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结在一起,国家之间在产业层面的经济相互依赖达到空前的高水平;而随着全球化的退潮,产业链与供应链又迅速转变为大国博弈的战场。以拜登政府在百日审查报告中关注的四类“关键产品”为代表,各国开始围绕战略性产业(strategic industries)制定相应的产业竞争策略,以提升本国的产业实力,维护产业安全。
所谓战略性产业,是指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与战略利益,并对大国竞争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的产业部门。除了产业本身可以创造巨大的附加值外,战略性产业通常还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战略性产业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一方面,这类产业本身的军事和安全属性突出,可直接影响一国发展军备、收集情报或秘密通信等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1791 年,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将制造业列为战略性产业,其主要考虑正是为了尽快摆脱殖民时期形成的对英国制造业依赖,为壮大美国的军事力量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如果某些关键性产业的发展优势属于他国,则可能转化为对本国安全的威胁。例如,中国凭借在 5G 电信领域的先发优势锁定了全球市场份额并形成了较高的准入门槛,美国和欧洲担心被排挤出市场之外,先后将 5G 通信和相关行业列为战略性产业之一。
第二,战略性产业的经济外溢效应明显。战略性产业一般具有更长的产业链、更细的产业分工、更多的关联产业,因而具备较强的产业拉动作用。战略性产业自身的发展在上、下游产业形成联动,在产值、就业、税收等领域创造的价值迅速提升,为一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以航空制造业为例,发动机、材料工程、电子通信设备等与之相关的产业都将从航空制造业的发展中受益,进而共同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战略性产业有利于推进新的技术研发。一国的高水平科技具有体系性,个别部门、单一领域、某一环节的先进技术不足以支撑一国的高水平科技格局。战略性产业普遍具备较高的科技水平,而这种高科技往往能够以基础设施的形式改变整体经济的运行方式,进一步推动技术的全面升级迭代。例如,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进行远程交流和信息收集的方式,更作为基础平台实现了全球海量数据的同步收集、获取和分析。依托互联网技术,大量新兴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包括交互式和虚拟互动应用程序、大数据、云服务、GPS、人工智能等,极大地改变了经济运行方式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也使互联网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国博弈引入新的赛道。
大容量电池指能够存储和释放大量电能的电池,适用于需要高能量存储和长时间电力供应的应用场合,如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消费电子产品以及工业应用等。大容量电池之所以在当下成为大国普遍关注的战略性产业,正是因为其高度符合上述三方面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在大国战略竞争时代进一步凸显。
首先,维持大容量电池的稳定供应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相较于传统电池,以锂电池为代表的大容量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长寿命等特点。随着使用范围扩大和国防现代化,重量轻、续航久的大容量电池开始普遍用于小型武器和手持设备,并为潜水艇与水面船只、导弹系统、无人机和通信设备等提供能源支持。稳定、安全的大容量电池供应是大国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保障国防安全的必要条件。当前中国大容量锂电池产量占全球总产量占比高达 77%,意味着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主导这一产业的发展,并通过产业联系对他国施加影响。中国在大容量电池的上游产业—关键矿产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 2012 年,中美已经就稀土出口管制问题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展开对话,2023 年底,中国宣布限制稀土冶炼技术对美出口,美国关于电池原材料断供的风险意识日益上升。为了避免在该领域受到所谓的“经济胁迫”,遏制和削弱中国的产业优势,美国开始致力于在本地独立生产技术先进的大容量电池。
其次,打造大容量电池产业生态系统有助于推动关联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美国能源部公布的报告显示,2022 年,美国能源产业的就业人数较 2021 年增长了3.8%,其中电动汽车领域的岗位增长 27%,比汽油和柴油汽车行业的就业增长速度高出约 17 倍。据预测,大容量电池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 20%,到 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至少达到 3600 亿美元。一个年产量为 30—40 吉瓦时(GWh)的电池制造工厂可直接创造 3200 个就业岗位,并在建筑业、食品业以及服务业带动同样规模的间接就业。在全球化退潮以及新能源转型冲击传统能源行业的背景下,发展大容量电池产业将有助于一国保持经济增长,提振就业。
最后,大容量电池产业带来的外溢效应可以在全经济层面推动技术升级。大容量电池可以为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提供电能,许多传统的不可移动电子设施均可以朝便携方向发展,有望进一步推动尖端设备的便捷化。另外,大容量电池可以储存风力和太阳能生成的电能,使清洁能源的使用免受天气变化的约束,有助于扩大清洁能源的适用范围,改善各国面对的能源安全问题。因此,大容量电池作为基础设施可以加速可持续和绿色发展模式的推广和普及,并使各国的实力禀赋日益建立在新能源而非传统能源之上,从而改变现有的大国实力对比结构与地缘政治格局。
正因为上述战略性价值,大国开始在大容量电池产业展开战略竞争,不仅旨在提升本国的产业实力,更加强调遏制对手国家的产业影响力。为提高电池的供应链韧性,欧盟和美国分别颁布了《电池法规》和《国家锂电蓝图 2021—2030》,强调通过减弱对华依赖而实现“去风险化”,科技民族主义(Techno-Nationalism)的复兴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