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武文龙 卢展 严小稚
刊于《艺术市场》2017年7月号上半月
近些年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处于盘整的阶段,但市场对于在校学生或青年艺术家的关注似乎又是现阶段的热点。不少画廊、艺博会、拍卖行等艺术机构相继推出一些与在校学生或者毕业生相关的市场推动项目,尽管市场这一行为给学生或青年艺术家提供了更多机会,但这些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也让青年艺术群体较早地接受着市场的洗礼。
2016年“青年艺术100”开幕式
在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中,艺术机构往往通过打造“80后”油画 、“新水墨”等概念聚拢一批青年画家,并对其进行包装推广。大艺网市场总监王树鹏表示,艺术机构除了举办展览,还会通过与拍卖行合作的方式组织专场拍卖为其提供成交记录,而这也将成为艺术家今后作品交易价格的主要参考。而二级市场参与一级市场的资源争夺,会对艺术市场产生何种影响,业内人士则莫衷一是。
2012年前后,当代艺术被热炒,很多机构和藏家承受不住泡沫压力,转向运作青年艺术,随即泡沫也被灌输到青年艺术品市场。
“大家明显感觉到,前两年,青年艺术品市场很怪,很多艺术品机构和倒客疯狂地抢货。今年的毕业展很明显看到市场逐步理性下来,价格也稳定下来了,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大艺网作为国内较早关注在校艺术生以及青年艺术群体的推广平台,确实得到了市场的回馈。王树鹏说:“大艺网希望为青年艺术家提供解决生存的途径,毕竟刚开始成为职业艺术家的生活比较艰苦,如果卖不掉作品,没有经济来源,只能放弃这个职业。我们每年在作品征集后会通过和拍卖公司合作、举办博览会、地域巡展等方式为他们的作品寻找藏家及市场机会。比如大艺网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拍卖活动‘大学时代’——中国艺术院校优秀作品拍卖专场,有一些优秀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拍得确实很好。当然拍卖也是有随机性的,对于高成交价,艺术家要以平稳心态对待。”
与大艺网关注的对象有所不同的是,“青年艺术100”的主要精力放在毕业后的青年艺术家群体上。彭玮表示:“2010年经济危机后,业内一片哀鸿遍野,知名艺术家几乎没有展览活动,更不要说青年艺术家。我自己也毕业于美院,所以对他们的处境感同身受,感觉青年艺术家机会太少,所以想要搭建这样一个展示平台。近几年,打着‘青年艺术家’旗帜的各种活动像雨后春笋一般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这其实也证明了我们当初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是正确的。青年艺术家是未来的方向,‘青年艺术100’也是面向未来的项目,无论是从学院还是市场各方面的反映来看,这都是一个趋势——青年艺术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2016年“青年艺术100”展馆外装置
“前几年‘青年艺术100’刚开始运作的时候,该领域的很多项目对服务对象的定位过于笼统,特别对毕业生的关注是一个空档,大学生走出校园后对前途会比较迷茫。在做‘青年艺术100’的同时,我们零零碎碎接触到一些年轻艺术家,对于他们的迷茫期会持续多久做过调研,毕业后的3年到5年是他们最关键、最困惑的时期。这也反映出现在的教育体系缺乏教授学生在毕业后应当如何面向市场。”
“青年艺术100”试图告诉青年艺术家应当怎样面对市场上各个环节的人物、角色、机构以及自己的定位,如何适应在艺术市场中生存的游戏规则。彭玮说:“
以前机会很少的时候,青年艺术家会挤破头来争取展览或者活动的机会,而随着这几年展览活动日益增多,他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懂得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展览和活动。他们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有自己的规划,对合作方、策展人,对活动形式需要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现在的青年艺术家在这一方面是缺环的,一些艺术院校的学生未能真正进入市场,加之受到片面观点的影响,从而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王树鹏同样忠告青年艺术家:“走出象牙塔之后,很多青年艺术家面临的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如何选择的问题。对于青年艺术群体,首先他们要确认自己是否真的要走职业艺术家的道路,如果要做职业艺术家,就对自己的未来要有短期和长期的规划。其次,
