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下周团队集体出游,周报从简,业务依旧。
v
10月长三角讲座预定10月14日周六举办,地点待定,预计下期周报发布确定信息。
v
注意:
10月1日后普通版订阅费将上涨到50元/月,十一前依旧保持30元/月;120元/月VIP定价不变,同时整个十月有特别优惠,详见本期周报订阅价格表。
※【重要信息】证监会: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方式8日起正式调整
之前
EB发行大行其道,转债发行只能关灯等灯灯……等面,原因据说因为EB发行的主要依据为《公司债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而转债发行则要等待《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正式稿。
9月8日,证监会终于交出了卷子:
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方式8日起正式调整,将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
。调整后,网上申购无需预缴资金,待确认配售后按实际金额缴款。网下发行不再按申购金额的固定比例收取定金,而是单一账户直接收最高50万元定金,获配后足额缴款,同时摇号中签分配额度。
不知不觉间,我们迎来了一个小时代,不过可能是想像中的。
发行新规只是解决了较大规模冻资的问题,它的令人憧憬之处是:市场猜测新政一发,久违的转债大扩容即将成为现实。
毕竟,这个堰塞湖已经达到
119只,最多3263亿元之巨。
(拟发转债统计表,详见周报附件和本期微信公众号:
AndaoqunaV。)
于是,某些市场人士的憧憬是这样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白波九道流中国。
但是!政策的中心在维稳,近期的热点在
19大,这种情况更可能是YY。
以政府完美操控新股节奏乃至汇率的能力
(请不要@川普)
而言,转债的
“洪水”更可能变成“清泉石上流”,或者“赤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新一代红旗渠。
当然,市场有些波动,有些谣言,那是难免的。
那么,对于散户来说,又有什么变化呢?
好像是没有,如果有,就是原来的鸡肋,现在变成了鸡毛。
以打新
(申购)而言,方式基本和新股相同,确实不用占压资金,但是连市值也不需要,那么肯定是大妈账户蜂拥而至,结果只能是:中签率更低。
以前的转债申购中签率,基本在千
1到1%之间。现在参加的人多了,恐怕只能万一了。平均开盘价算110元,中一签1手1000元,千一赚100元,万一赚10元,真是一手摇签筒,一手交盒饭……和新股平均每签两万相比,简直是丐帮。
(这个案例也教育我们:计划生育真不好
……)
无论如何,转债
【有可能】
进入小时代,大扩容可能成为主旋律,但和新股一样,会被
“有理、有利、有节”
地逐步释放出来。和
IPO一样,如果破发就不能继续发;如果集中狂发就会砸了整个大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节奏,同时保持不破发。
受益者也有,大概是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和保本
/混合基金等机构,网下申购,有低风险收益特权。
近期光大转债都
116了,国君也126了,这在一般情况下是少见的,无它,机构宠幸。
如果对投机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配售套利,毕竟机构饭量大,可能放出些残羹冷饭。
转债是不是就此没有了机会呢?
归根结底,转债的利润之源在正股的波动,如果股市永远没有了波动,世界永远没有了纷争,人类永远没有了人性
(贪婪和恐惧),那么是可能的。
目前,还没必要扔掉饭碗。
如果您想扔,请
@我扔在了哪里:)
无边政策萧萧下,不尽转债滚滚来。
野百合也会有春天,春天,花是红的,叶是绿的。
注意颜色,注意安全,注意收割。
※国贸转债: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国贸转债已经满足强赎价
11天,剩下的,不用操心了,随它去。
遥想去年,三线初进了,成本
106-108元,
国贸是一个大概率130元+的期权;
回到今天,复式折扣后,成本
60-90元,
国贸仍是一个大概率130元+的期权。
国贸没有变,仁者心变。
所以还是交给初心吧:
初心就是等强赎,那么就复式以后继续等强赎,无论这次还是下次;
初心就是等
130,那么就应该落袋为安,万事大吉。
总之,选睡得着觉的决定。
※复式折扣不是最暴利的策略,但可能是最好的策略
复式折扣法不是一个最
“好”的策略。
以国贸为例,如果本次强赎,满仓才最暴利;
如果本次不强赎,清仓才最暴利。
而复式,等于留一半出一半,貌似只是和稀泥。
关键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