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维舟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搜猪  ·  生猪现货日报|全国均价15.91元/公斤 ... ·  1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维舟

小红书上的大碰撞

维舟  · 公众号  ·  · 2025-01-16 22:00

正文

日前,大批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他们自称是“TikTok难民”,因为这款广受欢迎的社交软件在美国正面临下架的风险,小红书因此成了替代选择。
虽然这一波据说也就是70万人,无论在美国TikTok用户(1.7亿)还是小红书用户(月活3.2亿)中占比也就是千分之三四,但也足够现象级了,中国网民记忆中什么时候有过这种事?
这么多老外翻墙而入,多少年来还真是头一遭。有一位语带戏谑地说:“永远忘不了 2025年1月14日这沉重的一天。八十国联军入侵了我的小红书。”
确实也有人反感这一“入侵”,特别是这些老外轻松压倒了小红书上原有的达人,收割了一波流量不算,也改变了原来的社区氛围;不过,绝大部分人的反应看来很乐见其成, 有些人甚至乐观到觉得这不是“长城”被攻破,而是美国的“信息柏林墙”在倒塌。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分析说,这对小红书来说,固然是个机遇,但 小红书的模式 和TikT ok 没有本质区别, 因而也会遇到 相同的问题 ,麻烦的是 抖音/TikTok的国内外用户使用的是不同平台,小红书却没有区分,因此, 小红书势必要面临更严厉的监管。
所以现在有个冷笑话,搞不好没多久就会成真:一些美国网友在小红书混一段时间后,说不定体会到美国国会对TikTok决定的正确性。
即便如此,这次猝不及防的大碰撞也足够让两边(当然,主要是这边)的网民大开眼界了。
有人感慨,这次小红书上的“中美网民建交”打破了坚冰, “掀开盔甲和獠牙之后却发现两个相近的灵魂,正经事儿显得荒诞,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每个人的第一主题。 ”确实,当人们看到彼此真实的生活时,意识形态的妖魔化也就不攻自破了。
虽然也有人嘲讽美国用户在小红书上开辟了“赛博租界”,但在更多人眼里,这倒不如说“赛博乌托邦”的实现—— 许多人都伤感而怀旧地想起 一二十年前 网络尚未建墙 的年代, 如果 不同国家的 人能 自由地 交流,那该有多好
有一条署名Arus Huang的高赞评论说:
看到一条美国人的评论问:你们中国人小时候在地上挖洞的时候会不会也被家长说“你要挖到美国去啊”之类的。有人回复是的,你们也是吗?他说他们也会被讲“要挖到中国去”这样的话。天呐!好戳中我,这个感觉谁懂!我们原本在地球的两端、交流被限制、国家之间也局势紧张……然而这个瞬间小时候没能打通的这条洞在互联网上被打通了,终于发现地球是圆的,原来全世界的小孩都一样、全世界的人民都一样,原来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呢!我们之间语言不通也没关系,可以用猫猫小狗小鸟与植物,因为爱与善意是人类共通的语言。从睁眼开始刷到现在了,我是个燃点超低的infp啊啊真的会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另一位“丝黛拉Stella”在底下回复:
在这两天的日子里,真的感到特别激动和感动,这次事件真的不亚于柏林墙的倒塌,可以感受到真真实实的跨国界的善良,爱,和互相真诚的关心。在这个逐渐阴霾的时代又看到了光,是人性的光。

这两天突然感悟到,不管是这里的墙还是那里的墙,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巴别塔惩罚,将原本正义又团结的人们分开,产生误解,隔阂和斗争。

如今翻译软件可以让语言的“巴别塔”的惩罚倒塌,互联网的巴别塔在这里屹立,我们不仅可以在物理上走出去看世界,也可以在网络真正的走出去看到真实的世界。
有一位动情地说:“ 如果真的有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我们的联络再次断开,我们也一定要记住此刻对彼此的爱与信任,以后如果有诋毁彼此的言论,我们可以在内心坚定对自己说: 我看到的不是这样。”
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彼此看到了什么?
虽说这次感觉像是“西方人翻越柏林墙进来”,但从效果上来看却相反。这从中国网民对美国人的好奇心上可以看出来:最受关注的,首先当然是俊男美女(毕竟,“为什么不吃点好的”,但我们似乎没看到相反的好奇);其次是对美国普通人生活的种种细节,以至于生活开支的对账都对上瘾了。
这其实还谈不上是真正的交流,倒不如说更像是把美国人当作chatGPT: 出于好奇问一堆虽无恶意但也无知的问题,就有点类似南方人问: “你们在内蒙古真的骑马上学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