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曼联新股东拉特克利夫面对曼联成绩下滑和英力士集团自身经营危机的双重压力,同时面临着如何推动曼联复兴的难题。文章分析了拉特克利夫在体育赞助市场上的策略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关注了球迷的反应。
拉特克利夫需要应对曼联成绩下滑和英力士集团经营危机的双重压力。虽然球迷期待他能带来新活力,但现实情况充满挑战。
英力士集团的债务预计超过100亿英镑,财务数据显示其面临严重的财务压力。这一状况影响了其在体育赞助市场的投入。
拉特克利夫选择收缩其他“战线”,可能旨在向曼联投入更多资源。他减少支出的项目关注度并非最高,但这一做法可能出于提高投入产出比的考虑。
曼联拥有高商业价值,是全球最发达的足球商业赛事之一。然而,球迷对拉特克利夫的一系列决策感到不满,并表达了对其复兴工作的疑虑。
在成绩、资金以及球迷等多重压力之下,拉特克利夫能否推动曼联真正走上复兴之旅,或许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曼联的天亮了!当2023年圣诞节曼联官宣以拉特克利夫为首的英力士集团已经收购该俱乐部25%股份时,不少红魔球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无论是从体育管理的专业知识还是对俱乐部的投入承诺来看,曼联球迷当然可以期待拉特克利夫和其英力士集团为年迈的曼联注入全新的活力。
然而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距离英国首富成为曼联复兴掌舵者一年多的时间里,曼联的成绩没有太大的起色,反而是陷入了更低的低谷。截至英超第25轮结束,曼联以29分排在联赛第15位,距离降级区仅有12分的差距。这是自1973/74赛季以来,曼联首次在前25轮联赛输掉12场。
图源:英超社媒
对于曼联来说,成绩下滑的危机感他们已经不再陌生,但从英力士自身经营身上所散发的更多危机感,或许会接踵而至。
不只有曼联在球场上感受到挫败,受困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危机,英力士也在全面收缩其在体育市场的各项支出。在成绩、资金以及球迷等多重压力之下,拉特克利夫能否推动曼联真正走上复兴之旅,或许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多年以来,英力士在许多个赛场上展示着自己的企业logo。但从2025年开始,这种情况或许要改变了。
根据外媒报道,新西兰国家橄榄球队全黑队(The All Blacks) 已经针对英力士的违约行为采取了法律途径。全黑队称英力士尚未在2025年里支付首期赞助费,在今年7月的国家队比赛周期里,英力士的logo将会被移除。
在2021年7月,英力士与新西兰橄榄球队达成了赞助关系,合同从2022年到2027年,每年合同价值800万新西兰元(约3323万元人民币)。
英力士官网中已没有橄榄球项目
资料显示,全黑队在橄榄球领域拥有非常优异的成绩,曾经三度夺得橄榄球世界杯冠军奖杯(1987、2011、2015)。对于品牌方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优秀的赞助标的。英力士在合同履行到一半的时候主动违约,这在体育营销界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少见的情况。
因此在体育大生意看来,英力士或许面临着不少的经营压力以及对未来经济前景的谨慎判断,才会在此刻选择主动违约。这不仅会让英力士陷入法律和金钱纠纷,还会给体育界留下负面的印象和诚信分。
与英力士有着赞助纠纷的不止全黑队一个,英国传奇帆船运动员本·安斯利也是其中之一。自2018年以来,英力士在安斯利组建的“不列颠尼亚”帆船队身上投入超过2亿英镑,但队伍却没能在2024年的美洲杯上如愿夺冠。不过虽然在决赛落败,这支帆船队也依然创造了英国帆船运动近90年来最好战绩。
多年来的巨大投入却没能换来一座冠军奖杯,令拉爵打算减缓投入。在上个月,安斯利宣布与拉爵和英力士分道扬镳。与此同时,英力士官网确认了“不列颠尼亚”帆船队继续参加第38届美洲杯帆船赛的消息,但并不包括安斯利和他的雅典娜船队。
除了橄榄球和帆船外,英力士在其熟悉的自行车领域也需要寻求更多的资金援助。曾赢得2019年环法、2020和2021年环意自行车赛冠军的英力士掷弹兵自行车队在2024赛季只赢得了14场比赛。
面对其他车队近年来的大幅投入,英力士无法持续向车队投入更多的资金,希望继续留在牌桌的他们只能寻找其他合作伙伴解困。
目前,英力士所涉及的体育行业似乎仅有F1存在可观盈利的情况。据《每日电讯报》称,作为持有30%车队股份的英力士,在2023年从这支车队获得了3300万镑的股息收入。
SportBusiness的报道表示,英力士目前正在对其体育投资进行审查,计划放弃其认为的“非核心资产”。这就意味着,英力士接下来在某些运动项目上选择完全退出,也就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拉爵把英力士在体育赞助领域全面收缩的原因,归咎于欧洲经济的“去工业化”。
自从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量持续下降之后,欧洲在工业生产方面便面临着高额的能源成本。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在2022年曾表示,化工行业是欧洲能源密集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目前难以在全球市场上与能源价格更低廉地区的企业竞争。
财务数据显示,英力士在2025的债务预计将超过100亿英镑,这一数字是该公司年度收入的五到六倍。在资本市场,两家信贷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都把英力士的评级降到“负面”。
从内至外散发出的消极信号,让英力士选择在海外投资并推进“裁员广进”的计划。在2023年8月,英力士与中国石化达成合作,在天津落地合作项目发力高端化工市场。与之带来的影响,则是英力士停止运营格兰杰茅斯石油炼油厂,并在当地减少了超过3000个就业岗位。
与英力士有着相似困境的是德国汽车巨头大众。作为德国制造业的代表之一,大众汽车同样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一方面要面对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不断蚕食份额,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持续上升的生产成本。在2024年底,大众汽车考虑计划关闭至少三家德国工厂并裁减数万名员工,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降本增效的效应也影响了其营销计划。在体育赞助市场上,大众最知名的案例莫过于赞助沃尔夫斯堡及其主场。但如今在许多大赛的赞助席位上,已经鲜少看到大众汽车的赞助身影。
在2024年的德国欧洲杯中,汽车赞助商这一席位被中国品牌比亚迪占据。大众汽车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竞争对手,在自己的“主场”抢占全球目光。但由于削减成本的红线存在,大众汽车也只能作壁上观。(延伸阅读:
美洲杯+欧洲杯,比亚迪双响炮开启车企“足球大年”
)
目光回归到大家所关心的曼联,自称从小是曼联球迷的拉特克利夫减少在体育赞助市场的支出,并不意味着他一定会减少对曼联的投入。相反在体育大生意看来,拉特克利夫选择收缩其他“战线”,或许是为了向曼联投入更多的资源,助力曼联复兴。
拉特克利夫的做法,或许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剖析。首先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拉特克利夫选择减少支出的项目,其关注度并不是体育行业中最高的。帆船、自行车以及橄榄球的受众相比于足球,在全球范围内还是有着不止一个量级的差距。
在收购曼联之前,拉特克利夫通过“广撒网”的方式赞助队伍。这当中固然有拉特克利夫自己喜爱体育的因素存在,但也不应该忽视英力士希望通过体育营销的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
而如今英力士已经成功入股曼联,后者所在的英超联赛是全球最发达的足球商业赛事。拉特克利夫和英力士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全球球迷的目光。既然品牌效应已经在无限放大了,因此拉特克利夫选择“退出”其他运动项目可以理解。
其次拉特克利夫作为一名商人,投入产出比是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虽然近几年曼联的成绩并不佳,但并不影响俱乐部在商业和球迷市场中获取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