953年到1995年,年均增加0.04个百分点,1996—2005年年均增加0.14个百分点,速度加快很多;2006年—2015年年均增加0.29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不仅仅是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增长的越来越快,这只是比重,整个人口基数也在涨,比例也在增加,老年人口的数量其实是在加速增加。在未来可以预见的十年二十年人口没有负增长的话,这个比例一直在长,老年人的人数一直往上走。
从中国自己的历史来看这个速度越来越快,进行国际比较的话会发现中国老龄化的速度也是相对比较快的。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有一个全世界的排名,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对全球200多个国家及经济体的统计。1960年中国排在第75名左右,2015年中国排名排到了60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平均趋势的,所以排名在往上走。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从5%涨到10%。
几个主要的老龄化国家大概用了多久的时间?现在老龄化最严重的问题是日本,日本从5%到10%用了35年。第二名是意大利,意大利从5%到10%至少用了100年时间,时间非常长。中国呢?只用了30年,比日本还要短5年。我们老龄化从国际角度比较也是非常迅速的。
再考虑一下未来,老龄化的趋势大概怎么走。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指标,如果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了7%,就是老龄化社会(aging society);如果到了14%叫老龄社会(aged society);再往上达到21%就是超老龄社会(Hyper-aged society)。中国从2000年开始65岁以上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那时候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是如果未来老龄化的速度延续过去10年平均的速度,10年之后到2027年中国就进入老龄社会;再过20年到2047年进入超老龄社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假设,未来老龄化的速度延续过去十年的速度。如果快于前十年的速度,达到老龄社会和超老龄社会的时间可能还要继续提前。这是未来的基本展望。
老龄化趋势这么快背后原因是什么?
原因非常简单,两个:
第一个就是出生的人少了;
第二就是人的年龄寿命增加了,死亡率降低。
一个是低出生率一个是低死亡率。如果在一个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社会里,整个人口的年龄结构应该呈现正的金字塔形状,金字塔顶端是年龄大的人占的比例,底端是年轻人占的比例。高死亡率最顶端的人故去的非常快,占比不会特别大,会比较小比较尖;而出生率很高,最底下的青少年会不断的加入到总人口里,底盘很大,这是正的金字塔的情况。如果低出生率低死亡率,最上面的塔尖消失越来越慢,所以这个塔尖会越来越胖。底下出生的人少,填补的人越来越慢,这个塔基变得越来越窄,金字塔就会变样。老年人相对占比就大了。
上图展现了过去几十年来出生率跟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里面的柱状图还是表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所占的比重,参照右边的坐标轴。第一条实心圆点线表示出生率,平均每一千人出生人数。第二条空心圆点线表示死亡率,平均一千人死亡人数。
出生率这个图画的不是很完整,出生率70年代初以前,除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出生率一直处于比较高的位置,73年的时候下降的非常快,然后到了80年代进一步下降,到了2000年处于非常低的位置。死亡率比出生率下降的早,死亡率基本上70年代中后期就下降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大概在千分之七。最近十年死亡率又上去了,上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每一千人里面老年人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本来是特别容易死亡的群体,这样会带动整体社会的死亡率往上走。这个死亡率上升不是社会退步的标志,恰恰说明了社会老龄化变化的趋势。
一个快速下降以及非常低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两个数据一起共同推进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变化的态势。这两个都是原因,出生率和死亡率。
从数据来看,出生率的下降以及维持低的位置是人口老龄化里更重要的因素。上图给大家展示的是每一年全部人口分三个部分各自的占比,黑色的部分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灰色部分是劳动力,主要是15—64周岁,最下面白色是青少年0—14周岁。可以看到老年人比重越来越高,黑色的柱子越来越长,但长的过程中到底截取了人群中哪一块的占比?一开始灰色的柱子也在增加,虽然增长的速度没有老年人快。主要体现在0—14岁青少年相对比重下降的非常快,上面两部分比例的增长完全来自于下面青少年部分比例的减少,减少主要的因素就是出生的人少了,补引来的速度比补到上面的速度慢很多。
2010年之后青少年的比重基本上稳定了,相比之下老年人比重上升了,这个比重主要是从中间部分群体分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底下14岁变成中间群体的速度要远远慢于64岁变成老年人的速度。为什么14岁变成中间慢呢?14岁这个区间是恰恰生在计划生育严格的时候,基数少了,等到他们15岁变成劳动力的时候,转化就慢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早期生育率下降带来的。这是一个基本的态势。
上图是三个年份人口金字塔的图,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每个金字塔由两个两个金字塔图叠加而成,一个是有边框的金字塔,另外一个没有边框但底色是灰颜色的。有边框的是现实的人口结构,灰色的是假定现在的参数发生变化之后的金字塔。如果出生率调高,假设每个人平均生的孩子多加一个,人口金字塔会怎么变?就看灰颜色的。我们发现即便是把出生率提高了,因为我们死亡率还是比较低的。我们看到老年人的比重、宽度越来越宽,而且底下基座也慢慢收窄,即便收窄到了2010年还是金字塔的形状。而有边框的实际人口金字塔,1990年开始底座严重被腐蚀,不太像金字塔了,到2000年、2010年金字塔变成了0形。
这三个图的对比可以看出生育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和变化过程。
这些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原因。
人口老龄化有哪些后果?四个视角:
第一个是养老负担;
第二健康负担;
第三是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第四是经济发展。
