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和香港开展破产程序互认试点,有望改善中资境外困境债处置。
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本月中发布的文件,指定上海、厦门和深圳市人民法院开展认可和协助香港破产程序的试点工作。中国内地与香港法院就相互认可和协助破产程序出台了具体的试点意见,有助于解决中资困境企业在跨境破产程序中面临的障碍,亦为中资美元债等离岸投资人提供了指引。
严防反弹压力,多家银行为不良贷款债权挂牌“寻嫁”
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行趋势并未打消行业担忧,银行业正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单户对公不良债权、批量个人不良贷款的转让工作密集开展。5月27日,交通银行发布个人消费及经营性信用类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拟批量转让个人不良债权。前一天,交通银行青岛分行、浙商银行广州分行也在银登网上挂出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今年1月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通过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等渠道进行不良贷款处置。分析人士指出,不良贷款的处置可以减轻银行资产负担,在符合监管标准的同时腾挪业务空间,转让不良贷款则可在此基础上提高处置效率,收回一定的损失。
抚顺银行去年不良贷款增长78.77%,且近8成股权被质押。
抚顺银行2020年年报显示,该行不良贷款率增加,拨备覆盖率下降,资产质量面临下行压力。
去年,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58亿元,同比增加3.34亿元,增长78.77%;
关注类贷款同比增加4.3亿元,增长94.3%至8.86亿元。
此外,该行不良贷款中次级类贷款也出现大幅增长,次级类贷款高达7.58亿元,同比增长275.25%。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该行共23.34亿股股权被质押,占总股数的76%。
交银国际信托申请执行蓝光发展2.4亿元债权。
5月25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公布了一条被执行人为蓝光发展的信息,执行标的约为2.355亿元,执行法院为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时间为2021年05月25日。
记者查询发现,该笔债权申请执行人为交银国际信托,被执行人除了蓝光发展外,还包括其3家关联公司:
成都金堂蓝光和骏、成都锦诚观岭和武汉名流时代。
近日,蓝光发展已出现多家信托公司产品兑付逾期。
截至2020年末,蓝光发展总负债2118.68亿元。
融信中国等16房企存踩三条红线风险。
据北京商报报道,已经披露年报的65家房企“三条红线”指标中,绿档(三条未踩线)房企为21家,多数房企皆属于“压线”过关。
融信中国、华侨城A等16家房企,扣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皆超过66%,与70%的底线相距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