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妇产科在线
面向妇产科医院、专家、医师,提供专业信息传播服务的专业学术门户网站。致力于为中国的妇产科医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和专业的网络交流、学习平台,以推动我国妇产科医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月租591元起!杭州蓝领公寓上新啦! ·  昨天  
财宝宝  ·  应该怎么做一个男人?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妇产科在线

2024宋庆龄论坛-医学论坛系列-普通妇科分论坛圆满闭幕

妇产科在线  · 公众号  ·  · 2024-10-27 23:37

正文




2024年10月24-27日,我院成功举办了“宋庆龄讲坛-医学论坛系列-妇科论坛”。在秋雨的陪伴下,学术交流的热忱依旧高涨。本次论坛云集了国内妇科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在今日普通妇科分论坛上继续深入探讨了妇科常见病、女性生殖健康、单孔机器人手术、妇产科基础研究等领域的热点议题,旨在传递最新医疗理念,携手推动妇科诊疗的创新与规范。





开幕致辞


许泓院长 致辞


许泓院长 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对所有为妇幼健康事业付出的同仁表达了深深的敬意。我们期待借此论坛,激发更多创新思维,共同为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学术讲座


朱颖军教授:子宫手术对生育及分娩的影响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朱颖军教授 详细介绍了多种妇科子宫手术,包括子宫肌瘤或子宫肌腺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正术、子宫角部手术及子宫颈手术对女性生育与分娩的影响。朱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展示了手术技巧和实操视频,强调了手术的个体化处理。针对不同手术的生育间隔和分娩方式,朱教授提出了具体建议,并特别指出精确缝合在降低子宫破裂风险、保障孕产妇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张涛教授:种植窗期子宫内膜NK细胞的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

香港中文大学的 张涛教授 带来了题为“种植窗期子宫内膜NK细胞的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的报告。NK细胞在外周血和子宫内膜中表现出不同的表型和功能,在临床方面子宫内膜NK细胞与反复种植失败和复发性流产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但与妊娠结局的直接相关性尚不明确。张教授还指出了当前检测NK细胞方法的局限性,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标准化,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比如使用多重免疫荧光及AI辅助等技术。此外,张涛教授与我院李明清教授在NK细胞在不孕症作用中的合作探究,为未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曹木青教授:纤毛相关疾病的遗传和机制

纤毛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细胞器,是广泛分布于各个器官组织的保守细胞器。纤毛结构精细、功能多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曹木青教授 从分子、细胞、动物、患者等不同层面,介绍了纤毛的调控机理和纤毛病的发病机制。曹教授以Bardet-Biedl综合征(BBS)和Joubert综合征(JBTS)为例,展示了纤毛在生殖系统等多器官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与疾病相关的基因CEP83和IFT74的发现及相关信号通路。曹教授指出,纤毛组分的异常与BBS、JBTS等纤毛病密切相关,其中纤毛过渡区可促进纤毛受体蛋白的富集。近期的研究还发现,TCTN1缺失会引起纤毛过渡区、纤毛膜形态及纤毛蛋白组分的异常,过渡区通过调节纤毛外泌体进而控制纤毛膜组分。这些最新的前沿发现为纤毛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周斌教授:细胞示踪技术与细胞命运可塑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周斌教授研究团队 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了的最新成果 “Identifying specific functional roles for senescence across cell types 该研究基于双同源重组酶系统建立了体内细胞衰老的谱系示踪及功能研究技术,系统探讨了肝脏损伤和修复过程中不同细胞类型衰老细胞的命运轨迹及其特定作用。这一研究工作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依据,也为细胞衰老领域和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与方法。

赵任教授:结直肠手术的创智未来:从单孔腔镜到单孔机器人的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赵任教授 系统介绍了单孔腹腔镜和单孔机器人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赵教授指出,从单孔腔镜到单孔机器人,再到从多孔机器人到单孔机器人的转变,技术难点正逐步被攻克,设备调试与手术操作日益简化。同时,单孔技术从简单手术逐步拓展至复杂手术,从小样本的单中心研究扩展至多中心研究,其安全性和适应症范围得到了不断验证。此外,从临床探索的初步体验到远程5G手术的实验,这一领域在创新速度、未来前景及手术远程控制的可行性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廖爱华教授:子宫微环境巨噬细胞:妊娠的守护者

