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惨剧,幼童蹲坐在地上玩耍,小车把幼童撞倒后
直接从他身上压过,家长跑来从车底抱起孩子绝望痛哭。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我们能从这个案例中吸取哪些教训?
一、认识并重视车前盲区
小车车前盲区一般有1-2米,这个距离不是一个固定值,因司机的身高和座椅调节高低而变化。
老司机说,座椅调低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感。
为此老罗测试过一般的家用车、在普通的城市道路上用正常的车速行驶,座椅的高低带来的操作感基本没有区别。
这种所谓的操控感
可能
仅存在于赛车在赛场上、或者是把自己的车当成赛车把街道当成赛车场的司机身上吧。
老罗的习惯是
尽量
把座椅调高,只要头不撞到车顶就行,这样能减少车前盲区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好的视野。
车前盲区主要是存在于车辆刚启动的时候。对于小车而言,在行驶过程中是不存在车前盲区的,因为你现在的盲区都在前几秒的视野之内。
除了车前盲区之外,车身所造成的盲区还有A、B、C柱盲区与车尾盲区。
A柱盲区是一个最常见最危险的盲区,在车辆转弯时A柱会对一个区域
形成
长时间的视线阻挡,对于缺乏A柱盲区危险意识的车主,很容易造成事故。
解决A柱盲区危机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需要有A柱盲区概念,知道在什么状态下A柱盲区会带来风险。
在这个基本上老罗再教你一个实用的方法:
车辆转弯时,应提前观察转弯轨迹及周边的情况,预判你的车辆到达后会不会有风险存在。在转弯时身体左右摇摆避开A柱形成的盲区。
这是一个车前盲区与A柱盲区共同形成的事故,如果你是这位司机,能预防这样的悲剧发生吗?
B柱盲区危险主要存在于车辆转弯时。有些驾驶习惯好的司机会在转弯时回头看一眼转向位置,可有的时候明明是看过这边没人,结果转过来之后却撞上行人。
这就是B柱盲区带来的后果,所以在你回头看的时候,眼睛扫一眼后视镜,这样B柱盲区带来的危险就不存在了。
C柱盲区仅存在于倒车过程,只要倒车时速度不快,勤看后视镜即可消除。
车尾盲区与车前盲区相似,危险主要存在于车辆启动并需要倒车时。
二、养成上车前绕车一周的好习惯
1、防止车头、车尾有蹲坐玩耍的小孩。
2、察看轮胎胎压是否常。
3、现在天气惭惭变冷,有些流浪小动物会躲在车底、轮胎下取暖。
4、查看车辆外观,万一车漆被划可以及时请物业调监控。
5、查看你前进或倒车线路上是否有玻璃或穿有铁钉的木板等易损伤轮胎的利器。
三、看好自己家的小孩。
在孩子还没有识别危险的能力之前,不要让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
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
老罗
能体会出这位家长在孩子受到伤害后悲痛的心情。
你看到这绝望、痛哭的表情,你还敢让孩子单独玩耍吗?
安全驾驶,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的力量一起来倡导推进!
不管是作为司机还是作为家长,老罗希望安全驾驶俱乐部
(公众号:mengfeiclub)
的所有读者能更重视儿童安全问题,通过每天的学习与分享,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和亲友的身上。
一个观点减少一起事故,平安才是回家最快的路!请把这个有助大家安全出行的公众号推荐给你关爱的人吧。
(
图/文:老罗 微信号 L54302098 欢迎提供案例素材
)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俱乐部车用品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