青年艺术家要有非常清醒的自我认识和对艺术市场的学习能力,要了解市场的规则,要分清楚所要面临的经纪人、策展人、媒体、画廊、美术馆、拍卖行等,以选择适合自己定位的机构。
”
当代艺术市场整体行情近年来呈现颓势,但是诸多艺术机构、艺术项目在争夺青年艺术家资源,这似乎给人一种青年艺术市场很火爆的感觉,而其实它只是艺术市场规律的一部分。
大艺年展展览现场
“我们不得不承认,市场的作用就像硬币的正反面,如同一把双刃剑。”王家春分析道,国内当代艺术品市场发展时间不长,艺术机构运作存在规范、标准的差异,展览项目操作、呈现的质量不一,确实使现阶段的市场存在诸多乱象,但市场发展更多是一个自然调节的过程,外部人为调控的作用可能不会那么明显。在校生或毕业生,抑或青年艺术家接触市场,如果选择了好的机构合作,会对其艺术创作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并促进其进步。但若合作的机构质量不好,也有可能会毁掉自己的前程。因此,
学生或青年艺术家在什么阶段、以怎样的形式接受市场的洗礼更多是个体和机缘的选择,而在这样的情形下,院校的根本职责是把控学术质量,提升学生未来的竞争力。
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认为,市场的发展成熟度对青年艺术群体介入市场的影响很大。他认为,在成熟的欧洲市场,艺术家、评论家、画廊三位一体,画廊有很高学术性,青年艺术群体何时选择介入市场并不重要。而中国画廊艺术机构发展较初级,因此,对于青年毕业生过早进入市场我们会比较担忧。另外,加之国内市场急功近利,过于浮躁,其实这对刚毕业艺术生的成长是有损害的。当然,也要一分为二来看,艺术生态多种多样,一些新业态还有待观察。
在欧美,也有年轻的艺术家很早就与市场发生联系,其作品被画廊所代理。这和当代艺术的特点以及现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当代艺术不同于传统经典艺术,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概念、观念确实离不开市场中间环节的推动和言说,而传统经典艺术起步阶段可能受技术、技法层面的影响更大。而由于西方艺术市场发展较早,体系更为成熟,因此它们选择艺术家的标准、方式会相对更考究。
丁敏 《dolls No.1》 40×30×30cm 综合材料 2016年
由于兼职德国哈雷美院客座教授的缘故,邓国源对德国的当代艺术生态相对了解。他表示,由于德国当代艺术的教育普及以及市场发展很成熟,所以市场行情就不会产生忽冷忽热大幅度变化,也不会对艺术家的年龄群划分得如此明确,更不会在某一时段对老艺术家或青年艺术家产生关注度上的差异。“据我了解,在德国没有哪家画廊或艺术机构会按照年龄标准来选择艺术家。德国画廊的藏家客户群体、品位、需求相对固定,所以画廊都是按照自身所关注、定位的一条学术性艺术线索来代理艺术家,有的艺术家可能年长些,而有的则很年轻。国内艺术市场中的艺术机构之所以关注青年艺术群体,更多的是以投资增值为最终目标,缺乏明确的学术标准、趋向。
未来市场如何变化我们无从判断,但现在市场对青年学生或艺术家的热衷现状,我觉得利大于弊。当然,青年艺术家面对市场要时刻清醒,要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力,不能过于屈从市场,需保持一种独立性,对艺术创作充满热情。”
同时,杨鉴介绍:“英国当代艺术领域的年轻艺术家进入市场相较国内会显得很晚,很多作品也无法市场化,绝大多数学校也不教授绘画技法,他们更关注思想上的变化,更多是一些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的呈现。作为传统商业意义上的艺术品来说,算是完成度不高,所以最终的作品形态绝大多数很难市场化。法国年轻的当代艺术家则更理论、更思辨,作品的最终形态更不完整。国外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需要自己养活自己,创作的制作经费也是他们的问题,很多作品在寻找到合作机构和赞助之后才能完成。同样,在欧美的美术馆级别做展览的艺术家年纪也普遍比中国的大。甚至很多艺术家永远不进入画廊体系,而是通过各种基金会和美术馆机构运作自己的作品,这也是根据艺术家类型而定的。”
“不管是艺术本身还是艺术市场的发展,都是由多层复杂因素所促成的,很多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这种合理性的存在很多时候并非是我们的理想状态,更不会是我们用以往传统逻辑思维所推导出来的。”庞茂琨说,“
对于艺术而言,我们过往的经验是好的艺术品是需要经过时间与实践积累而沉淀下来的,但随着人们价值观及市场的不断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艺术消费者开始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接纳这些学生或者青年艺术家所创作的观念多样的作品。