这四个视角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首先看养老。老年人口抚养比就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15到64周岁人口的百分比。1953年这个数字是7.4,平均100个劳动力养7.4个老年人。这个比重快速的往上走,从1953年到2015年翻了一番,从7变成了14。
不仅人的压力大了,钱的压力也大了。上图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GDP的比重。这不可能完全反应态势,但是至少可以看出趋势。从2005年开始往上走,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GDP占比越来越高。
养老总体负担变重,地区跟地区不平衡也在加剧。像北上广如这几个地方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死亡比较低,生育率比较低,如果没有任何人口迁移,北上广应该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其它地区没有那么严重。恰恰是因为有了人口迁移给这些地区老龄化的趋势有一些缓解,没有那么严重了。
上图就表达了这个逻辑。里面每一个点代表中国的每一个省,横坐标代表65周岁以上户籍人口占的比例,假如没有人口迁移所占的比例,纵轴是外来人口迁入率,是正相关的关系。如果一个地方户籍人口老龄化非常高,同时这个地方也有可能迁入人口比较多,背后原因可能是这个地方老龄化高,但是经济发展好,所以吸引人过来。右图横坐标就是迁入率,纵坐标是常驻人口老龄化率。迁入人口比较多,那常驻的老龄化人口就下来了。对于北上广这样的城市,人口流动可以缓解老龄化的趋势。
有流入就有流出,所以流出地区老龄化的趋势是恶化的。上图给每个省都标了颜色,颜色越浅,表示老龄化的程度随时间的变化越温和,没有那么激烈,甚至老龄化的程度还会下降。颜色越深的地方,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个地方常住人口老龄化率在快速上升。北京、上海、广东,沿海地区都是相对来说比较浅的颜色,也就是说它们的老龄化率随时间变化没有多么快速增加。但是看看说东北、西部、西南省份这些人口流出的主要区域,颜色非常深,它们常住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变化剧烈。这就是人口流动对地区的老龄化不平衡,造成了这样的趋势。
省与省之间的不平衡,除了人口不平衡之外还有养老支出的不平衡。人口净流出的省份养老的压力非常大,个别省份出现了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的亏空,当年收不抵支。举个黑龙江的例子。黑龙江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年结余,2010年当年结余24亿,2011年负12亿,2012年正3亿,2013年负14亿,2014年负106亿。
刚才是养老负担,再看一下健康跟医疗的负担。
因为老年人口的比重现在越来越大,老年人越来越多。家庭、政府需要支付老年人医疗健康方面的费用越来越多。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比如说日常的行为障碍,身体部分或者全部的失能,从一开始的简单失能到后面的残疾,都会出现这些问题。再往下会有一些慢性病,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在老年人的比重比较高,比较难治,花钱也多。还有随着年龄增长慢慢会得的老年病,典型的阿兹海默症,失智症,在老年群体越来越严重。我们对健康的管理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成本和精力。
上图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占GDP的比重,也是上升趋势。原因之一就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平均医疗成本支出的提升。
再看对劳动力市场冲击的后果。
如果老龄化问题很严重,现有的劳动力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养老养老负担加重了,不仅是养自家老人,同时作为工作者缴社会保险,养全社会的老年人。养老负担加重,一方面交养老金后,自己可以支配的钱就少了,影响消费水平。另外时间花在照顾老年人身上了,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也会变少,会影响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劳动生产率。
未来会面临劳动力相对短缺或者不足。现在来看劳动力(15到64岁)的比重以及绝对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学者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相对短缺已经出现了,这个观点不是很一致,有人认为还没出现。
再看对经济发展的后果。
一方面如果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化,但是经济结构跟产业结构跟不上这个变化的话,可能会造成错配,可能会影响整体经济的效率和发展。另外从养老负担角度考虑,养老负担重,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因为现有的养老体制是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机制,统筹账户的钱是企业交的,很多地方缴费的负担已经超过了税的负担,所以这块负担企业觉得特别高,会挫伤企业的积极性。从国家整个大盘子的角度讲,因为老龄化人口比重越来越高,从事生产的人少了,国家收入少了,但是要支付给老年人的钱多了,支出多了,整个国家不管从个人、家庭还是政府的角度来讲赤字越来越高,债务风险越来越高,会进一步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的后果和冲击。
下面探讨一下针对这些后果,一些可能的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分成四个角度来讨论:
第一个是人口政策,
第二个是社会保障政策;
第三个是跟健康照料相关的政策;
第四个经济和产业政策。
首先看人口政策。刚才说过,低出生率可能是造成人口老龄化快速增加的原因,如果我们想缓解老龄化,大家注意不是解决老龄化,是缓解。老龄化趋势不可能逆转了,只能是缓解老龄化的趋势。提高出生率是一个途径,但是是不是有效还要再看。基于这样的背景,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不仅我们国家生育政策越来越宽,从原来限制生育到慢慢鼓励生育的方向走,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趋势。
上图来源于联合国2013年的一个报告,刻画了世界各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人口政策分三类,第一大类就是人口政策慢慢朝着增加出生率的方向推进,第二类朝着降低出生率的方向推进,中间的是原来怎么样现在就怎么样,原来不干预现在也不干预。1976年人口政策增加出生率的国家只占9%,到了2013年增加到27%,越来越多的国家人口政策开始转向鼓励增加出生率的方向走。降低出生率的1975年是65%左右,到2013年变成了30%。
中国的全面二孩政策有没有效?
