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沉着应变、综合施策,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临近岁末,一项项新突破正在神州大地上加速涌现。
约95万亿元!这是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量,连续九个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
1.4万亿斤!粮食总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000万辆!我国新能源
汽车年产量再上新台阶,2年时间翻了一番,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走出坚实步伐。
“硬核”实力折射出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活力中国。这几天,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分析测算全年经济走势时,有了一些新发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
经济活力指数超过了最近两年的均值,产业升级指数延续了向好的态势,特别是基础创新指数还创了历史新高,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
2024年,中国经济航船面对新的激流险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越是面对挑战,越要迎难而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应对问题和挑战,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成效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从开年伊始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到两会期间三次下团组,再到4月、7月、9月中央政治局三次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会议和场合中,都对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阐述和重要部署。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东中西部。在福建,他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在湖南,他指出要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加强都市圈之间协调联动,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在重庆,他要求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线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从全局性谋划到细微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蓝图。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玉举: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锚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战略家的长远眼光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进行战略擘画和改革创新。深刻把握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征程上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引领中国发展航船不断破浪前行。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科学决策、果断出手,加快落实主要改革举措,加快实施存量政策,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加快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一套多箭齐发的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
财政货币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地方迎来化债政策“及时雨”,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年内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共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持续加力。调整存量房贷利率,惠及1.5亿居民,平均每年将减少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多地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降低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
助企帮扶力度加大。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帮助经营主体缓解资金周转困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进程,大力推进市场秩序综合治理。
提振资本市场多措并举。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发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
一揽子的组合拳直指有效需求、房地产、资本市场、地方政府债务和经营主体预期等,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无论是在政策的时机、节奏和协同性上,还是在政策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上,都充分彰显了中央在宏观经济治理上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全会召开后不久,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一系列中央改革文件密集出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可节约一万亿元以上社会物流总费用。
制度型开放持续扩大。9地允许试点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引进国际高水平医疗资源。启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4地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一项项破立并举的重磅改革开放举措落地生根,激荡出澎湃向前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