这种变化也反映在艺术市场中,难免会让更多的艺术机构关注到青年艺术家群体,这种趋势可能会在未来愈加明显。”
市场的关注对学生来说不是坏事,关键在于“市场在找你”还是“你在跟着市场走”,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人不会成为好的艺术家,应该让市场变成你艺术创作的拥趸。庞茂琨认为,一个艺术家若因为市场过早的关注及运作就影响了其创作,是早晚会被市场吞噬然后消失的。艺术家最重要的一点是独立的精神支柱,有自己的人格、精神及气质,不是随波逐流,随着政治、经济去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向。坚持从事艺术,需要有独立的判断和精神状态。
2016年“青年艺术100”现场
以大艺网、“青年艺术100”为代表的诸多青年艺术推广平台,通常在作品征集后,通过定期举办艺术沙龙、博览会、艺术家个展或国际巡展等方式将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予以推荐,为他们的作品寻找藏家及市场机会。这些机构的定位有所不同,因此在发展战略及具体执行上也有所差异。
近几年,“青年艺术100”在作品征集、评选方式、展览地点等方面不断调整,而唯一不变的是对于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关注,尤其是每年新的趋势现象以及青年艺术家的普遍状态。
彭玮说:“现在展览活动很多,信息铺天盖地,对学生冲击很大,在校生已经开始接触市场机构了。从这些年海选投稿作品可以看出,对新媒介、多媒体、装置、影像的应用普遍偏多,作品数量上逐年上升,架上绘画在创新上有所突破的相对较少,可能年轻人认为装置、影像就是国际化的,有些即便对此并不擅长,甚至也放弃自己绘画技能去尝试多媒体。对此,一方面可以鼓励,另一方面不要盲目去跟随这种潮流,而且这两年有回归架上的趋势。”
王建扬《范特西提克卡乐吧》
艺术微喷
75×75cm 2017年
在作品选择上,“青年艺术100”对于媒材没有硬性标准,唯一的要求是创作者的年龄必须在1980年后——并未局限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会接触一些毕业3年至5年的艺术家。彭玮认为,这部分群体更稳定,知道自己要什么,方向在哪里。
“在作品选择上,我们每年有来自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批评家、知名艺术家所组成的评审团。评审团里的老师并不是空头衔,而是实实在在关注青年艺术家群体的业内人士,他们在这一领域更有发言权。我们仰仗的是评委们长时间积累的经验,并由他们来筛选年轻艺术家及其作品,通过他们的经验,我们看到这些年轻人的成长空间及未来可能性。虽然年轻艺术家在各方面还不成熟,但作品有自己的语言和系统,好的作品会赢得大家的共识。”彭玮告诉记者。
相比“青年艺术100”,大艺网在青年艺术群体的市场推广和参与方面更为直接、深入,尽管很多活动与项目要考虑市场因素,但大艺网亦有自身的学术标准和品位。王树鹏表示:“在做某个项目时,我们首先会对活动的主题及市场情况做出把握和预判;艺术作品要建立在艺术性和技法方面都过关的基础上,能与市场有一定结合就更好了。目前大艺网在线人数近8万名,大都来自各大艺术院校,注册时会有筛选环节。在组织活动时,专业学术委员会——包括美院领导、学术带头人、机构代表、艺术家等,也会对作品进行筛选。另外,作品价格不能定得太离谱,毕竟要与市场接轨,
我们要保证艺术家作品定价合理,我们不能给藏家和市场一个错误的信号。当然,艺术家定价相对宽泛,要根据其作品内容、艺术履历、学术连贯性等多方面来衡量。
”
今年“青年艺术100”的展出地点与往年不同,将从农业展览馆移师到更为专业的展览空间——今日美术馆。“以前在农展馆搭建展场,可能外人就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我们是类似博览会的销售机构,但是从作品的选拔到评委评选,再到最后呈现,包括项目策划都是非常严肃的,我们在策划上更想突出带有实验性的、对未来有预判导向性的活动,所以将搬到今日美术馆,也是这些年对自己的一个梳理。”彭玮说,“展览地点的转移是今年最大的变化。另外,在展览时间上我们也有调整,以前只有3天至4天,很多活动无法展开,今年有15天的展期,可以很从容地深耕一些项目。期间,我们会举办一些相关讲座、沙龙,与不同项目平台、策展人和艺术家做一些活动、尝试。”
冯一尘《本能 No.8》布面油画 120×100cm 2016年
彭玮对记者说:“这些年我们在培养艺术家的同时也在培养藏家,让更多的人接触、喜欢艺术品。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藏家愿意和我们讨论艺术,我觉得这是一个进步。而且藏家群体各个层次都有,年龄跨度也很大。前几年北上广多,地域差异使得艺术品品类接受度、反应程度不同,一线城市和当代艺术发生关系最多,北京最好,其次是上海、深圳。当然,这几年不能小觑二三线城市的购买能力,但是对于当代艺术来讲可能确实还是陌生的,还需要熏陶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