卫计委前两天公布了相关数字。2015年出生率是千分之12.07,2016年出生率升为12.95,也就是一千个人多生了一个人左右。人口总数上看,2016年比2015年多生了131万人,这是非常小的一个数字,对于缓解老龄化来说是杯水车薪。2016年第一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还很有可能是政策效果比较大的一年,因为有很多历史积攒,60后的人想生二胎原来没有机会,所以2016年爆发。今后可能还不如2016年的高。
另外看人们的生育意愿,调查问他们愿不愿意生二胎,这个结论不稳定。有的调查发现很多人愿意生二孩,有的调查认为意愿不是很强。生意意愿本身就是不太稳定的指标,回答想生几个跟实际生几个没有必然的关系。
还有可以从历史经验中来借鉴一些放开二孩政策以后对于人口变化的影响。历史上当然没有放开二孩的过程,但是历史上有从二孩变成一孩的历史。70年代是二孩政策,70到80年代转换成一孩政策,出生率显著下降。反过来回到二孩可能也会有明显的反弹,这是历史的参考。70年代二孩政策到80年代初一孩政策的转变,有的人觉得效果明显,有人觉得效果有限,我个人认为效果有限,效果有限的话希望一孩转为二孩以后有大的反弹,不太可能。
80年代中期确实有一些地方实施了二孩政策,比如说山西翼城1985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这些实施全面二孩的试点县市跟其他实施一胎的地方做对比,看看有没有明显的差距。我们的研究效果发现最后效果非常有限。
所以不管看现实的效果还是历史的参考,没有强烈的证据支持全面放开二孩后会有人口的反弹。
上图是数据的模拟。图的纵坐标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横坐标是年限。这四条线中,实线说一孩政策没有被二孩政策取代,一直实行下来老年人的比重会怎么变,飞速的往上走。下面的三条曲线是,如果实施了二孩政策老龄化的比率会怎么变?我们给了三种情况,菱形虚线假设实施二孩以后平均每个女性多生0.3个孩子,这是相对比较小的变化。三角形虚线假设放开二孩以后每个女性多生0.5个孩子,最下面正方形虚线假设放开二孩政策每个女性多生0.7个孩子。最乐观的情况下,平均一个女性多生0.7个孩子这种情况下,到2040年左右老年人口比重也远超过20%,2040年就进入超老龄社会了,比预测的2047年还提前了7年。
上图是全面二孩背景下养老抚养比的变化。同样是在一孩政策以及三种二孩政策下做的图。最乐观的情况下,养老抚养比的增长也非常快。如果二孩政策放开一个女性多出生0.7,2040年的时候也是40%。2015年是六个青年人养一个老年人,2040年是5个青年人养两个老年人。
最上面这条线,圆点连接的如果一直实行一胎政策,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最底下正方形虚线是,如果完全取消生育限制,一开始没有任何的生育限制老龄化的变化情况。即便如此2040年到2050年左右也是进入超老龄社会,这个趋势不可逆转。
老年抚养比,即便没有任何生育数量的限制,2050年老年抚养比也是在100个青年人养三十六七个老年人的样子,也是非常高的水平。
如果在人口政策上进行一些展望的话,我们认为,现在放开二孩的政策远远不够,甚至没有什么效果的。甚至下一步即便全面取消生育限制,人口数量、人口生育率以及老龄化的加重态势都不一定得到非常明显的缓解。因此现在已经可以开始探讨采取怎样的鼓励生育措施了。
是有一些例子存在的,比如东亚地区的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日本和新加坡的鼓励生育政策稍微早,实施20多年了,他们是一个鼓励包,包括育龄妇女的优惠、补贴等等。主流文献认为日本和新加坡的鼓励生育效果微乎其微,没有太大的效果。韩国跟台湾地区鼓励生育的政策实施时间不长,现在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为时尚早,但到现在为止也实施了将近10年了,也没有发现很明显、很突出的效果。整个东亚地区鼓励生育的经验基本上是失败的。欧洲国家老龄化也很严重,欧洲个别国家的鼓励生育政策比较成功,比如说荷兰,但是荷兰的政策能不能拿来用是有疑虑的,因为荷兰政策支出比较大,它有一个政策,小孩出生以后到长大,每年国家给多少钱。这个负担中国能不能承受是很大的问题。
所以中国到底鼓励生育的政策能不能采用?以及怎么采用?采用之后会不会有效果?都是将来可以研究、思考的问题。
做一个简单的结论。人口政策的调整,我个人认为只是权宜之计、缓兵之计,本质上只能做到缓解老龄化趋势,而不能改变老龄化造成的问题和困难。
社会保障的政策怎么办?
