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微党课主题鲜明,制作精心,故事动人,反响热烈。观看结束以后,教工第二党支部和学生第三党支部师生党员纷纷结合支部实际情况,谈认识,谈心得,谈建议。大家表示收获颇丰,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科技、教育、人才协同发展的号召,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以下摘录的是部分师生党员的思想感悟。
肖明老师:
今天集体观看了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仅让我学习到国内一流高校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等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也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有关论述有了崭新理解和深刻认识。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是教育阵地、科技重地、人才高地的结合体,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多项职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将起到关键性支撑作用,这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
黄鑫老师: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微党课深入探讨了教育、科技与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国家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刻认识。通过学习,我深刻理解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石,科技是实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而人才则是驱动社会进步的关键要素。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还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更加注重自我提升,不断学习前沿知识,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实践,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春秋老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资源,重点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确保教育、科技、人才核心要素、关键环节的创新和突破,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同步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要坚持对外开放,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强对外交流。要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着力增强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作为高校教师更应坚持科研创新与教学方式创新,既要加强国内同行交流,也要在国际发声,增强学术影响力。
李蕾老师:
观看了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将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的协同发展紧密结合,形成整体合力,有助于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教育是基础,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是动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直接影响现代化的进程;人才是核心,只有拥有足够高质量的科技人才,才能保证科技创新的持续性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通过这一系统性布局,教育、科技、人才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与高质量发展。
陈实老师: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一是教育必须更加充分发挥驱动科技进步、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使命;二是重在抓好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变量,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三是深化科教融汇改革,打破教学与科研边界,以超越单一学科边界的大领域和需要多学科交叉、多学校协同的重大任务为牵引,依托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大成果,将科研组织方式与育人模式有机融合,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四是用好人才是目的,需要进一步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立健全以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为价值取向的人才管理机制。
靖培栋老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驱动创新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纵观人类文明史,一个国家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教育、科技、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没有教育的普及,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就难以实现创新,更谈不上科技引领;没有科技的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就会缺乏支撑。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教育、科技、人才的有力支撑。只有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等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深度融合,协同发力、同频共振,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陈志新老师:
今天下午收看了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看到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力量。各个高校深化改革,锐意进取,面向经济、国防等建设主战场,请缨担当,勇于奉献,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努力钻研、勇于攻坚的作风,学习他们吃苦耐劳、做出惊天动地成就的勇气,把他们的精神落实到自己的具体工作和研究当中,在大学教育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鲍毅泽同学:
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协同融合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此次党课中提到的教育强国战略对我触动最多。我们党历来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这不仅仅是党和国家的期望,也是每一名青年党员需要积极参与的实践方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我们应该深刻理解“三位一体”协同融合的重要意义,要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科研资源,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熊亦雯同学:
观看此次微党课后,我深感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这堂微党课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让我认识到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基石。作为学生,我们应当珍惜在校期间的宝贵时光,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广泛阅读、参加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为将来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此外,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关注科技前沿动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邓赟琛同学: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技进步又推动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的创新,而人才则是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推动教育和科技的持续进步。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理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