华中科技大学生殖健康研究所的 爱华 教授 首先介绍了巨噬细胞在子宫微环境中的重要性。巨噬细胞在蜕膜组织中具有特殊的表型和功能,它们通过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动,如蜕膜NK细胞和T细胞,诱导它们的免疫抑制表型。其次,廖教授强调了巨噬细胞与滋养层细胞、蜕膜基质细胞相互作用的正常运行是胚胎的正常发育和母体的适宜环境。最后,廖教授总结了巨噬细胞通过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动,以及维持滋养层细胞和蜕膜基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为母胎免疫稳态的维持和成功妊娠提供了重要保障。

鄢秀敏教授:纤毛发生、功能和纤毛病

纤毛是一种以特化的中心粒为基体生长并突出于细胞表面的富含微管的细胞器,在细胞中发挥在重要的“感知”和“运动”的功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 鄢秀敏教授 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其团队的研究工作和最新进展:动纤毛细胞的中心粒如何扩增?“9+2”结构的动纤毛如何形成和维持?纤毛运动如何被调控?鄢教授深入剖析了多纤毛细胞的分化过程,为生殖系统中纤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义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保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刘义教授 从生殖专家角度为大家讲解了重视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研究、加强内异症早期临床诊断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助孕方法的选择、改善内异症对IVF临床结局的策略等内容。刘教授强调不当的治疗在内异症不孕中的危害性,同时提出了內异症合并不孕行辅助生殖助孕指征。对于无生育需求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并进行长期管理。对于病情严重或复发的内异症患者,术前应进行充分评估,可在术前进行生育力保存 ,术后则应积极备孕或考虑辅助生殖技术。

张信美教授:卵巢外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手术时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张信美教授 指出卵巢外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是内异症的特殊类型,手术难度大,处理方式特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张信美教授提出,临床医生需要熟悉形态及与解剖学结构,这是DIE手术成功的关键。张教授通过手术视频的展示,详细阐述了深部内异症手术中分清神经、输尿管、肠道解剖层次,辨认确定深部内异灶部位的重要性。张教授提出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前充分肠道准备,术中灵活应用举宫器、直肠探子、输尿管支架,分清解剖结构,游离分解粘连组织,以完整规划病灶的切除。

李文教授 :卵巢功能维护与重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李文教授 带来了“卵巢功能维护与重塑”的专题分享,她首先从女性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切入,结合中国人口及生育现状,指出生育力的保存愈发迫切;其次指出了卵巢组织冷冻移植的优势在于保留卵泡和生殖内分泌功能,应用性广、没有年龄和伴侣限制、不存在肿瘤治疗延迟奉献、是青春期前儿童肿瘤患者进行生育力保存的唯一方法等,但其缺点在于移植后效率受限、冷冻/复苏损伤、移植后缺血缺氧损伤等;最后,介绍了女性生育生育力保存新兴技术——重建卵巢功能,包括卵泡冷冻/体外培养、人造卵泡(水凝胶、ECM等3D支架)、卵巢类器官、干细胞技术。

徐丛剑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慢病管理的药物与食物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徐丛剑教授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慢病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研究。他强调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应被看作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制定终身管理计划,应尽早诊断及经验性治疗,以最大化药物治疗为目标,避免重复手术。同时徐丛剑教授提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综合管理策略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地保护和提高其生育能力。徐教授的演讲使我们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有了更深的认识,并让我们对临床上的治疗选择进行了自身的反思。

张军教授:全氟化合物对女性生殖生育健康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张军教授 以上海优生儿童队列研究为基础,展示了全氟化合物(PFAS)的环境暴露和食物摄入途径,并指出其对女性生殖、孕期健康及婴幼儿成长的潜在危害。全氟化合物暴露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卵巢储备下降、生殖激素异常等生殖问题,同时影响妊娠健康,增加妊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风险。此外,全氟化合物还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神经发育和免疫健康,尤其与儿童肥胖问题密切相关。

