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扬子晚报
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欢迎第一时间微信我们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夜读|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  3 天前  
新华社  ·  祝贺!郑钦文晋级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扬子晚报

节假日和父母沟通哪句话最尴尬?得票数第一的是...

扬子晚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01 12:03

正文




每到放假的时候,都是幸福并痛着,幸福是可以回家了,痛是回家的我,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手足无措,手忙脚乱,手脚残废


【在家的时候】

“哎哟,放假几天光长膘了吧。”

“邻居还以为家里回来了头猪呢。猪还能宰着吃呢。”

“就知道玩手机!不知道多背几个单词!”

“你回来就是给老妈添麻烦的!”

“你没长骨头吧?就喜欢歪着躺着!”

“你对象都没有,天天在家里蹲着能找着对象?”

“给你做了好吃的,你就知道往外面跑,我白做了!”

“你那点同学有什么好见的?”

“哎,是不是觉得家里无聊,不想待着。那你回来干嘛?”


   

 妈,我知错了…我不回家了,打电话总行吧

哪知道,打电话都能憋出内伤…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这句堪称父母终极绝杀的口头禅

实在令做子女的招架不住



易信公布的假期年轻人与父母沟通情况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年轻人与父母通话时长在五到十分钟左右,父母最令子女感觉尴尬的话中,“我这都是为你好”,“我们以后就指望你了”等也均上榜。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

多数年轻人每周都和父母通话

近半不“煲粥”,每次电话5-10分钟



父母“一头热”导致尴尬频发 


“每次给我妈打电话,我妈都会跟我介绍她在广场舞上又认识了哪些新舞伴,又新学会了哪些表情包,虽然这些跟自己都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只要静静地听他们讲一讲,他们就很开心了。”网友“勿忘心安”表示自己与父母的聊天过程更多的时候是倾听父母聊自己的生活。



年轻人对五大“累心”话

乱发表情包最敏感



在父母与子女“模式化”的沟通中,相比子女,父母的嘘寒问暖及对子女近况的关心,更显主动。但由于父母缺乏对年轻人周围的潮流文化的熟知,在年轻人的社交中,父母的强行关心则显得格外突兀,导致父母与子女间尴尬频发。


网友“心里懂”自爆“老妈在催婚这件事情上真的是坚定不移,各种拜托亲友、相亲安排,其实都可以理解,毕竟也是为我好,但是开场都是别人谁比我小都结婚了,或者就是谁家又生娃了,每次听到这种别人家,感觉就没办法聊下去了”。



除了以上的话语引发的尴尬外,在调查过程中专家还发现,很多潮爸潮妈为了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也学习了QQ、微信、易信等等社交软件,但由于自身接触的信息不全面,也经常引发一些尴尬场景。其中,父母使用表情包的风格,最让年轻人感到“有特色”。比如,在大家庭的群里抢到红包后,父母会发个五体投地的“谢谢老板”,令小辈们很尴尬;老妈在强拉子女与自己认识的优秀年轻人组建小群后,不仅明示暗示催婚话语,再附带上两个亲嘴的卡通小人,这是几个意思呢?还有祝你成功的表情,让儿女们也是醉了,“几乎不好意思再跟人家讲话了。”


社交专家表示,网络社交时代,年轻人要多理解父母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多关照父母在想什么,父母的生活方式怎样能更充实、快乐,积极同父母分享自己周围的新鲜事;父母则要学会去理解年轻人的个性化、接近年轻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现状,父母与子女共同向对方靠近。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晓风

编辑  | 赵雯


其实,父母们也在努力和我们沟通,他们很怕子女说“你别管我”,这是最让父母感到心裂的话。多换位想想,多些理解与体谅,家庭沟通才能变的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