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局财经
大格局下的经济和商业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互联网思维  ·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 7 种强者思维 ·  3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 7 种强者思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局财经

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耻辱

解局财经  · 公众号  ·  · 2024-09-14 16:00

正文


来源: 人间设计诗

作者: 设计诗李冬

最近北京中轴线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带来一片欢呼和热议,而我的内心却感到阵阵悲凉和巨大的遗憾。


放在较长的历史阶段看,一座城市的兴衰荣辱有着复杂的历史机缘,作为中古后期兴起的多个帝国王朝的首都,北京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完美的建制保留到现代。


研究城市多年,疫情期间,我曾在线上《中国帝都文化》系列讲座中开辟《元明清及现代北京城》专题,讲述这个城市前世今生的变迁。

由于深入了解过各个时代的历史细节,对于北京——这座我出生于此的城市有着复杂的情感。


辉煌古城


北京,不只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现代化首都,她还是 人类历史上唯一完整保存并持续使用到现代的中古时代具有极高规划水准的伟大都城, 这座城市自诞生起,在中国城市史以及世界城市史上就有着非凡的地位。

北京城是对中国上古时代就已经成形的《周礼.考工记》中都城规划思想的完美表达,又是炉火纯青的中国传统建筑群落空间和精彩建筑单体的集大成展示场,体现了东方智慧在城市空间规划和建筑技术营造上的最高成就。

中古北京城被美国城市专家E·贝康称为 “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北京城作为完全依照规划平地而起的城市, 是古中国《周礼.考工记》中所描述理想都城规划的完美样本。 作为 东亚儒家文化圈中礼制文明的布局典范和完整遗存, 北京城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怎么评估都不为过。



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变迁示意图,《北京史》(增订本)内页插图



清代北京城的城垣山水体系图

北京城不仅有着从永定门到鼓楼钟楼的完整脊梁——“中轴线”,还有着整齐分布的骨架——从元代形成并一直使用的街道和胡同系统, 表述着完整的农耕文明治理架构、儒家尊卑分布秩序,及居住、市场和宗教、娱乐场所的民间自洽体系。 加上精美的牌楼、门楼这些空间结界的精美妆点,被包裹在史无前例壮观城墙中的北京城,承载了近千年从贵族將相到平民百姓的烟火人生。



1930年德国人航拍的北京城古城墙


祸起萧墙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辽金元明清的都城,至民国仍保存完好, 是一座完整的活生生的中古遗址城市,中华大一统文明的辉煌见证。

但就是这样的世界文化瑰宝,已经完整地传到我们手里,却在现代城市建设之初,在梁思成林徽因等专业大家的泣血呼吁中,被我的父辈们敲锣打鼓地有计划拆除了。

—— 是的,拆-除-了。

抵时的老北京像一个尊严扫地的没落贵族,不仅荣耀无存,还被扒皮抽筋,只剩下故宫、天坛等“内脏”裸陈于世。

提出 城市规划双城方案和北京古建筑保护方案 均被否决,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痛彻心扉地说:“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北京城墙城门拆除行动

北京古城墙始建于元朝,形成于明清,沿用到民国。城墙周长24公里,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全部为高质量的青砖包裹版筑夯土墙。

,时长 02:06

梁思成曾多次表示古城墙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古城墙保留下来,北京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北京。并亲手绘制了把城墙改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环城立体公园的设计方案。



梁思成设计——基于老城墙的环城立体公园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方案成为现实,北京城是怎样的气象?就像早已过时的工业时代的埃菲尔铁塔,依然是巴黎城市君临天下的标志。来自中古时代的完整城墙承载着现代文明的游乐园,那才是超古冠今的文化自信啊!


北京城的城墙与城门


北京城的城墙与城门,曾被这样定义: “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部为统一整体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双。”

老北京的城门“内九外七皇城四”,共有20座城门楼、16座箭楼,共计36座城门楼。

从1952年开始,城墙和城门被陆续拆除,最后城墙全部消失,外城7门无一幸存,内城也仅仅剩下正阳门(前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二处城门楼孤零零的孓孓佇立在遗址处。

,时长 03:57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 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 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开始评审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其后积极申报国内名胜加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

在九十年代初,日本古代仿照唐长安城和洛阳城建造的平城京(日本奈良古称)和平安京(日本京都古称)遗址,双双被评为日本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1944年在美军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轰炸前,作为“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编制了一份“沦陷区文物建筑表”,要求美军停止对奈良的空袭,他说:“建筑……是人类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艺术发展的综合体……但它绝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结晶具体象形的保留……像奈良的唐招提寺,法隆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一旦炸毁,是永远无法补救的。”美军终止了轰炸,三十多年后,奈良因其完好地保存了众多古代建筑以及占有全日本十分之一的国宝级文物,被命名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而彼时的 北京城却因其而支离破碎的完整性已经无法城市申遗, 只能把其中的故宫、颐和园、天坛等建筑群拿出来清理修复,单独申请世界遗产。

2004年北京申奥成功之后,亟需展示古老文明和都城的奥运会视角,而 唯一可承载帝国忧思又具有城市意义 的就只有北京中轴线了。

“先有中轴线,后有北京城”。在北京城的设计中,所有建筑都是严格按照南北中轴线的思路来布置。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言: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中轴线

因此,由梁思成先生命名的中轴线概念,在08奥运准备期间被极力强调并大力重现,甚至不惜在2004年复建了1957年拆除的中轴线南起点永定门城楼。 此时中轴线承担了展示帝国威武与历史深邃的重要角色。

(1953年,林徽因肺病已经几乎说不出话,但为了保住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城楼不被拆,她曾指着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鼻子,带着嘶鸣的肺音说:“你们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时你们再盖的就是假古董!”2年后林含屈死去。1957年永定门城楼和箭楼还是因为“妨碍交通和有安全隐患”而被拆除。)

1553年始建,1957年被拆,2004年重建的永定门城楼

因奥运前花大力量整理,中轴线遗址初见雏形,于是从2011年开始启动中轴线申遗。因破坏严重,又 历经了十三年 的整改和不懈努力,才于今年(2024年)通过了审批。

所以听到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消息,我内心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巨大的悲哀。

整理后的北京中轴线表述

前尘未尽

老北京城的一些城门楼从民国时有零星因朽坏被拆除,四十年代的战火中开始有所毁败,而大规模的整体性破坏, 北京城墙、城楼和牌楼等重要城市构架的拆除, 是在我出生前, 现代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梁思成夫妇 职业末期 的五六十年代。

而北京城大量街道结构和胡同的拆除, 却是在我本人—— 现代中国第三代建筑师职业初期 的房地产时代。

中国现代建筑学科奠基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其中竭力呼吁北京城保护的中国现代建筑学科的奠基者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他们在战火中保住了日本京都奈良的古建筑,在和平年代却没有保住身边的北京城,而在他们身后的大建设时期,甚至自己的故居也难以幸存。

位于北京二环之内的总布胡同24号院的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是二三十年代北平文化界人士的重要聚会场所,这一带的街道胡同是元大都时期留下来的基本格局(“胡同”就是蒙语“水井”的音译)。

而这个记载着北京前世今生重要文化痕迹的四合院及所在街道胡同,却在奥运会结束之后的2009年开始 被拆除。


2009年两个保安在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门楼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