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智慧交通论坛:如何利用数据更好的赋能传统交通提质增效?
举办时间
:10月26日13:30-17:30
地点
:秋苑-小吃街聚春阁园
注:如有变动,请以官网(https://ccf.org.cn/cncc2024)最终信息为准
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AI成为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驱动力,智慧交通成为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应用形态。
全球范围内以高速铁路、车联网、智慧海运、智慧公路等为代表的数字化交通正快速发展,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前景,形成并强化交通领域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本论坛邀请从事智慧交通领域研究与工程实践的专家,围绕主题: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和优化流程,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在数据驱动的转型过程中,行业面临的挑战和解决路径;如何评估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在交通运输中的实际效果;分享AI赋能交通领域典型场景及其发展趋势,共话交通运输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顺序
|
主题
|
主讲嘉宾
|
单位
|
1
|
云边端协同,数智算融合
——数字视网膜系统赋能智慧交通
|
王耀威
|
鹏城国家实验室
|
2
|
大模型驱动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与预警思考
|
杜博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3
|
车辆运输行业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探索及创新应用
|
张志国
|
中汽研
(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4
|
基于数据驱动的城市网约车供需预测技术
|
王维锋
|
河海大学
|
5
|
海运大数据、大模型、大应用
|
杨蕾
|
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Panel环节
|
本论坛所有讲者
|
CCF高级会员,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和交通支持系统工程专家库专家、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慧交通物流分技术委员会(TC268/SC1)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智慧交通分会常务委员、《交通运输研究》编委会委员等。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创新青年奖等荣誉,2018年被交通运输部授予“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人才称号。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主持和参加4项国家标准及6项交通行业标准的制订。
金一
CCF杰出会员、YOCSEF AC副主席,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担任CCF YOCSEF
AC副主席(24-25),多媒体专委会、大数据专委会执委,女工委委员等。研究方向为视频语义理解、视频行为分析、多模态融合、行人再识别等。获IEEE Computer Society年度最佳论文奖提名奖等国际论文奖励3项,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创新成果二等奖(排1)等奖励,入选2022年度北京市轨道交通学会杰出青年人才。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致力于大规模视频智能感知领域研究,在顶级国际期刊/会议发表论文140余篇,曾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担任IEEE数字视网膜系统工作组主席、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AI 标准工作组“数字视网膜系统”专题组组长,牵头制定数字视网膜端边云协同技术系列标准。
报告题目:云边端协同,数智算融合——数字视网膜系统赋能智慧交通
摘要
:交通是城市的生命线,利用视频感知提升交通效率和消除交通隐患对保障城市安全运营、改善产业环境等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数字视网膜系统采用“端-边-云”计算协同+“视频流-特征流-模型流”数据协同的体系架构,突破大小模型协同进化的计算瓶颈与数据传输瓶颈,实现数据、智能、算力等充分融合。数字视网膜赋能智慧交通,已经在城市规划仿真、拥堵治理、道路巡检、区域协调信号调优、公交客流OD智能识别及优化等规-建-管-养-运全生命周期成功实现应用,推动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人才获得者,主要围绕先进信息技术、交通工程、土木工程跨领域学科交叉方向,从事人工智能与时空大数据动态认知与实时处理方法研究。当前,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20余项,共发表包括Engineering、TKDE、TITS、KDD、AAAI等国际会议/期刊学术论文1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3),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3),中国公路学会科技特等奖(排名1)等省部级科技奖项5项。
报告题目:大模型驱动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与预警思考
摘要
:智能化正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以先进信息技术作为手段来实现智能化目标,不仅能充分发挥我国大数据优势,形成新一代智能系统重要驱动力,同时也是构建前瞻性、颠覆性和引领性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引领我国交通科技发展,实现交通强国的基础。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工程深度融合,为环境、事件扰动下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方法与新思路。
张志国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国务院国资委中央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汽车研发工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底盘分标委委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汽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汽测评智能网联汽车技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底盘集成技术分会特聘专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研究生校外导师等。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在产业政策、标准法规、检测认证、国家级汽车检验检测中心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及成果转化,共主持省部级重大工程建设项目3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参与课题20余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3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报告题目:车辆运输行业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探索及创新应用
摘要
:汽车行业的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正成为驱动终端用户效率与运营质量飞跃的关键引擎。大模型技术与高阶驾驶技术的深度融合,正逐步解锁实时场景应用的无限潜能,精准匹配多样化需求。围绕汽车数据这一核心资源,我们致力于构建适应智慧交通管理需求的应用平台,充分利用AI技术的强大算力特别是在如矿区、港口码头等特定场景中,实现交通运输的全面智能化升级。在数据驱动的决策体系下,智慧交通高效应对各种复杂场景下的挑战,展现出强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交通运输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委员,道路交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智慧交通领域的项目5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发明创新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编制国家标准3项、行业技术指南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