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安全圈
国内安全概念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于小戈  ·  被超级富婆用钱砸晕,是什么恋爱体验? ·  13 小时前  
莓辣MAYLOVE  ·  “啊,18cm真的很小,30cm才算大”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安全圈

【安全圈】境外谍报人员用假身份在网络平台寻猎!国家安全部披露窃密案

安全圈  · 公众号  ·  · 2024-05-31 19:00

正文


关键词

信息安全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危险”也悄然潜伏在我们身边。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多起案件表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网络实施“障眼法”,在虚拟空间中对我境内人员进行“钓鱼”,以窃取国家秘密的情况屡见不鲜,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尽管相关人员已经被绳之以法,但这些典型案件警示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避免落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精心布置的“网络窃密圈套”。

网络窃密的常见“套路”
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小何因经济压力过大,欠下外债,主动登录境外某网站,加入多个群组,寻求赚钱的途径。在一次网聊中,小何结识了一名自称来自研学机构的人员“小静”。在得知小何的经济困境后,“小静”提出,只要小何提供一些单位内部资料,就能轻松赚取“外快”。面对“小静”开出的高价诱惑,小何开始频繁拷贝并私自留存各类单位内部培训课件,偷拍办公室的涉密文件,并努力寻找内部讲话材料。按照约定时间,他将这些资料发送给“小静”。为了继续诱导小何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涉密材料,“小静”还奖励了他一个“大红包”。在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下,小何逐渐迷失了自我……

小何的异常行为很快引起了国家安全机关的注意。经过调查发现,小何向境外非法提供了近30份涉密文件资料,违法获利超过6万元人民币。而“小静”的真实身份实际上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人员。2022年6月,小何因涉嫌“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批准逮捕。最终,小何被依法判处十年有期徒刑。这一案件揭示了网络窃密的常见“套路”。


网络防范要有“三个心”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及其代理人常常伪造虚假身份,通过网络包装其对国家秘密或敏感信息需求的“合理性”。他们在各种交友、求职网站及软件上发布虚假的岗位招聘、兼职或交友信息,以此对我境内人员进行拉拢、渗透和策反。

间谍惯用的虚假身份 :某杂志社的编辑或记者、某学院的研究人员、某公司的技术开发人员、某咨询公司顾问、某领域的爱好者、商人等。

间谍 用的网络平台 互联网论坛、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

间谍寻找的重点对象 科研人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敏感场所服务人员、高校师生等。


网络防范要有“三个心”

网络空间错综复杂,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及其代理人极其善于伪装,具备很强的欺骗性。要想避开“网络窃密陷阱”,必须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做到“三个心”:

网络交友要当心:

首先,可以通过IP地址、聊天惯用语和语法等方面判断对方是否为境外人员。对于使用境外IP、使用非简体中文或翻译器的人员提出的“提供兼职”或“寻找资料”等相关请求,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仔细辨别其真实意图。

公布发布要留心:

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公开发布的言论和照片,要留心是否包含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等内容,万不可发布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否则很可能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盯上进而“围猎”。

稿费报酬莫贪心:

对于陌生人许诺的稿费酬劳 等不要贪心, 对于一些明显超出正常范畴的报酬更要小心辨别。 看似“泼天的富贵”,其实正是拉人“下水”的陷阱。一旦迈出泄密的“第一步”,就可能陷入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犯罪深渊,无法自拔。


END

阅读推荐

美国捣毁住宅IP代理团伙911 S5,非法控制超过1900万个IP地址提供VPN服务

【安全圈】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男子在他人车辆安装GPS追踪器获利被逮捕

【安全圈】间谍软件在美泛滥,泄露高达 17TB 隐私数据

【安全圈】Fortinet 曝一严重漏洞 POC,可获得 SIEM 根访问权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