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曾出现过一种声音:《义勇军进行曲》这首国歌过时了,应该与时俱进改换词曲。这种论调,可以说不懂历史、不晓世事、不谙大势。其实,很多国家的国歌往往都与战争有关,背后有着动人的故事,比如美国。
美国国歌叫做《星光灿烂的旗帜》(并非被广泛误传的《星条旗永不落》),诞生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814 年,英军用大炮连续猛轰麦克亨利堡,只有拿下这个位于巴尔的摩市东南小岛上的堡垒,才能进港。一个叫弗朗西斯·科斯特·基的律师刚好在现场,目睹了动人的一景——硝烟弥漫中,一面美国国旗在城堡上迎风飘扬。他大受感染,随手写下几行诗,后来成为了美国国歌的歌词。1931年,美国正式将《星光灿烂的旗帜》定为国歌,从此未变。
战争,是国歌诞生的土壤;军人,是国家生存的保证。军人与国歌有着深厚的渊源,对国歌有着特殊的感情。军人爱国,首先从爱国歌开始。国歌响起来,军人应该怎么做?美军不仅在条令上有硬性规定,更养成了一种习惯,形成了一种文化。
访美的解放军大校陈伯江在 《我与美军零距离》一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下午我到一个军营访谈,访谈结束时已是傍晚时分,这时突然传来了美国国歌声,在场的美国军官都马上停止了交谈,一个个穆然肃立,右手放于胸口,注视着音乐传来的方向,直到国歌结束。”
(注1:陈伯江:《我与美军零距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第 179页。)
美军对国歌这么尊重,有没有可能因为是在军营,而且有外国客人在场呢?换句话说,如果在一般场合,而且没有旁人在场,当国歌响起,美军还会这么做吗?
有中国游客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家旅馆前目睹了这样一幕:百丽宫旅馆前有座大型的音乐喷泉,我走过那儿的时候,正好开始播放美国国歌。两个年轻的美国海军战士也正走到那里,马上停下来,站得笔直,行军礼直到整首歌曲演奏完毕,才又开始他们的散步。那一幕,很动人!
如果比较美国与中国的国歌,可以发现无论时代背景、歌词内容还是音乐旋律,都有相似之处。不只中美两国,很多国家的国歌都与国家的诞生或者生死存亡有关——未能生存,焉可发展?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 《义勇军进行曲》 被 “暂定”为国歌,注意是“暂定”。当时的决议指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那么,《义勇军进行曲》究竟什么时候才“转正”,正式成为国歌的呢?1982 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国歌诞生在战争年代,为什么后来没有谱写新的词曲?因为忘战必危,忘记了在哪里跌过跟头,就可能重蹈覆辙,再撞南墙。
在我军,凡重大活动,一般会在活动开始奏唱国歌,活动结束奏军歌。这是一种仪式,让广大官兵在耳听口唱中,将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内化于心;这是一种激励,让当代军人在精武强能中,将保家卫国的参军初衷外化于行;这是一种文化,让人民子弟在建功立业中,将强军兴军的朴素追求固化为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