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内地导演受到的“犯罪片教育”,其一源自港片,另外就是好莱坞,而内地除了主旋律的公安电影,可以称的上是“类型片”的犯罪片非常少。只有周晓文导演拍过《最后的疯狂》、《疯狂的代价》等少有的具有类型片特色的电影。
而好莱坞和香港的犯罪类型片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热点事件、悬念、推理以及动作画面和明星演员等因素综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票房吸引力。
但是,类型电影有着明显的“二元性”,一方面是娱乐属性和相应的商业属性,一方面是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价值观表现。这就要求作者通过探索社会的黑暗、暴力、邪恶等来重塑对道德和善良等主流价值观的理解,引导观众在主观上进行思索。曹保平是编剧出身,也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他一直强调故事结构和影视特色。从《李米的猜想》、《光荣的愤怒》到《烈日灼心》和《追凶者也》,他一直在以“作者型”的思路在指导类型片。“我会用作者和个人化的态度去驾驭或改造一部商业化或类型化的东西。最重要的你想表达什么,从小的方面来讲,很多枝节细节的处理你会不规矩,所以传统规矩的东西对我而言都是不太能够满足。”曹保平对三声记者说。曹保平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来选择故事和讲故事。白银案带来了业内对事件改编式电影的追捧,但是他选择慎对社会热点,不会轻易尝试翻拍白银案件,“谈拍或者不拍都为时过早,没有太细地研究材料。为什么拍,怎么拍,我都没研究。没有经过研究就拍,电影肯定就是个垃圾。”《烈日灼心》改编自须一瓜的小说《太阳黑子》,但是他几乎重写了故事,突出了人性的冲突。《追凶者也》的故事最初来自真实事件“贵州六兄弟千里追凶案”,编剧张天辉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撰写了剧本,后来又先后改了十稿,曹保平在导演的时候又加入了黑色幽默元素,最后的成品故事与原事件已经大相径庭。
真实故事是犯罪类型片的重要来源,但是改编的难度也非常大。去年,张秉承导演的《东北偏北》就被称作“打烂了一手好牌”。电影改编自上个世纪轰动北京的“双桥老流氓”案,萨苏撰写的新闻报道也是经典之作。不过,在改编的过程中却没有体现出原故事的精彩之处,加上人物设置和部分情节的硬伤,效果也就差强人意。国内还出现了不少小成本“作者”犯罪类型片的佳作。First青年电影节走出来的《黑处有什么》和《心迷宫》都带有鲜明的实验性色彩,以及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并且都获得院线上映资质。值得注意到是,即使是获得了“压倒性”好评的忻钰坤,在《心迷宫》后的很长时间内没能为第二部犯罪类型长篇《山野追凶》找到投资。无奈之下,他最后又回到了First青年影展,加入“并驰计划”,影片才正式启动。
现阶段投资人还是期待更加类型化的犯罪电影,如杜琪峰、刘伟强等香港导演的影片,从完成质量到观众号召力都有一定的保障。曹保平也在探索商业类型片的可能性,也就是在最大限度保存作者思想和风格、保持主题意蕴的同时,迎合商业模式。“纯粹的商业片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常规的,你不会在人物的思考上二元化,也不会在某些剧情的架构情节的方向上多义或歧义化,这些都是违背商业规律的,所以我觉得它不中庸也不安全,恰恰挑战这些东西是你的乐趣所在。”但是他在《追凶者也》上确实做出了改变,黑色幽默让全剧充满了笑点,张译饰演的反派窘态十足,在承包了80%笑点的同时,也让影片有了一层“科恩”兄弟的荒诞色彩。
这在更“亲近”观众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影评人的质疑。《追凶者也》上映后,很多人吐槽影片大失水准,曹保平自己也承认,“这是一部偏娱乐的作品,想多做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