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任兴洲指出,
炒房容易使价格短期内暴涨,引发恐慌性购房,形成“房价—地价”轮番上涨的局面。
房价如果严重背离了其自身价值和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会使房地产泡沫不断积累,不仅抬高了居民的生活成本,而且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危害。
在任兴洲看来,一些炒房者短期内获得高额收益还将造成不良的示范效应,引导更多资本“脱实入虚”,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出效应”,从而将对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提升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容忍炒房行为大行其道。近两年,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地区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严格限制当地房地产炒作的行为。”
任兴洲说。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金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短期和局部来看,供求决定价格,“低买高卖”可以为交易者带来差额受益;但从宏观和整体视角来看,“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才是更根本的市场规律。
如果炒作使得价格与价值显著失衡,就容易出现“市场失灵”。
“实际上,炒房者的预期一般是:热点城市生产率高、财富多,大量外来转移人口将持续迁入。但实际上这个预期一定能实现吗?一方面,房价过高会提升实体企业的成本,降低当地对企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追求的是各地区均衡发展,而不是只让少数热点城市承担新增城镇人口。”金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