1、什么时候可以领养老金?现在讲延迟退休。延迟退休两个层面,第一是不是女性职工跟男性职工统一,从55岁变成65岁。第二整个退休年龄是不是都要往后移,移到70岁等,这在国际上都是通用的政策,马上可以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这样交钱的多了,花钱的少了。但是延迟退休学界会有疑虑,对青年人有什么影响,对老年人有什么影响,结果还有待考察。
2、现有的整个大的养老金盘子其实收比支多,问题是各个地区之间不平衡。目前的状态下如果提高统筹层次,把富省的钱拨到穷的地方,做一个调剂是不是一个改革方向,也是可以讨论的。
3、即便是现在整个大盘子收仍然多于支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不敢保证未来整个大盘子会不会出现亏空,如果出现亏空现有保障体制维持不下去怎么办,这些都是可以探讨的方向。
健康和照护方面的政策怎么办?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总共八篇29章,非常长的报告,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中国未来十几年跟健康有关各个方面的战略以及政策的制定都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里面内容非常丰富。我个人认为,既然老龄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了,甚至连缓解的可能性都比较小的情况下,下一步怎么样促进这些老年人身心的健康,增加他们的生活质量,完善健康服务的效率,进而降低健康方面、医疗方面的成本,包括个人得、家庭的、政府的公共开支,这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另外要充分利用市场、社会资源完善养老体系,比如说现在两个孩子照顾4个老人,孩子工作又忙,怎么办?社会化、市场化的体系不仅仅是说老年人可以住到养老院去,是不是可以让老年人住家里,充分利用市场化的资源请人到家里服务?充分利用整个社区基础公共服务的体系,解决、缓解养老问题。这些方面都可以思考。
经济和产业方面相关的政策怎么办?
1、老年人这么多,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一个负担,其实还可能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契机,就是养老产业。产业界需要仔仔细细考虑老年人从头到脚吃喝拉撒到底需要哪些服务、哪些商品,进而把养老产业发展起来。特别是现在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情况下,找到经济新的增长点是非常重要的。
2、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部分,使得产业结构跟人口的年龄结构、劳动力年龄结构相适应,这样才能发挥劳动人口的优势。
3、将来劳动力数量上短缺了,如何保障经济快速增长?要让老年人得到好的照料,势必在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最后的结论:
1、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快速的在步入老龄社会、甚至超老龄社会阶段。
2、死亡率的降低和出生率的降低都是老龄化迅速演变的重要原因,我个人认为生育率下降是一个更加主要的原因。
3、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负担、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会带来不利的后果。
4、因此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老龄化的应对,需要借助人口、社保、健康、经济等各方面的政策的合力。
特别是人口政策是权宜之计,更需要做的是已经是老龄化这个趋势了,如何改革社保措施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支持,如何改革医疗政策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如何改革经济政策使得经济发展跟老龄化趋势相适应,这是我们将来要持续考虑的问题。
更多文章
除开买房 干什么还能赚钱?这些行业你要关注!
狂热与恐惧 动物精神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剑拔弩张!中美贸易战明日边缘!——以史为鉴辩天机
美元加息对你意味着什么?
全球权威机构2017经济展望——贝莱德投资展望分析
点击感兴趣的关键词
美国证券资产 | 海外房产 | 美元加息 | 智能投顾 | 美国投资法规
向毅,专注海外投资,美元类固定收益产品,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本着真实亲历透明的原则,打破海外投资的信息壁垒,与稳健投资者分享海外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