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书
加入“有书共读行动计划”,和1000万书友一起,每天早晚读书半小时,每周读完1本书,一年读完52本精选好书,成为期待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看金坛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昨天  
西安晚报  ·  2月4日0时,突破1.68亿! ·  2 天前  
乌鸦电影  ·  火了10年!春节档,你永远可以相信它…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书

人生建议:永远不要回头

有书  · 公众号  ·  · 2025-01-05 06:30

正文




文 | 有书云朵 · 主播 | 云湾


有书君说

诗人杜甫一生佳作无数,其临终之作《江南逢李龟年》被称“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妙句落笔,诗中主人公李龟年的一生,犹如画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李龟年是盛唐最著名的乐工,曾被后世学者尊称为中国的“乐圣”。


他的歌,就是一部大唐盛衰荣辱变奏曲。





唐朝开元年间,市井繁荣,乡野殷实,诗歌、书法、绘画璀璨夺目。

时任统治者唐玄宗,热爱音乐,通晓音律。

为了培养优秀乐师,他在长安建了一所音乐机构,名为“梨园”。

李龟年的故事,就得从这个梨园说起。

历史上关于李龟年的生平记载寥寥数语,只知道他居住在东都洛阳。

此地是长安政客的后花园,唐玄宗和王公贵族好在此聚居享乐。

所以李龟年从小“眼前常见优伶舞,耳边不断丝竹声”。

耳濡目染之下,他越发痴迷音乐,潜心学习。

据《明皇杂录》记载:
“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

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


李龟年兄弟三人能歌善舞,擅长演奏,以一曲《渭川曲》深得唐玄宗赏识。

尤其是李龟年,不仅精通击羯鼓、吹笛子,还善弹琴、谱乐曲。

他被招进梨园后,很快便成为了梨园教习,大放光彩。

公元743年春天,落英缤纷,莺歌燕舞。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同游沉香亭,共赏牡丹花。

美人相伴,美景当前,圣上兴之所至,命以新曲助兴。

诗人李白奉急诏进宫,醉意之下,《清平调》词三章一挥而就。

李龟年当即按歌词作曲,安排梨园弟子调抚丝竹,自己则高声吟唱。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贵妃笑颜逐开,唐玄宗玉笛伴奏。

一曲终了,李龟年备受恩宠赏赐。

他曾自言:
“昔为内苑伶工,供奉梨园,蒙万岁爷十分恩宠......

龙颜大悦,与贵妃娘娘,各赐缠头,不下数万。”


唐玄宗泡温泉、泛轻舟、玩婵娟,皆可见李龟年常伴左右。


俗话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生逢盛世,才华傍身,又幸遇伯乐。

李龟年得以一路意气风发。




得益于唐玄宗的赏识,李龟年在长安城名声大噪,圈粉无数。

一时间,皇亲国戚纷纷向其示好,百官们更是万般讨好。

《易经》有言: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兴趣相同、磁场相吸之人,才能聚在一起。

唐玄宗的弟弟李隆范,被封为岐王,此人风流洒脱,雅善音律。

岐王府邸常举办宴席,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对酒当歌。

李龟年便是岐王府的座上客。

有一次,李龟年应邀到岐王府中做客。

府中乐师隔着帷幕演奏,一曲歌罢又一曲。

李龟年隔幕聆听,乐声响起,便能区分秦音慢板和楚音流水。

岐王差人到帘子后面一问究竟,果真如此。

李龟年对音乐的了解和熟练,令在场宾客惊叹不已。

表演结束后,岐王特地赠送李龟年破红绡、蟾酥麨等珍贵物品。

他却不为所动,径自掀起帷幕,抢过乐师手中的琵琶,尽情拨弄。

若是寻常人物,哪敢如此无礼。

可眼前人是大唐乐坛的“顶流”,再怪异的言行也都合情合理。

岐王见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欣赏李龟年。

这份才情与名气,就连文坛诗人也以与李龟年结交为荣。

细数李龟年的朋友圈,就会发现他广交文友,且皆非等闲之辈。

王维、杜甫、崔九等人,皆与他交情匪浅。

早些年,王维和李龟年一样,时常奔走于岐王官邸。

迎头相见,两个人就在一起吟诗唱和、品琴听音,可谓是知音。

后来,王维还特地为李龟年挥笔写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由此流传千载。

酒肆里的欢笑,诗卷里的儒雅,所有人都沉浸在大唐盛世的美梦里。

殊不知,此时的王朝,根基早已摇摇欲坠。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戛然而止。

叛乱中,唐玄宗仓皇西逃,百姓们流离失所,李龟年侥幸逃脱,从此流落江南。

从春花秋月跌至人间疾苦,从豪华府邸沦为风餐露宿。

李龟年怅然若失,只能在《长生殿·弹词》中感慨:
“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雕残霜雪鬓须白。

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


流落南方,无人可依,饥寒交迫,李龟年不得已靠卖唱为生。

逃难路上,他眼见昔日繁华的大唐,一夜之间残垣断壁,哀嚎不断。

经此一转,李龟年如梦初醒,悲痛交加。

他舍弃供唐玄宗消遣的“天上清歌”,专唱离之愁,别之恨,逃之苦。

每逢良辰胜景,最常唱的,不过《相思》和《伊州歌》二曲。

旧曲新唱,无限悲伤,心中愤慨更是难喻难解,以至于聆听之人,无不掩面而泣。

江南再好,终是异乡;喝彩之人,终是过客。

风烛残年,追忆往昔似乎成了主旋律。

李龟年日夜盼望着,再见唐玄宗,重返长安城。

一次,当《红豆》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用情至深的李龟年百感交集,竟不慎昏厥。

《西溪丛语》载:
“龟年唱罢,忽闷绝仆地,以左耳微暖,妻子未忍殡殓,经四日乃苏。”


垂垂老矣,不忘当年伯乐,苦难缠身,更怀念当时风采。

时代洪流下,不独李龟年,昔日岐王府里的好友也难逃一劫。

公元770年,携妻逃亡的杜甫辗转来到潭州,偶遇李龟年。

在这乱局的夹缝里,曾经的乐坛名家,一朝沦为街边卖唱。

眼见旧人风流云散,年老色残,杜甫百感交集。

与此同时,一首生命绝唱也在他心中氤氲成形。

挥笔豪赠《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后,杜甫再次匆匆离去。

不久,他便饿死在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