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作者、读者、专家、编辑交流的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全身CT影像诊断及解剖技术... ·  昨天  
丁香园肿瘤时间  ·  最新版肺癌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2 ... ·  昨天  
医学影像沙龙  ·  漏诊N次的肘关节骨折,清醒一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放射学实践

《请您诊断》病例166答案:肝脏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伴术后复发

放射学实践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10-08 12:0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一例罕见的肝脏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IFS)的病例,患者为61岁男性,经历了肝右叶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切除术,并出现复发。通过对MRI图像的分析和病理检查的对比,对MIFS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进行了讨论。MIFS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易发生局部复发,但转移及死亡率低。作者提出治疗首选局部广泛切除,保证切缘阴性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并强调术后密切随访复查的重要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MIFS与原发性肝癌、肝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患者情况

61岁男性,3年前肝右叶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切除术,术后放疗及复查未见异常。近期上腹部胀满不适,实验室检查显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D-Bil、GGT、ALP升高,AFP、CEA、CA199未见异常。

关键观点2: 病例特点

本次MRI检查显示肝Ⅷ段、Ⅱ-Ⅳ段可见不规则形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及程度增高。病理提示肝脏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伴坏死,细胞密度较第一次增多,核异型性较第一次显著。

关键观点3: 讨论重点

MIFS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易局部复发但转移及死亡率低。治疗首选局部广泛切除,保证切缘阴性是关键。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需与原发性肝癌、肝胆管细胞癌等鉴别。


正文

病例资料 患者,男,61岁,3年前于我院行肝右叶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切除术,术后10个月内间断行放疗及复查,未见异常。后患者间断上腹部胀满不适,近3天加重。查体:上腹部压痛,余专科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D -Bil 4.8μmol/L、GGT 116.9U/L、ALP 129.6U/L升高,AFP、CEA、CA199未见异常。

3年前MRI平扫+增强检查:肝右叶囊实性肿块,边界尚清,大小约11cm×11cm×9cm,呈长T1、长T2信号,内见条状等信号(图1),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肝胆期呈高信号。本次MRI平扫+增强检查:肝Ⅷ段、Ⅱ-Ⅳ段可见不规则形囊实性肿块,边界尚清,前者大小约5cm×4cm×4cm,后者大小约18cm×11cm×14cm,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内见等信号条片影及分隔,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及程度增高,延迟期强化程度进一步增强,整体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肝胆期(延迟1.5h扫描)肿块与肝实质强化程度相似,致肿块局部边界欠清,DWI及ADC图未见弥散受限表现(图2~8)。

患者接受肝Ⅱ - Ⅳ段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肝左外侧叶脏面巨大肿瘤,与小弯侧胃壁粘连紧密,瘤内含大量胶冻样物。 3 年前术后病理提示:肿瘤组织含少量玻璃样变区和多量黏液样区,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梭形,细胞核中等异型性,可见多核瘤巨细胞及少量 R-S 样细胞,核分裂象可见,伴有不同比例的炎细胞浸润,部分细胞似假成脂肪细胞(图 9 )。本次术后病理提示:肝脏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伴坏死,细胞密度较第一次增多,核异型性较第一次显著(图 10 )。免疫组化: Vimentin CD99 P16 均弥漫阳性, CD34 弱阳性, Ki-67 增殖指数为 30% ,其余指标均为阴性。由于患者手术创伤大,家属表示肝Ⅷ段肿瘤暂不予处理。

1 横轴面抑脂 T2WI 序列示肿块呈高信号,内见条状等信号(箭)。图 2 横轴面抑脂 T1WI 序列示两处肿块呈低信号,内见条状等信号(箭)。图 3 横轴面抑脂 T2WI 序列示两处肿块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条片状等信号影及分隔(箭)。 4DWI 示两处肿块呈高信号(箭)。图 5ADC 图示两处肿块呈等 / 高信号,未见弥散受限表现(箭)。图 6 横轴面 MRI 增强扫描动脉期示两处肿块呈囊实性,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实性部分轻度强化(箭)。图 7 横轴面 MRI 增强扫描延迟期示两处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箭)。图 8 横轴面 MRI 增强扫描肝胆期示两处肿块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局部与正常肝实质分界欠清(箭)。图 9 镜下示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梭形,细胞核中等异型性,可见 R-S 样细胞(长箭)及多核巨细胞(短箭)(× 200 HE )。图 10 镜下示二次复发的肿瘤细胞主要排列成漩涡状、束状,细胞密度增多,主要由上皮样及梭形细胞构成,较第一次核异型性显著(× 200 HE )。

讨论 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sarcoma,MIFS)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于1998年首次被提出,好发于40~50岁成年人,男女发病率相近,转移及死亡率低,只有约2%的病例发生转移,以往报道可转移至区域淋巴结、肺、骨骼、颈部、颅底 ,但局部复发率极高,达22%~67%,且复发通常发生在首次手术后的3~5年。MIFS常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皮下肿块,肢端多见,近年来也有报道发生于颈胸面部、大腿、头皮、腹股沟等处。以往文献报道与较高复发率相关的因素包括:①肿瘤大小≥3cm;②存在不典型的组织学特征;③手术切除不完全。笔者查阅文献后发现,该病例是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第1例肝脏MIFS且伴有复发的患者,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首次及复发主诉均为腹痛、腹胀,肿瘤标志物阴性。推测患者复发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①术前肿瘤与膈肌粘连紧密,且与第二肝门关系密切,难以完全切除;②肿瘤体积偏大;③患者未规律随访治疗。

在病理上,MIFS质地可呈黏液样至质硬。镜下主要表现为黏液背景下分布的三类细胞:具有轻至中度核异型性的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具有包涵体样核仁的多形性细胞(R -S样细胞、神经节样细胞、类病毒细胞)及成脂细胞样细胞,还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免疫组化无特异性,但既往文献报道均发现肿瘤vimentin强阳性。

MIFS 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既往文献报道 MIFS 边界多清楚,也可不清,浸润至周围组织。 T1WI 常表现为低信号, T2WI 抑脂序列上多呈不均匀高信号, MRI 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本例患者复发肿瘤与首次相比,肿瘤均呈囊实性,实性部分均呈渐进性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未见强化,但复发肿瘤的体积更大,且肿瘤向左生长明显,考虑是由于胃为空腔脏器,对肿瘤生长的限制性小所致。由于肿瘤与胃组织粘连,且 CT 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胃左动脉分支绕肿瘤周边走行,因此推断肿瘤有胃血管与肝脏血 管双重血供,且病理上二次复发的肿瘤细胞密度更大,核异型性较第一次显著,因此复发肿瘤生长更快,更具侵袭性。肿瘤在T1WI及T2WI上的信号特点与以往报道类似,瘤内实性成分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上未见扩散受限,考虑由于T2穿透效应所致。由于瘤内黏液基质成分的存在,动脉期阻滞了对比剂的流入,随着时间延长对比剂渗入逐渐增多,导致肿瘤强化程度逐渐增高,且延缓了对比剂的廓清,导致延迟期的持续强化,使肿瘤呈现出渐进性强化的特点,且肝胆期肿瘤仍可见强化,这是与一般肝脏恶性肿瘤不同的地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