张宗峰教授: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宫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的妇科手术技术,尽管宫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同其他手术一样,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张宗峰教授 强调子宫穿孔、出血、体液超负荷(TURP综合症)、气体栓塞等宫腔镜手术并发症仍需加强警惕。为有效预防宫腔镜并发症,术前精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监测不可或缺。除此之外,感染、宫颈、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去除-输卵管节育术后综合征、妊娠子宫破裂等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宫腔镜手术的并发症防治将更加精细化、个性化,以更好地保护女性健康。

俞超芹教授:子宫腺肌病诊治探索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俞超芹教授 分享了子宫腺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导致不孕的机制、诊断及检查方法、治疗和三级预防要点,随后,俞教授重点从中医角度阐述了子宫腺肌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并介绍了多种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接受曼月乐环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以配合中药以进一步缓解疼痛、缩小子宫体积,从而提高整体疗效。

赵健元教授:营养代谢物的致病新机制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一直是我国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出生缺陷,遗传、环境及其间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先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母体孕期营养状况属于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孕期营养均衡对于胎儿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孕期营养失调可能是先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赵健元教授 团队在营养代谢物调控发育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代谢物在疾病发生中的新机制。他的团队研究成果揭示了营养代谢失调抑制细胞信号,继而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分子机制,这一系列工作为先心病早期防控开辟了基于营养代谢干预的新视角,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策略。

尹路教授:妇科肿瘤相关的肠道手术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外科 尹路教授 为我们讲述了妇科肿瘤相关的肠道手术。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为主,无论早期或晚期,都应考虑手术。尹教授着重介绍了后盆腔脏器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其适应症为:妇科晚期癌瘤犯及直肠、阴道,无法保留直肠,且阴道旁、宫旁组织受累未达盆壁。同时尹教授通过精彩的手术视频演示,为我们介绍了放疗后阴道直肠瘘手术操作中的要点。对于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多学科合作是后盆腔脏器切除术的基石,分界是人为的,盆底外科医生往往跨界合作。

朱晓勇教授: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相关的MDT诊疗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 朱晓勇教授 深入探讨了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特点和长期管理。内异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青少年患者面临更长的病程,诊治策略极具挑战性。朱教授指出,青少年内异症的临床表现、分期和病变类型多样,与疼痛症状紧密相关,且存在较高的误诊及延迟诊断的风险。治疗目标旨在减轻症状、抑制疾病进展,并保护生育力。借助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不仅提升了诊治效率,也为青少年患者提供了全面而持续的健康管理。

李明清教授:蜕膜衰老与复发性流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李明清教 授介绍了细胞衰老在妊娠和人类分娩过程中的作用,团队研究发现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蜕膜组织存在过度衰老现象,且在衰老小鼠模型中进行IVF移植后,胚胎容易流失,团队还揭示了TNFSF14/亮氨酸轴异常引起蜕膜基质细胞过度衰老的机制。李教授指出,抗衰老策略(如二甲双胍的应用)在维持蜕膜稳态、保障妊娠正常进行方面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张健教授:剖官产切口憩室与再次妊娠结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张健教授 在最新研究中深入探讨了剖宫产切口憩室(CSD)对再次妊娠的影响及诊疗策略。研究表明,CSD与继发不孕、辅助生殖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瘢痕妊娠等风险密切相关。张教授提出了CSD的多种手术修复方法,包括腹腔镜憩室修补术、经阴道憩室修补术、子宫憩室折叠术 和宫腔镜憩室整复术,这些方法可显著提高生育力,改善妊娠结局。研究还强调了术后避孕时间、妊娠期管理和再次妊娠时机的重要性。张教授的研究成果为CS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助于降低再次妊娠风险,优化孕产妇和围产儿的预后。



闭幕式

张健主任 发表闭幕讲话

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国内外顶尖专家的精彩演讲,他们不仅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还深入探讨了临床工作中多个领域的热点议题。这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无疑为我们的医疗实践和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方向。随着最后一个议题的圆满结束,我们为期数日的“2024宋庆龄论坛 - 医学论坛系列 - 普通妇科分论坛”也即将落下帷幕。 张健主任 发表了闭幕 讲话 ,向所有参与演讲和讨论的专家学者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同时,她代表主办方,对所有参与本次论坛的院内外同道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再次相聚,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推动妇科诊疗的创新与规范,共同为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主持风采




会场掠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