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湛江日报
同城百万粉丝,讲好湛江故事,传播湛江声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璞缇客精品酒店  ·  《福布斯旅游指南》公布!这座城市竟然有7家酒 ... ·  14 小时前  
南京日报  ·  南京紫金山下雪了!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南京紫金山下雪了! ·  2 天前  
8099999街头巷尾  ·  难怪成为昆明人的“新宠”,这里拍照真的巨出片! ·  3 天前  
8099999街头巷尾  ·  难怪成为昆明人的“新宠”,这里拍照真的巨出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湛江日报

湛江人注意!这几种鱼早该被拉黑了,但还有人经常吃!

湛江日报  · 公众号  ·  · 2019-09-02 12:48

正文



都说鱼肉是个好东西,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低,是营养学家推崇的 白肉



但市场上的鱼种类繁多,挑选起来真的很让人头大,海水鱼和淡水鱼有什么区别? 又该如何挑选呢?


今天,给大家上一堂关于鱼的科普课,可要听好了哈!




海水鱼比淡水鱼更好?


首先,从营养上讲,海水鱼富含 维生素、磷、钙、铁、镁、碘及大量不饱和脂肪酸 ,具有 降低胆固醇 的功效。


此外,海水鱼中的 Ω-3脂肪酸、牛磺酸 含量都比淡水鱼高,可以保护心脏和大脑。



其次,从口味上讲,海水鱼没有淡水鱼的土腥味,而且海水鱼的游动范围和力度大,所以,肌肉弹性更好,味道更鲜美。


整体来看,海水鱼更好一些,但吃海水鱼要注意过敏及组胺中毒。


虽然,海水鱼营养丰富,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特别是鲭鱼、金枪鱼、鲐鱼、马鲛鱼等海水鱼, 当贮存温度偏高且时间过长时,组氨酸脱胺基形成组胺,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此外,这些青皮红肉类海水鱼只适合红烧或清蒸,不宜油煎。 不建议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吃组氨酸含量多的海水鱼。


这几种鱼,最好别吃


1. 未煮熟的鱼

吃了未经煮熟的鱼,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



烹调鱼时,请确保鱼肉完全煮熟,此外,不要把未煮熟的鱼和其它食物的盘子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污染。


2. 过度油炸的鱼

油炸过的鱼虽然味道更诱人,但营养物质会有大量流失。


首先,高温煎炸后会使鱼肉的脂肪氧化,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


其次,鱼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在高温下会被破坏,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3. 腌制的咸鱼

很多人喜欢吃腌制的咸鱼。


不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把 中国式咸鱼 列为 第一类致癌物 ,一定要少吃!


这次,咸鱼是真翻不了身了……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专家组发布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防治》报告中明确指出:


中式咸鱼会致癌,经常吃咸鱼会增加鼻咽癌的风险。


4. 含汞量高的鱼

一般来讲,大型且寿命比较长的鱼类,含汞量更高,如长寿鱼、旗鱼、大眼金枪鱼、马林鱼、大鲭鱼、鲨鱼、马头鱼。



据美国FDA调查结果表示,这7类鱼汞含量超标,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脑神经发育, 不建议孕妇、有受孕计划的女性、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吃。


鱼头、鱼皮含汞高?


曾经有机构拿几条鲫鱼做过实验,结果发现汞含量: 鱼头>鱼皮>鱼肉>鱼籽。

这可能就是 「吃鱼头、鱼皮赛砒霜」 这个说法的来源。



但是,不同的鱼中汞含量差异巨大。


含量低的只有每公斤几微克,高的每公斤超过一千微克,鱼的种类、生长条件、生长期长短,都会有影响。


这个实验中只检测了几条鲫鱼,即使数据准确,也不适用于所有的鱼。 更何况,即使是鱼头,在这个实验中测定的汞含量为 0.36 mg / kg,也低于国家标准 0.5 mg/kg。


鱼头不能吃? 毫无依据。



另外,鱼头、鱼皮上可以吃的部分可比鱼肉少多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鱼头、鱼皮中的单位汞含量真的比鱼肉多,但鱼头、鱼皮什么的,终究是吃不了几口就没了呀! 要说有汞摄入,也是来自鱼肉……


如果你真的很喜欢鱼头和鱼皮,实在没必要忍痛割爱。


所以, 鱼头、鱼皮可以吃,关键是选择污染小的鱼。


鱼头汤,放心喝去吧!




鱼籽、鱼泡、鱼眼该不该吃?


世上的食物,只要能吃,就总有人会爱吃,可是,这些奇奇怪怪的部位,能吃吗?



  • 从生物学的角度:这些部位没什么有毒有害的成分;
  • 从污染的角度:鱼籽、鱼泡也并不容易富集污染物。


还是一句话,如果你喜欢吃,就吃。


当然, 可别指望吃鱼眼能明目之类的。


鱼泡鱼籽火锅



鱼胆比砒霜还毒?


没错!


其实,我们平时吃的 大多数淡水鱼的鱼胆都是有毒的 ,如青鱼、草鱼、鳙鱼、鲳鱼、包头鱼、鲫鱼等。


鱼胆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其主要成分(氢氰酸、胆盐和组胺等)具有 细胞毒性 ,可引起 多脏器功能损害 ,以肝、肾为“重灾区”。



氢氰酸,通常只需2.5克,就能让一个成人中毒甚至死亡。 而且鱼越大,吞服的胆汁越多,中毒越严重。


一般来说,一条1-2公斤的鱼,胆汁就够2.5克了。


而且这些毒性物质特别耐高温、还不怕酒精泡。 因此, 无论是生吞、熟食还是冲酒喝,都能造成中毒。



轻则会恶心、呕吐、拉肚子,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肝损害、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所以,珍爱生命,切勿“以身试胆”!



这些人,不适合吃鱼


1. 痛风患者


建议痛风患者少吃海鲜、动物内脏。


鱼类含有嘌呤,淡水鱼的嘌呤含量相对较低,但海水鱼的嘌呤含量比较高,如带鱼、鲳鱼、鲨鱼、凤尾鱼等。



2. 出血性疾病患者

血小板减少、血友病、钾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尽量少吃或不吃鱼。


因为鱼肉中所含的二十碳五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症状。


3. 肝肾功能损伤者


鱼肉的蛋白含量是猪肉的2倍,过多摄入会加重肝、肾负担。


此外,海鲜一般难以消化,容易引起食物过敏,会加重肝脏的解毒压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